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有效中职政治课堂教学的原则
[摘要]中职政治课堂往往成为中职生最不喜欢的课堂,提高中职政治教学有效性是众多政治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只要奠定了学生良好的情感基础,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满足其真实需要,政治课不仅可以上得有效,而且学生能学得有味。
[关键词]中职政治;课堂教学;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5-0058-01
走进中职政治课堂,常常看到学生迷惑不解的眼神或昏昏欲睡的状态。笔者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教学探究,发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抓住学生兴趣点,突显主人翁地位,政治课堂也是可以让学生提高抬头率,增加参与率,获得成就感的。
一、奠定学生情感基础
经历过初中的被冷落和忽视,本已有厌学情绪的中职生对抽象的政治课“谈课色变”。再加上职业学校对文化课的有意“轻视”,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改革和实验的积极性。作为基础课之一的政治课,往往一师对多班,师生除了课堂的短暂会面后,基本无多少相互了解的机会。然而,只有亲其师,方则信其道。(1)要想活在学生心里,就要先活在学生眼里。每次上课之前可以利用5~10分钟时间跟学生拉家常,问问学生学习之外的事。既可以拉进师生距离,更利于因材施教。(2)提高风趣幽默水平,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也笑一笑。教师一方面加强自我表演能力使课堂绘声绘色;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快乐学习,例如“民族区域自治”的微课教学。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永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中职政治课堂上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让学生在中职政治课堂上活跃起来,我们可以:(1)提前了解班级学习状况,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例如,在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部分教学中,正好那段时间我所教的班级在学习手工制作,因此我让手工水平较高的几个学生在讲台上示范,再让台下的学生记录示范者完成的时间,从而引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在掌握价值量决定价格后,让学生自由决定买卖作品,从中探讨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活动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2)关注课堂生成,从学生的话题中引出教材内容,并导学达标。例如,在商品含义的教学中,有学生认为我们“公办教师的正常教学”也属于商品。
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觉得政治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笔者曾跟学生交流过这个问题,当问他们看到政治教材什么感觉时,大部分的答案是“看不懂”,觉得太“高大上”。然而,我们可以这样做:(1)提前充分了解学生的逸闻趣事或班级时事,通過修饰后以案例形式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和民主集中制的相关知识时,针对学校校运会中买班服的事,发现有的班级最终没买班服,原因是有民主没有集中,而有的班级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好地实行了民主集中制,再引出党和国家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既有效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又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2)关注本土新闻,在课堂上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颖案例。例如,在“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学习中,先以本市近段时间发生的一起案例来让学生感悟品德和才能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意识到社会和谐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人。
四、满足学生真实需要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真实需要就是尊重与爱的需要。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需要和外部尊重需要[1]。在政治课堂上,中职生的内部需要比外部需要显得更为重要,政治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睡大觉的尴尬场面,正是其需要未得到满足的体现。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真正的需要——对尊重的需要,让他们学有所获,并能体验满足感。(1)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2],我们政治教师在备课前要去研究学生的已有水平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以便让学生在达标后获得满足感,满足其内部需要。(2)结合中职学生专业特点和学习习惯等重新整合教学素材。笔者发现,大部分中职学生在第二学年更加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知识与信息,所以在政治课堂上,我们也要投其所好,呈现给学生一些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通过课堂了解到他们想要了解到的内容,收获一些他们在未来职场中需要的理念、意识和信息,以便他们在进入职场前能增强自信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满足其外部需要。
以上是近两年的中职政治教学实践探究和总结,虽不一定对每堂政治课都有效,但在笔者的教学中,只要坚持做到了以上几点,课堂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其实,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盛行,中职政治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政治课堂正在一步步革新。笔者深知自身水平有限,而中职政治教学任重道远,故在此抛砖引玉,以鞭策自己不断改进教学,进而提高中职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邢小冬.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王颖.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180-181.
作者:廖文丽
上一篇: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实施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