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培养论文(共7篇)
第1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学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改革浅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社会”的时代,在知识社会里,基础教育最需要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学力,而“创造性”学力的育成不仅仅是靠知识的习得与再现的“记忆型”学力,更要靠能动的“思考型”学力。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教育目标出现了变革,在学科的知识技能之上,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自我调整等高阶认知能力和沟通、协调等社会技能,以及反省性思维、自律性、协作性、责任感等人格特征与态度。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5年提出的“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就是希望解决: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确保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发展需求的同时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教育部在2014年3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并将这一概念摆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意见》强调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因此,本次的中学课程改革就要提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给出“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明确指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应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根据《意见》要求,教育部课程中心组织中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研究制定中学各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在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中应达成的核心素养要求。
“核心素养体系”是不同学段育人目标和任务的依据。根据《意见》的要求,在提出“核心素养体系”后,这一体系自然也就成为中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依据,也自然成为中学物理核心素养提出的依据。
二、实验探究能有效促进中学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所有内容都有实验基础、逻辑思维和教学表达这三种要素。物理学主要有四个特点:(1)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应用广泛的基础科学。(2)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3)是一门实验科学。(4)是一门严密、定量的精密理论科学。基础教育阶段,物理学是一门生活气息浓厚的学科,较其它学科,它与实验和生活实践联系更为密切,所以探究学习的观念和方法更容易与物理课堂教学相结合,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实验探究是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科学实验探索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情境,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在此阶段的物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2]。
1、中学物理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
探究教学基本模式:导入→探究→应用→拓展→总结
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教学资源条件及学生知识、能力基础等差异,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上可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主要是课堂环节的增减和环节顺序的变化。所以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通常按下列模式组织实施: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
2、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策略
(1)观察是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切入点。
中学物理实验学习离不开科学探究,而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最基本手段。物理实验探究学习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发现又源于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首要措施就是教师要适时提出或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有价值、有兴趣的问题,或向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知识,使学生乐于去观察、去发现问题。
(2)实验探究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闪光点。
物理教师应按照物理学科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创造条件,使教学活动围绕着实验来进行,并尽可能保留探究的性质,把教学活动变成“模拟的科学发现过程”。经分析发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有的已为学生做好了设计方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的则只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其余部分如制定計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完全要靠学生自己去独立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很有积极的作用。
(3)思维是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发散点。
中学生思维发展迅速,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而好奇心和探究求知事物是他们的天性。中学生富于想象力和观察力,常常提出一些新设想、新见解,或乐于尝试一些新方法,在思维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而中学物理实验的探究教学,正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使他们的发展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才能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4)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开放性和探究性。
探究学习中,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整个学习活动以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自成序列。所以,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应具有很强的问题性教学策略。由于要研究的问题来源广泛,所以它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学策略。教学的本质对学生来说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从而提高探究能力。所以,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应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教学策略。
(5)选好探究课题是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基础。
①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课题。在探究教学中确定是否用探究教学,哪些内容用探究教学,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根据目标的侧重点选择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强调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容更应进行探究教学。
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确定探究课题。一个有难度但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且又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就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方式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也只有适合于学生又有意义的课题才能开展有收获的探究活动。
③充分考虑具体的教学资源条件选择课题。在确定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获得信息的可能渠道:图书、资料、网络等。物理中,很多假设需要实验来验证,实验器材,哪怕是自制器材的可能性都应纳入考虑范围,或者提供给学生获得实验器材的可能渠道及线索。
