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15-12-13 11:30

摘 要:

关键词: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小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积极探索的乐趣。教师要充分调节课堂教学氛围,把上严肃认真的数学课加点艺术趣味性,学生不但很容易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他们对学习数学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在数学课堂上,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一定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思维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理由。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意识相当高昂。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样的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和谐的氛围。
  二、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验数学。如在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小组活动记录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度,并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后,再引导学生动手去撕纸、折纸来验证自己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经历操作,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再如,在教学游戏公平后,有一个实践活动是:“我用硬币设计了一个游戏:掷出硬币后,着地时正面朝上,甲胜;着地时正面朝下,乙胜。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这个游戏朝上和朝下的可能性相等,是属于等可能性,所以是公平的,不用做就知道啦。在此,我没反驳他们,只是说,那你们还是试一试再下结论吧。因为他们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实践过程,对这一知识,他们记忆深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用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四、进行科学有效的因材施教措施。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留心观察和善于发现,对于同一年级同一年龄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的个人兴趣,往往导致不同的习惯和性格,这就表明他们具有了各自独立的接受知识的兴奋点。教师如果很准确地掌握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然后辅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特别要提倡的是因材施教不仅仅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和科学运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下苦功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最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如我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在学习字母与数字、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规律时,我没让学生探索,讨论,而是直接出示学具纸让学生自学这些规定性的知识。然后让他们一起讨论,我从中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奋点,以便进一步作好有效的辅导教学工作。
  五、在和谐教学状态下提高学习效率。
  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老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推进学生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再生成问题。教学过程能否在效推进,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的问题的设计质量。所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又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人人参与,作业也设计的有坡度,但当我坐在下面和学生一起听课时,发现这些题目只有少数几个同学不会,但老师还要从头到尾全班讲,这种现象在学生比较普遍,没有提出一个有效学习的针对性问题,只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几乎为零。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学生问题的课。
  结束语: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思考,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语言既要准确明白,又要生动现象具有艺术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应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得到共同发展,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上一篇:小学数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