活动 体验 交流
摘 要:
关键词:
一、活动
活动是体验的前提。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表演、调查、参观、访问、思考、表达等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不仅要用脑想,还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口说,用手做,用身体去实践,用心灵去领悟。
如我校实验班上《外面的世界》这一课时,老师把孩子带到田野里,让孩子们在田野里尽情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对各种农作物或摸一摸,或闻一闻,或仔细地进行观察、比较,对代表这些作物名称的词语或拼一拼,或问一问,或读一读,记一记,整节课中,学生的这一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用了20多分钟,可以说时间是充裕的,同时把课堂的空间拓展到教室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又如为了提高识字效率,实验班的老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识字活动。这些形式有画一画(通过画画来帮助识记一些象形字、指事字)、演一演(通过表演来识记一些表示动作或表情的汉字)、赛一赛、猜一猜(猜字游戏)、摆一摆(分解生字的笔画、部件)、编一编(编口诀、儿歌、谜语等)等,多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切不可为了课堂的热闹,搞形式,走过场。
二、体验
体验是指由活动与直接经验产生的情感及意识。体验和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实验班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很多,体现在以下方面。
1、“认”中体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知识都是陌生的。因此,沟通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引导学生品味知识的发生和发展,领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如实验班的教师构建的“尊重差异巧识字”教学方式,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介绍生字朋友。学生展示了许多富有个性的识字方法:如爱看电视的学生一看到“乐”字,就想到电视广告“乐百氏AD钙奶”,很容易掌握了“乐”的读音;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通过编儿歌“两个月亮真是好,拉起手来做朋友”,帮大家记住了“朋”的字形;擅长表演的学生即兴表演,让大家了解了“拉”的意思等。通过活动,学生体验到识字途径的多样性,整个识字过程洋溢着生命气息。
2、“写”中体验。在写字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汉字的美呢?实验班的学生在板演“讲”字时,第一个学生写“讲”字,左边和右边的距离较大,其他学生觉得不满意,第二个学生注意到了左右两边应靠紧一点,可是却把右边的“井”字的一撇一竖都快挤到一块了,同学们又不满意,该如何写好这个字呢?教师让学生在卡片上写这个字,而后选择写得好的作品上台展示,这样,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体验汉字的形体美,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读”中体验。在学习中,学生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以下就实验班学生的拼读和朗读两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就拼读音节来说,因为单调乏味,很多学生不自觉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掌握拼音的重要性。如在“摘卡”游戏中,有的学生满脑子都是卡片上精美的图案,上台后,摘下卡片,却读不出生字的读音。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卡片后的读音,引导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准生字的读音,体验到拼音的价值,体验摘到卡片后的喜悦,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借助拼音识字的习惯。就朗读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呢?二年级《妈妈的爱》一课是一首诗歌,内容通俗易懂,蕴涵着丰富的情感。研讨中,我们认为全课的教学可从读入手: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通顺,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三读,体验蕴涵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情感。这样以“读”贯穿全课的始终,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深深体会到妈妈的爱无处不在,妈妈的爱的无私。
三、交流
受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得到的体验是不相同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交流的形式有同桌交流、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和全班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多向的、综合的、立体的信息交流网络,努力促成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和互惠,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和欣赏,倾听和表达,掌握较为正确、丰富、全面的知识。
如,学习课文时,实验班的老师往往没有急着让学生统一认读生字,而是先让学生来读读已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样认识的。这些先行者们往往说是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教的,或者是自已预习的,或是问高年级同学的,或是看电视认识的……交流中,学生共享了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不难掌握这些方法或途径,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活动、体验和交流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体验是核心。当然,学生的体验只有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才不会变成无源之水,也只有在学生有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才富有实效性。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顾此失彼,如,没让学生观察生字就让学生识记字形,学生没理解课文内容就让学生谈感受等。如何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它们统一于教学中,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上一篇:有效体验 提升素养
下一篇:利用生活资源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