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语文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3 11:34

摘 要:语文课程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中职语文教学不仅兼具这种科目的独特价值,更是要立足于中职教育的特色对课堂教学的功能进行定位和调整。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互动式教学方式为切入点,探寻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的新方法、新策略。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一、中职教育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无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或者是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语文课程的设置都是一种必然选择。这是由于我国的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任,而且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不仅具有现实需要性,而且具有历史价值。当然,不同的教育阶段、不同的教育类型中,语文课堂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也是存在着差异的,职业教育与应试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也存在着诸多不同。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文化课的教学应具有职教特色,尤其是语文教学一定要彰显职业特色,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但就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情况而言,普遍存在脱离实践的现象。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中职生语文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 因此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面对这样一个消极的群体丧失了教育的信心,备课、 教学欠缺周密思考,根本没考虑教学和实践结合这个因素。另一方面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不少语文教师也深受其害,功利化思想严重。
二、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传统的机械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认清,并且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互动教学"是当前众多老师在改善自己课堂教学效果中的首要选择。所谓互动式教学,实质是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在新课改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教师与学生都在彼此互相学习着,两者皆是教室情境中的主人,而教学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导者管理者、控制者向倾听者、观察者、理解者和欣赏者转变,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支持者和引导者。
  虽然这一理念已经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其体现的效果还极其有限。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对互动性教学缺乏完整的认识。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的统称,对于这种教学理念下指导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统一、具体的程序、方式和方法。互动式教学要求的是教师在理解这种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课堂效果制定出不同的互动教学方案,而不是盲目的对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抄袭或者挪用。当前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对于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内涵还没有准确的领会和把握,导致在具体的教学中所采取的互动教学方式不合适,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既没有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也让老师对互动教学的科学价值产生了怀疑。其次,学生对于老师畏惧情绪依旧存在。在中国传统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模式下,培养出了学生"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在这种能够优秀品质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老师关注较少的一部分内向型学生而言,这种"尊师"的性质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所提倡的"尊师重道"要求的是学生在对于老师的文化素质、人格魅力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对老师的一种尊重,这种尊重不应该是在"畏惧"的情形下产生的。中职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畏师"的现象,过度的畏惧情绪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在互动式教学方式中,严重的"畏师"情绪会阻碍教学效果的实现。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必须建立的一个科学的范围之内,这是互动式教学推广中面临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三、中职语文课堂中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互动式教学并没有一套具体规范的操作标准和操作流程,它要求教师在对互动式教学的真实内涵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将抽象的理念外化为具体的表现形式。对于中职语文课堂的互动式教学,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问题式教学的展开
  问题式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这一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却不尽理想,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在于"问题"教学本身的科学性与否,而在于教师在操作"问题"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出现了偏差。互动式教学中问题教学,要把握几个特征。
  第一,问题的提出必须具有延展性。互动式教学要求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主要价值取向,所以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时也必须充分把握这些核心价值。提出具有延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根据这个问题想多方面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不要求学生拓展思维的方向或者内容科学与否,在于是否能够让学生由一个问题引申到更多的与这个问题相关、或者不太相关的系列问题。语文课堂如果仅限于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那么就丧失了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特别是对于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年龄已经允许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对社会知识、生活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语文课堂的内容鼓励他们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历史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文章中涉及到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孔子及其学生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将问题引申到当下,让学生将孔子时期的教育与当前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比分析,将孔子的教学风格与当前的教学风格进行比较,将孔子的学生与自身做对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从古代知识的陌生感中找到分析对比的切入点,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问题与中职教育的实际相联系。我们中职学生学习思维的很大一部分动力来自他们的就业前景,他们十分渴望在课堂上学到一些对他们就业有利的养分,这种明确的需求导向性使得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课堂内容进行适 当的引导。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传授的是语文文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教材中,通常会涉及到对诸多历史人物的讲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杰出人物的影响引导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一个层面的提升。例如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经历进行学习了解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对当代优秀成功的人物进行分析,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行业领袖人物的筛选,查找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英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着真实的写照,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离线。这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
  问题互动体现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控制和引导的作用,但是对于互动式教学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学生之间能否开展有效的互动学习决定着整个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效果。意大利人在谈教师角色时喜欢这样一句话: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传统教学中我们教师习惯了不断地给学生喂球,而不要求学生抛球,或是当学生质疑时我们置之不理,这不单损害了孩子思想的萌芽,也是不利于互动教学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有时,学生不经意的一个问题却是很好的一个教学启发点。在作文讲评中,过去我们经常收集很多一线材料,并详加讲解,其实效果不佳。所以在作文课的讲评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把学生编成四人一组,先交换看完四篇作文,再公认一篇最好的由四人评改,总结成功之处,指出不足,归纳修改意见。学生之间对作文的评价会更加贴近学生的视野,老师对于优秀作文的选择通常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将这种分析判断的权利交给学生,既是让学生了解别人的写作水平和写作风格,同时也是对自己写作方式和写作习惯的一种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先梅.浅析互动教学模式下辩论教学法的运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01.
[2]陈家彦,黄永竹.语文互动教学四课型[J].语文教学通讯.2006,12.
[3]冯惠文.语文教学的几个有效策略[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5,03.
[4] 张艺,赵静.国外语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
[5] 晁保平.主体性作文教学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3.

上一篇:电化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建设

下一篇:关于对提高小学语文常态课有效性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