④根据学生的生活、活动经验选择课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最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课题,特别是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获得的问题,教师应充分予以重视,并大胆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同时教师在确定课题时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差異,就是同一区域的不同学生也存在差异,为此,教师应深入调查了解,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题。
(6)激发探究热情是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关键。
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有广泛的参与性,学生有兴趣,求知欲强,都乐于参加。所以创设情景、目标激励、成功体验等是激发研究热情的有效方法。
①创设问题“情景”,要求提出的问题有较强的趣味性与诱导性。一节新课,如何导入是关键。“问题导入法”是教师常用之法,然而探究学习提出的问题,不但要有“思考性、趣味性”,还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应该能引入研究的契机,引入知识的生长点。
②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探究实验奥秘的欲望。研究物理规律,多数是要通过实验来完成的,但教学中必须避免“验证性”实验,因为那样还是将课本知识、结论强加给学生,而不能通过探究使学生自己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三、中学物理实验探究的方式
1.演示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完成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看教师表演,先是“教师做,学生看”,后是“教师讲,学生听”,缺乏对知识深入引导和研讨,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亲自探索知识,如能将一些演示实验进行改进,让学生去自主探索,经过分析、讨论,透过现象看本质,则会从中悟出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在研究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中,我是这样处理的:提前在课前布置预习本节课,以思考题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演示实验课题──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求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实施以下过程:
1.1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关键是让学生考虑好实验原理,怎样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变为可以观察比较的对象。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不同的实验方案达十余种,有的甚至比教材上的方案还简单易行,有的让火柴梗吸收电热升温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有的让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使玻璃管的红水柱上升,有的让灯丝发热升温而发光……这样表演性演示实验变为开放性研究实验,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2自主选择实验器材
在完成设计后,有的同学到实验室借实验仪器,有的学生找老师帮忙安装实验装置,有的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小器材,这样变纯观察性实验为创造性操作实验。
1.3自由组合,探索研究
经过交流,有一些同学的实验方案相近似,于是他们就自动组合,在实验过程中,互相交流切磋、沟通、共同研究。在交流中学会团结协作,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2.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
如果每次物理实验的实验目的、仪器准备、操作步骤、实验报告全部都由教师预先设计好,学生只进行“按方抓药”、“照图施工”,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就不再会有浓厚的实验兴趣。因此,教师要适时、适量地改进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一些开放型的探究式实验。当学生已经熟悉实验的流程后,应该尝试让学生适当地亲身经历设计方案,选择仪器,制订步骤,设计表格,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实验评价等实验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使学生真正进入科学学习的状态和角色。当然在实验中教师应适当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实验的信心,并对他们的实验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在实验中操作上或思维上的“闪光点”。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要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析原因,从中有所发现。通过探究式实验,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实验原理及其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能力型实验的研究对策,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团结协作的能力,敢于怀疑的精神和探索创新的意识等,还能使学生懂得要变换角度、变换问题去认识同一件事,例如:测电阻的实验,可以使用不同器材,不同方法,不同电路,其方法很多,有伏安法、滑安法、滑伏法、替代法、半偏法等,电路也有内、外接法,限流、分压接法等。而共同点都应用了部分或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3.课外小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
根据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部分知识点选作“实验探究”的案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能达到能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的初步阶段,为以后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更进一步的探究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为适应时代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们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改进,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热情,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才能在物理实验这一广阔的天地,造就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维
第2篇:浅议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掌握住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这种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是绝对的,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课堂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对自己的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在中学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为中学物理课堂提供了一个改革的机会。我们都知道中学物理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算推导能力,这也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时顺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寻求一个适合于自己教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为前提,锻炼学生的物理思考能力。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学习兴趣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点任务。下文以中学物理课堂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策略分析。
1.物理教师需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开展生动课堂
