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形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摘 要:数学课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为什么”,明白“是什么”。“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有关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为保证“动手操作”活动给数学课堂带来的实效与高效,教师应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布置学生准备有效的学具,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认知体验,以便进行充分的集体交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动手操作 有效的学具 充足的时间 充分的交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开展实际的动手操作,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有关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动手操作活动可以有力的支撑学生的探索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此,笔者就《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谈谈几点思考。
一、动手操作前——有效的学具准备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中的动手操作也要全员参与。有些学生缺少学具,或准备的学具不符合探索学习的要求,不能较好的动手操作,缺少一些感性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大打折扣。
在《表面积的变化》教学中,我让学生准备两个长、宽、高对比明显的长方体,这是因为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共有三种拼法:左右两个面相拼,上下两个面相拼,前后两个面相拼),通过探索发现:“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有变化,3种拼法都比原来减少了2个面的面积,但不同的拼法减少的面积就不同。”有的学生没有准备符合要求的长方体,而是准备了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这样,他就得不出3种拼法,因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有2个面是正方形,另外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3种拼法中有2种拼法是一样的。有的学生由于不能体会到其中2种拼法相同,不能较好的体会“不同的拼法减少的面积就不同”,他们觉得不同的拼法减少的面积可能相同。
二、动手操作中——充足的操作时间,充分的认知体验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完成任务快,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完成任务慢,而老师给出的操作时间是统一的,那么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笔者认为应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操作,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延长或缩短操作时间。有的老师片面追求“学完”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从而省掉或缩短学生动手操作时间,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数学课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理解“为什么”,明白“是什么”。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中,学生用若干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长方体,探讨: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动作太慢,为了保证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操作,我便开始了下一环节的教学。学生通过死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完成了练习,我也得意地认为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谁知,在随后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通用公式 V=sh”时,由于学生在上一节课没有得到充分的操作体验,相当一部分学生体会不到长x宽就是每行个数x行数就是每层的面积,即底面积,从而不能较好的感受两个体积公式之间的紧密联系。我想,如果上一节课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操作,那么学生应对两个体积公式间的联系理解得更透彻一些。
三、动手操作后——充分的交流
学生在动手操作后,需要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这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收获,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可以是自己的发现,等等。只要是学生的体验,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在交流中升华,知识点在点滴感悟中逐渐析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分享着思维成果,感受着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正方体展开图时,我让学生准备若干个正方体纸盒。首先带领学生制作,并得到如例题图所示的展开图,再让学生自主尝试其他的剪法。在学生得到不同的展开图后,我让他们把展开图贴到黑板上,让学生充分交流。
学生1:正方体展开图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按不同的顺序剪开,展开后会得到不同的形状。
学生2:相对的面在展开图中不相邻。
问:既然不相邻,那相邻的面之间隔了几个面?
学生3:相对的面如果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中间只隔1个面;不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中间要隔几个面。
学生4:中间一行是4个正方形,另外两个正方形一边一个,这样的形状都是正方形的展开图 老师及时表扬:你观察的真仔细,还有发现吗?
学生5:有的正方形展开图第一行一个,第二行3个,第三行2个。
追问:第三行的2个正方形是怎么摆放的?
学生6:像摆尾巴一样,紧连着第二行边上的一个正方形。
学生7(指着一个正方体展开图):那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每行有2个,像3级台阶一样排列。
学生8:还有一种正方体展开图,每行3个,像2级台阶一样排列。
老师将这四类正方体展开图分类,问:“谁能说说你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认识?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谁能编首儿歌帮助我们记住它?”
同学们集思广义——正方体的展开图,几种方法要记牢;
1-4-1,全OK; 1-3-2,2摆尾;
2-2-2,错一格; 3+3,错2格。
再让学生说说对每一句话的理解。通过这样充分的交流,学生对正方体展开图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教师是动手操作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拓展学生探索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的高效学习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上一篇:让科学活动“探”无止境
下一篇: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