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注重儿童心理特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15-12-13 11:32


摘 要:

关键词:

  通过二十年的实践教学,我深深地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绪体验,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始终把儿童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从而充分发挥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儿童的体育学习能力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学校体育不仅要让儿童拥有健康的体魄,更要塑造儿童健康的个性。培养儿童自觉运动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活动既是身体的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因此体育活动既能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也能改善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游戏教学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体育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儿童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儿童注意力,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加深直观形象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儿童。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
  (2)在体育课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些急性子的儿童,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游戏失利时,会显得非常急躁,爱发脾气,情绪波动大,甚至会有激行为。教师在指导时应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当遇到困难及受挫时,首先应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思,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间隔沟通法: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可先把问题放在那里,间隔一段时间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再进行沟通,问题就好解决了;当碰到不顺心的事时,就想想让自己高兴、愉快的事等等。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儿童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这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儿童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儿童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儿童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儿童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儿童通过这些方法的磨练,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使容易急躁、冲动的心理弱点得到改善。
  二、关注儿童的需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奏
  现在的儿童自信心、表现欲很强,总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应让每位儿童都拥有成功的体验,从而让他们对体育活动更加感兴趣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1、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快乐教学”的教育思想,旨在引导儿童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以全新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是要教师以充沛的感情,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组织得法的教学方法来感染学生,建立起教学过程中相互信任的师生之情。
  (1)用“乐教”去影响儿童“乐学”,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参与体育运动。例如:,跳马练习腾空的“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游戏规则讲述的《高低姿爬行》《快乐闯关》等,都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魅力,学生对有感染力的语言是乐于接受的,因为便于记忆,这就为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学生将以一种蓬勃向上乐观开朗的态度完成技术动作。感到快乐无比,才能越学越爱学、越会学,才能学得好。
  (2)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要想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自己应首先进入情境,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儿童,并用富有情感,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引领学生投入情境教学的活动环境中。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儿童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2、课前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1)如课前布置、器材放置,规整醒目的白线,美化的教具都具有艺术性,会给孩子带来新鲜感,引起孩子的无意注意,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绪,进入体育教学情境。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如申奥、奥运、亚运知识、北京奥运村进展情况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孩子,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必需手段,使孩子由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2)精心设计教材让儿童体验合作的快乐。为了提高儿童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我设计了“快乐闯关”这一课,利用图片、头饰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儿童仿佛置身于动物园中,教师配上充满童趣的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行走姿势进行律动,直观形象加上生动活泼的语言,使儿童兴趣昂然,再通过分组讨论动物的习性和模仿我喜爱的小动物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释放无拘无束的童真,课堂教学氛围达到高潮,当儿童每次练习结束时,我改变了原有的评价方法,只表扬儿童做得出色的地方,促使儿童在获取成功体验的前提下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儿童即能注重自己的练习质量,又能学会一起相互讨论如何练的更好,充分体现了儿童之间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儿童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仅提高了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还了解到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常识,拓展了体育教学领域。
三、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体育教学中发现有些儿童怕苦、怕累、怕困难、遇事怕难为情在技能学习时容易紧张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针对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法,使儿童在克服与消除心理障碍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1)培养儿童的拼搏精神。特别是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要有拼搏精神,这不仅能鼓舞儿童的斗志,消除胆怯的心理,还能让儿童调动机体内的 一切积极因素,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建立起“你行,我也行”的信念。
  (2)培养儿童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同样,儿童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儿童,使儿童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
  (3)培养儿童乐于合群的性格。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儿童因性格孤僻、争强好胜导致不合群同伴不愿他参与集体项目。针对这一情况,我带领不合群的儿童一起参加小组活动,创设两人、四人小组合作的游戏比赛,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儿童增添信心、融入集体与同伴打成一片。课后提醒他们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与锻炼上,多分析一下自己存在的不足,看看别人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与借鉴。不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保持良好心态。同样会得到同学们的好评与尊重。
四、关注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创新的一个心理保证就是自由安全。学生只有在心理感觉放松的状态下,才可能产生创新行为,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学习氛围,而学习氛围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融洽,才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1)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儿童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儿童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既能在课堂讨论中各抒己见,又能在课外倾心与教师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学时设“疑”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能够举一反三。
    (3)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有思维空间的问题上。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让学生尽可能自己操作、自己探讨、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的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恰当的给孩子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展示、实践创新的活动时间。这既是对孩子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也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在发展学生个性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分析,注意加强学生思想中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创造性等方面的个性的发展,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想中消极的、落后的、自私的、不健康的个性加以改正和克服。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儿童健康的个性,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让儿童更多地在活动中尝试成功与失败,可使儿童的意志品质得以强化,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克服学习中困难,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  季  浏   胡增  体育教育展望-学科教育展望丛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M]2003;106-140
[2]郭荣喜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 科学大众出版社 [J] 2008;-563:110
[3]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M]2002:141-144.
[4]宋学光 领会课标内涵走出教学误区 中国学校体育 [J]  2006-01; 57
[5]刘淑云 要注意克服体育学习评价中的片面性     中国学校体育 [J]  2007—03;31—33.

作者简介:镇江市金山小学  邢晓萍 

上一篇: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思考---大班语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