传统的物理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学习工作往往开展的非常被动,学生只是在课堂当中被动地接受,从而就没某足够的时间自己去思考和消化。这样就会让知识越积越多,对学生的学习工作的高效率开展非常不利。另外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很容易让学生陷入疲劳,甚至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这也对物理课程的高效开展造成阻碍。因此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以饱满的热情来对待每一次的教学,努力开展生动课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想做到生动课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凝聚自己的教学语言,多加入一些幽默有趣的教学元素。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物理小故事,通过小故事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就像当教师在讲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上帝一共有三个苹果。大家都知道有那三个吗?一个被夏娃吃掉了,还有一个砸在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头上,而另外一个则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成为了现代的“苹果”。学生很容易被教师幽默风趣的话语所逗乐,随后教师在讲述牛顿从此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此时学生更容易主动去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进行情况给学生讲述一些故事或者是笑话,缓和学生的紧张疲劳的学习状况,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迎接接下来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教师本身的魅力,还会在课堂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2.物理教师需给予学生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大部分学生认为中学物理学科学习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学生的心态过于的薄弱,遇到一些难题就会选择放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也就会在课堂中表现的更加活跃。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时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的评价,鼓舞学生的学习信心,对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只有学生有了学习信心,才会在课堂中表现的更加积极活跃,也会在教学活动中紧跟着教师的脚步,积极思考和教学反馈,进而转换成学习兴趣和动力,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客观能动性。
中学物理中有着许多实验操作的知识章节,就像一些电路的串并联和电流的分配,这部分章节属于比较容易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动手去验证电流和电压符合U=IR的分配原理。学生可以自主操作组装串并联电路,然后通过不同支路或者是干路开关的闭合情况,来判断电路中灯泡的亮度情况,从而表现出通过的电路或者是分配的电压的大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可以获得一种成就感,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磁场实验,一个磁铁分为N和S两个磁极,并且通电电管也可以表现出磁性,这时候就可以利用磁铁的偏转情况来判断通电电管的磁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再加上教师的肯定性评价,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好地提升中学生物理综合能力水平。
3.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应用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多媒体教学模式有着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利用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的形式开展课堂,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此外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中学物理中的许多知识在黑板上展现出来可能相对抽象,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当教师在讲到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卫星发射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利用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一下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定律的表现形式,就像地球围着太阳转,月亮围着地球转这种现象。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卫星发射时的图片,要想卫星围着地球运动,这时候发射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突破大气层的束缚。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让知识更加形象,对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中学物理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师要为此付出非常大的努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作者:袁志芹
第3篇: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物理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事物的物理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所遵循的过程。物理规律是物理理论的基础,它与相关的物理概念一起构成了逻辑上和谐的知识体系,即物理理论。物理规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切实做好中学物理教学的创新工作。
1.明确物理规律的类型和特点
1.1物理规律的类型。物理规律在教学中通常表述为物理定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以及物理法则、公式和方程等等。这些规律可分为两大类:物理定律和物理定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常把物理规律分为三种类型:实验规律、理想规律和理论规律。
1.2物理规律的特点。
1.2.1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去创造规律。也就是说,人们只能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观察实践去发现规律,而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创造规律。
1.2.2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物理规律实质上是揭示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物理规律的掌握是物理概念形成基础上的理性认识过程。一般情况下,物理规律既可以用文字表述,又可以用数字关系式或图像表述。但无论采用哪种表述方式,都涉及有关物理概念,同时决定了在物理过程中有关概念的必然联系[1]。
1.2.3物理规律具有一定的条件、近似性或理想化。人们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或在一定的条件下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因而,也就是在一定的范围或一定的条件下接近并发现其中的物理规律。这就决定了物理规律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或理想化,是由于人们在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对复杂问题的处理总是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对问题作适当简化之后才能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发现物理规律。
2.優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认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其实不然,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物理是中学阶段一门新学科,学生在刚接触这门课程时会有新鲜感,有探知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三分钟热度",是表面现象,时间一长,和其他学科一样学生的负面情绪就出现了,学习态度也就随之懈怠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累积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知欲[2]。
首先,要上好第一堂课,在进入主题课之前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刹车会留痕""热胀冷缩""跷跷板(杠杆作用)"等;再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小实验,如"纸盒烧开水""三棱镜分解白光"等,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知欲,为以后的教学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一要充分利用实验演示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做一些趣味性实验,让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心进入听课角色。二要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旧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即变"教师动口,动手全权负责"为"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做";变"教师讲知识的应用"为"学生讲知识的应用"。这样,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真正从心底涌动出探究物理科学的欲望。
3.全面了解物理教学中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建立这个规律的简要历史过程,并知道这个规律所起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益。
3.2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
3.3强化训练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精心挑选习题,让学生通过适量训练,在实践中总结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提高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
