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有效的动态生成课堂,促进轻负高质
摘 要:如何建构有效的动态生成课堂,促进轻负高质呢?我想那就是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重视动态生成性资源。在课前精心预设,课堂中平等对话,捕捉尴尬成亮点,因势利导,顺水推舟,珍视独特展个性, 营造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真正做到轻负高质。
关键词:有效 生成 轻负 高质
如何建构有效的动态生成课堂,促进轻负高质呢?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实现,最终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精彩的动态变化。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应对,形成平等互动、高效互动,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建构了有效课堂,才能促进轻负高质。那么,如何建构有效的动态生成课堂,促进轻负高质呢?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精心预设—动态课堂的基石
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许多教师在上课前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并按着预定的思路“走课”。这样一来,不少教师就被预先的设计框住了大脑。整节课只是按着既定的环节将教案演了一遍,较少去关注这节课学生有什么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死的教案支配活的生命,使原本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呆板和程式化。让他们被教案这条无形的线牵着鼻子走了四十分钟,根本谈不上尊重,更谈不上发展。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动态生成是可遇不可求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弱化教案的设计?或是只是简单地设计个开头?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仅不能弱化教学预设,而且要充分设计,因为精彩的生成源于充分的预设。
二、平等对话—动态课堂的翅膀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新课程改革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会“蹲下身子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善于思考问题,乐于同教师对话,从而使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碰撞、接纳、融合的同构共生状态。这里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很多时候,学生的想法看起来非常“可笑、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但那却是学生自己的思考成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冷落。如果教师稍加挖掘,或许在这些表面上“可笑、幼稚”,甚至是“错误”的背后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创造火苗。所以有人说,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真实表现,不管是多么的正确,或多么的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关键要看教师怎样恰如其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而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又正是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
1、捕捉尴尬成亮点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不同的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环境的不同,可能在生理、心理、知识背景上造成差异,从而引起课堂上的种种尴尬,教师就必须充分理解他们的处境,并从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突破原来设计的过程的限制,使之成为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暴露错误,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突破口,原来设计过程可以说是教师一厢情愿,明白了学生的知识缺陷,沿着他的缺陷点,依靠及时生成的学教过程,弥补学生的缺陷。整个弥补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带动全课的学习过程。
2、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也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各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在教《狼和小羊》,通过对几次借口的品、读,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狼的凶残,似乎已经达成了既定目标。不料,一位学生突然提问:“老师,狼那么凶残,想吃小羊易如反掌,为什么还要找借口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孩子也议论纷纷起来。这位教师一时语塞,但他并没有支支吾吾地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马上冷静下来,将这个问题反抛给学生:对啊,这样轻而易举的事,狼为什么要几次三番找借口呢?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和争论,又认识了狼的另一本性——虚伪。无意中又将对文本的领悟推进了一层,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这位提问题的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又带动大家习得了一种学习态度——善于发现问题。
3、巧设 “陷阱”促思维
西方学者狄德罗曾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当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说明对所学内容有了独立思考,这是学习的深入,更是一种进步!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探究,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服务者,而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问题全部在课堂上解决,把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正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弊端,如果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走进广阔的社会,去主动地探究,才是教育的成功,也真正体现了轻负高质。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应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未来,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建构生成度的视角出发,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由于精心预设而生成如期达成,是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成,是要充分肯定的;同时,那“不曾预约的精彩”,更让课堂这个绿意葱茏的园地绽放出一朵朵灵性之花、创造之花、智慧之花!只有建构了有效的动态生成课堂,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轻负高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
3、《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9
上一篇: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