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培养大学生职业习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3 11:33

摘 要:中国的教育模式使得许多学生在大学阶段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使得高校在完成专业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职业习惯培养,而指导教师处于学生工作的最前沿,其特有的地位,使得其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尤其是大一新生的指导教师,更要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作好素质教育工作。

关键词:职业习惯  素质教育  学生工作
    一、 大学生职业习惯的现状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扩招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已经相当严峻。现在有许多大学生拿着简历四处寻找工作,而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有岗位却招不到人。这样就形成了“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状。
    (二)大学生志愿报考与未来就业去向脱节
  在考大学填报志愿时基本上由父母、老师全权代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到底在将来能从事什么工作,更加不知道未来的工作要求自己具有什么样的职业习惯和素质。这样就造成了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即使毕业后找到工作,但是一年内更换工作的比率也当相高。
  二、培养大学生职业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学校与学生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职业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要在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观念教育,加强对学生职业习惯的培养。从大一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职业规划对学生来说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帮助学生走好大学之路,避免走错路,走弯路。学生可以围绕职业规划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进程。并为实现职业理想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意志品质,全身心协调发展,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指导,科学培养
  1、培养规律性思维
  规律性思维是指在工作中探求规律,为以后的工作树样本、打基础。标准化行事即将规律形成标准,反过来指导工作。其实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有很多的重复性工作,一件工作在做的时候叫“日常的琐事”,但做完后总结规律、形成流程就叫做“规律性工作”。琐事工作与规律性工作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规律性思维。把做每一件琐事的过程合理化、流程化就会使琐事变得有价值,也会使琐事越来越少。指导教师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该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
  2、格局观念训练
     格局观念是指能够从全局出发,系统地思考问题、系统地做事。作为未来的管理者,格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大一新生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来独立完成工作,只有少部分人可以通过班级干部工作、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这就要求指导教师随时随地的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格局观念培养。
    (1)格局观念的培养。学生针对大一新生的各种活动可以说是缤纷多彩,这就给学生格局观念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指导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观看演出过程中,不但要把自己作为一个观众、参与者,更要换位思考,以管理者的视角来思考,看看别人是怎样策划的,整个活动的流程如何,资源如何配置,有哪些出彩的地方,又有什么考虑不周之处,以便为自己将来的独立工作打下基础。
    (2)提供实战机会。大学生独立的班级大型活动并不是很多,所以要抓住每个机会来锻炼学生,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3)学生点评引发思考。即便在作了上述努力后,仍有学多学生不能切实参与策划的过程,指导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点评讨论,以脑筋激荡法,引发学生自己的深入思考,教师则作过程中的引导和最后的总结,让每个学生对格局的设计和细节的把握都有深刻的体会。
    3、修炼基本素养
   (1)感恩教育。有人说,现代社会中的人越来越冷漠,不善于发现别人的好,更不懂得感恩,对别人给与的帮助没有感觉,更不知表示感谢和心存感激。为了不使当代大学生在这种美好情感上缺失,指导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只要留心,这种机会处处有。比如,在军训中,年轻教官常会关照学生,自己站在炎炎烈日下,把仅有的阴凉留给学生。你会发现,学生可能是没有机会,或是羞于开口,甚至可能是缺乏观察,没有体会到,几乎没有人对教官的关照表示感谢。这时就需要一点点外部的刺激,老师可能只需一句话就会让学生恍悟,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情,而在说出感激后,整个队伍的士气也为之一振,学生、教官都以更全身心的投入来完成训练。作为教师,应该对这一倾向进行引导控制,不仅仅是感恩教育,也是对奉献的肯定与激励。
  (2)表达能力训练。很多大学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在高中阶段忙于功课、缺乏锻炼,缺乏说的勇气和能力,尤其是在众人面前,紧张、不知所措、不知说什么、不能清楚地表述、不自信等等,而工作后的一项重要技能就是沟通,要想成为领导者就更需要感召力,这都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演讲训练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但那是一种有充分准备的表述,而且阶段性很强。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挖掘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用于表述。
  (3)信心培养。学生有时会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在某些能力上可能不如其他学生,甚至有些很优秀的学生干部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偶尔也会表现出这种不自信来。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肯定、鼓励与激励,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树立信心。当然,鼓励学生多参与活动,并作充分的准备,成功的经历也有助于信心的培养。
  4、理念教育
  当代大学生有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正确的观念,与时俱进的理念。这也需要指导教师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对学生以引导。指导教师可通过平时的点滴来培养学生的信誉感,对学生答应过的事情一定要过问,对学生的承诺要跟踪,对交办学生的事应要求有反馈、引入四小时复命制等等。当然,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建立机构,强化师资
    在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职业指导已经早就开展起来,有的学校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均是由专家来进行的。但是,我国目前的职业指导教师大多数未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基本上是由各系的辅导员老师或生活老师来兼任的。这样的师资队伍显然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这样一来,在高校建立职业指导机构势在必行。而且,所从事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要具有奉献精神,关心和爱护学生,同时还要业务过硬,具有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社会能审时度势,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所以说,在高校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拥有一批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具有政治责任与职业道德的工作队伍将成为学校做好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于守海. 新形势下德育教学中学生的“学”. 辽宁教育研究2006,(1).
2. 车静. 试论人文教育与学生的和谐成长. 辽宁教育研究2006,(6).
3. 曲涛.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及其方法.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
4. 胡文静. 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三条途径. 江西教育科研2007,(9)

上一篇: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名画欣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