3.4周期性组织检测,检查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状况,适时、定期组织物理测验,是检查物理规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切实抓好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提出的物理教学方法并不多,但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研究能够为物理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并在将来创新出更多的创新型教学方式。虽然我们无法将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但我们可以将获取知识的能力传授给学生。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学生能力的提高,才是打造高效物理课堂的基础,从而确保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高雷
第4篇: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现代物理知识
物理学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也带动社会迅猛发展,物理教学必须要跟得上时代步伐,将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物理学的实际应用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代物理知识运用到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据有关调查中学生所掌握的科技知识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且学生较少关注和参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社会活动,其实验能力也较差。
2.我国现行教材基本上都是经典内容,新的教材虽做了一些改变,但这些变化都集中在增加学生生活、社会性物理知识的应用和提供学科内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材料方面,在现代物理知识的吸纳方面做的不够,长期以来,学生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局限在经典物理中,远落后于现代物理和科学社会的发展。
3.现代物理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独特作用。物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在生活中诞生,为应用而发展。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与大自然、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突出现代物理的广泛应用,可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物理有用性的认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强化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4.有效地讲授现代物理知识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现代物理知识运用到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可能性
有些人认为,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即20世纪以前的物理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而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可能去接受理解高深的物理知识理论,中学物理与现代物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难以逾越。笔者认为在中学传授一定的现代物理知识已具备一定基础,但要讲究传授的方法、途径。
中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经典物理基础知识学习,可以说已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现代物理相关知识的可能性,再者,高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思想方法。布鲁纳曾强调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指出基本结构就是最能反映其本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划。学科的结构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掌握这种基本理论,可联系各种相关现象,从而理解各种相关现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课程的核心,也是教学过程认识的基点。他还认为基本学科是可以提早学习的,并且必须提早学习,因为早年学习一些观念和作风影响着人们的一生。这些为我们进行现代物理知识教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现代物理是刚发展起来的新理论体系,虽然对绝大多数一般的学习者来说他是深奥和抽象的,要用到精、专的物理学理论及相应的数学物理方法,并非一般初涉物理学领域的人所能掌握的。但我们可把有关知识的基本结构和方法论教授给初学者(中学生),他们是完全能够掌握和理解的。布鲁纳就认为,“凡是用现行手段教授的一切题材,都可能用单纯的形式,更早地教给儿童。”
三、现代物理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途径
1.将基础知识拓宽延伸。
现代物理知识追根溯源都有它最初的端倪和最原始的理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的科学进步得如此之快,以致大多数原始论文很快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而显得过时了,但是另一方面,根据原始论文来追踪理论的形成过程,始终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例如通过激光冷却技术使人们实现了操纵和控制单个原子。同时依靠这种新的手段,人们在分子原子物理学领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通过冻结原子降低温度,1995年两名美国科学家康奈尔和维曼以及德国科学家克特勒分别在极为接近绝对零度的条件下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简称BEC),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爱因斯坦在75年前所预言的一种特殊物质状态。这被物理学家认为是20世纪末物理学上的最重要的成就。我国也于2002年由中科院院士王育竹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铷原子云中实现了BEC。这项技术也可用于涉及新型的原子钟,其精确度比现在最精确的原子钟(精确度达到了百万亿分之一)还要高百倍,可应用于太空航行和精确定位。
激光制冷是通过激光光子的能量直接束缚被冷却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来降低温度的,是微观对微观的物质行为。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如果正在进行中的原子被迎面而来的激光照射,只要激光的频率和原子的固有频率一致,就会引起原子的跃迁,原子会吸收迎面而来的光子而减小动量。与此同时,原子又会因跃迁而发射同样的光子,不过它发射的光子是朝著四面八方的,因此,实际效果是原子的动量每碰撞一次就减小一点,直至最低值。动量和速度成正比,动量越小,速度也越小,温度也就越低。因此激光冷却的实质是原子或分子在激光的作用下的减速。
在学习了原子跃迁后,有机地进行渗透这些内容,学生就不会觉得现代物理遥不可及,学生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更了解了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2.通过物理事件或物理现象讲授有关知识
当某些理论很深奥、抽象难懂时,可以用一个事件的阐述,使学生了解有关知识产生的历史和过程,从事件中领悟知识原理。
3.让现代物理知识、思想及应用渗透在STS问题中
如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的破坏程度和人员伤亡数之众,被联合国称为近几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给人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对于海啸,目前人类没有能力阻止其发生,但可以通过预警和防备来减少死伤,海啸的预警就用到了物理知识。
4.拓宽物理教学的空间,将物理教学延伸到校外。
因为物理学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与之相关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合适的科技类网站,让学生自己浏览,如中国科技网、科学在线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周围的新事物,多注意报纸、新闻,特别是科技类的报刊杂志,通过阅读了解各种动态。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其深刻地变革着整个世界和人类生活的面貌。其中很多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肩负着培养下一代教育重任的中学物理教师,应该把握物理前沿的脉搏,把现代物理知识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中去。这些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中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只有教师不断地参与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才能对现代物理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才能更深入浅出、简明生动的向学生阐述深奥的物理学理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使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
作者:宋斌
第5篇:低成本实验对中学物理教育的促进探讨
引言:物理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没有实验的进行就没有物理理论,所以在物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1.中学物理实验教育的现状
物理实验在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奠基的作用,物理实验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和研究性的重要环节。但在许多中学物理实验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1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的意义。在中、高考考试的过程中,物理的实验部分同样是笔试答题,再加之许多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及农村的学校里实验设施不够齐全,而且在教师教育工作规定方面也没有对实验的进行有硬性的要求,所以学校及老师并没有考虑到实验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大都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而且随着科技的发达,多媒体教学更是得到了教师的青睐,直接将实验通过多媒体传达给学生。这样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实验所产生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开拓思维的能力。
1.2盲目的按照书本的数据去教学,使学生缺少理解和思考的过程。许多老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直接省去实验操作的环节,只是根据课本上所给出的信息和数据,让学生"照搬照抄",使学生在学习完实验的内容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对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产生了制约,严重的妨碍了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2.低成本实验的意义
因为初中的物理实验大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需要的实验设备也是简单、容易制作的。因此,老师要具备制作简单实验道具的能力。
2.1低成本实验的材料获取简单。低成本实验的取材,往往使用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者废弃物品,以此来替代物理实验的专用器材,这样可以节约经费,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效益。例如,用纸杯做小孔照相机或简易电话等。这样的实验器材最大的优点不仅是成本低的原因,更是将复杂的实验设备变成简单化。实验设备简单化看似不难,可其中的环节却不可以随意的漏掉,否则会使实验偏离方向。
2.2低成本实验的应用可以不断的改进实验做法。在应用低成本实验中,可以不断的根据具体情况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趣味性,加强实验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更好、更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识的概念,和实验的意义。例如可以运用吹气球断铜丝的实验,根据受力面积的不同,加上气球产生的压力,就可以轻松的把铜丝"吹"断。这种实验方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清压力、压强计受力面积几者之间的关系。
2.3低成本实验的应用可以增强实验的创造性。在低成本实验的应用中,还可以对实验进行自身的设计和创造,让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真正的对物理概念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比如在物理理论中,有一个难点,即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这个概念在初中的物理课本中,并没有明确、直观的实验可以显示。虽然学生可以对浮力方向是向上这个概念有所理解,但想要真正的理解是竖直向上这一概念,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根据这一问题,就可以做一个乒乓球在水中的实验,来证明此事。将乒乓球系在绳上,放在饮料瓶中。将瓶子进行倾斜,不论向哪个方向倾斜,绳子总是竖直的。所以证明了浮力是竖直的这一概念。
2.4低成本实验的制作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性。在低成本实验的应用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相关的实验器材,在动手的同时,还要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做出具有特色的实验设备。比如运用收集来的废弃锯条,根据其长度不同、材质不同等,可以找出频率、振幅及音调等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玻璃制作出万花筒,观察其中的碎纸屑所形成的各式图形等等。
3.低成本实验对中学物理教育的促进
在现如今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无论哪种国家,都比较重视低成本器材的使用,这虽然与现代的发达科技有所不同,但这种简单便捷的方式,是目前的教育特点所需要的。
低成本实验的实施也对中学物理教育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3.1首先就是成本低廉。因為实验所需的物品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通过老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成本很低,特别适合进行普及,尤其是对偏远地区的山村、农村等,自制的实验器材是解决当地教育资金的重要途径。
3.2其次低成本实验所呈现的物理结论简单易懂。这更易于被学生所理解,再加上有老师的耐心指导,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3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实验所需的器材通过自己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在整体的物理设计及其构造方面又了更深的理解,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造,为学生打开了一片创造思维的新天地,更好的增强学习能力,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束语:运用低成本实验教学,做到成本低,但智慧高、价值高。只需要运用身边的一点一滴,就能够拉近物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深切的感受到物理这个学科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发现科学的魅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
作者:才让卓玛
第6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演示实验浅见
纵观整个中学物理课程,简而言之,就是一部物理简史,基本上是以物理学家的典型实验为背景。故做好物理演示实验相当重要,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理解概念、原理及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在具体的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演示实验核心
其实验核心点: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考察我们当前的实验教学现状,明显的有两大误区:(一)课堂上学生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二)教师用"高效率"的方式将实验结果得出的规律告诉学生,然后用大量的时间用于反复通过习题训练理解掌握规律。真对第(一)误区我们应该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即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作出决策,这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因为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物理规律。针对第(二)误区这样做,恰恰是本末倒置的,无非把实验作为一种摆设,忽略实验的内涵,其知识的形成及迁移能力是相当弱的,一旦出现新的情境,许多学生将束手无策。所以,我们在注重知识的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在过程中使学生领会物理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掌握学科最深的主干,真正形成扩充及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2.演示实验三原则
2.1演示实验结构操作简单,可见度要高。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的演示实验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演示实验仪器只要过程和现象明显,不失科学性,那么越简单越好。例如演示"超失种现象"实验,用大的圆盘测力计代替直筒测力计,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
2.2演示实验和谐统一,学生参与配合。演示与讲解应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核心辐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演示的同时做到不断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创设浓浓氛围,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必要时让学生参与做实验。例如"静电屏蔽"实验,就可以让学生上来动一动手。
3.演示实验教学的导入模式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3.1惊奇现象导入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覆杯实验导入。
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3.2配合故事导入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2大气压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
这儿有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們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板画)。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
3.3实验复习导入法。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3阿基米德原理——复习浮力实验导入。
我们是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取出实验装置,回忆实验过程)。当我们把重物从空气中像电视慢动作一样地逐步放入水中,想一想,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猜想一下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演示、观察、回答: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按照你们的说法,也就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是吗?请再看一遍演示。当物体浸没水中后,浮力就不再改变,显然不能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那么,在上述的实验中,除了深度改变外,还有什么因素在改变呢?物体浸入水下的部分在改变。未浸入时浮力为零,随着浸入的部分变大,浮力也就变大;完全浸没以后,浸入的部分不再改变,浮力的大小也就不变。二千多年前,阿基米德为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辨别皇冠的真伪苦苦思索,当他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浴缸的水被溢出时,猛然想起了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他欣喜若狂地喊到:"我想出了,我想出了!"从这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吗?——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者说,与排水量有关。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实验性学科,上述仅是我多年从事物物理教学的点滴体会,期待我们同行不断地探索,形成以学生为本位的丰富的实验教学体系,为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胡玉华
第7篇:浅谈中学物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中学物理学习方式大多都是依靠教师的传授来强行将知识灌输给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我们学生失去了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积极倡导中学物理方面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形成已经成为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关于我们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述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监督,自主管理自身学习,并在接受教师的相关指导的情况下,达到自己学习目的的一个过程。[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的目的好在于培养我们学生们彼此之间的探索、创新与合作的精神,从而在于提高我们学生自身学习的能力与水平,又有利于促进了中学教育整体水平的进步。
二、中学物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确定我们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
所谓的物理科目的“自主学习”就是教师通过对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引导,来养成我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以及不断进行创新的能力。[2]因此,在针对于物理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急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导权转交给我们学生,将教师教学的功能由传授转变成引导,从而促进我们学生自身自主学习观念的形成。比如当我们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一节时,我们就可以建议教师将班级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的科学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是给与我们必要的引导,从而不断激发我们自主学习的潜力。
(二)激发我们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等各种大家之所以能被成为“家”,都是由于他们为某一领域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他们之所以能为其做出贡献最本质的原因还是由于他们热爱他们为之所奉献的事业,这也是他们为之努力的动机所在。而对于中学物理科目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激发我们学生自身自主学习的动机,才能促进我们物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利于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我们自主学习的动机。我们学生更加希望教师要利用更加幽默轻松的语言来激发我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我们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我们的思维方式受到了束缚,我们只能被动的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缺乏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精神,由此也造成了我们学生自身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面对此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不仅我们学生自身要注重思维认识能力的提高,学校以及教师还要多组织一些物理方面的实践活动来提高我们学生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我们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近年来,虽然新课改体制得到了广泛而且深入的发展,但是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模式仍然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束缚。所以在广大的物理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师传授知识而我们被动接受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3]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我们,让我们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比如在上习题课的过程中,不要教师一味的讲解,可以让我们学生在黑板上来求解,教师在一旁给与必要的指导。与此同时,我们与老师之间还可以采用换位的方式来学习,就是由我们来讲课,或许对于我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充当教师角色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题型进行充分的了解,尽量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试题的不同解法都展现出来来进一步促进我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根据我们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我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都是实际存在的,这也就使得我们每一个人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有高有低。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尽量去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接受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学习。这样还可以增强我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在讲解完知识点时,一定要留给我们足够的思考反思的时间,从而养成我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也有助于我们养成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的让我们拥有自主学习与学会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我们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与培养的。而且对于我们中学学生来说,物理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就可以养成。它需要我们自身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改革中学物理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作者:唐駉
热门论文
-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培养论文(共7篇)
- 大学美术教学改革创新运用培养论文(共5篇)
- 营养学教学改革创新发展论文(共5篇)
- 大学美术教学改革创新应用分析论文(共7篇)
- 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论文(共6篇)
- 大学生物教学品质创新培养研究论文(共3篇)
- 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现状创新模式及能力培养论文(共5篇)
- 学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效率问题影响论文(共7篇)
- 税法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改革差异分析研究论文(共7篇)
- 论培养创新思维基础的逻辑学教学改革
- 小学数学课改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思考论文(共6篇)
- 中国法制史教学改革作用本科论文(共7篇)
- 护理学应用改革创新探讨论文(共3篇)
- 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 浅析论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