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龄人口变动下初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加强人员优化配置、增强政府的支技力度,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初等教育;学龄人口;视角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2-0024-002
学龄人口变动下初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怎样看待和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是优化配置初等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且是推动我国初等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
一、初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由于20世纪几次人口生育高峰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现在的学龄人口随年份呈现出时多时少,但整体数量不断减少的特征。这一特征给我国的初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后勤设施滞后,读书成本偏高
后勤设施滞后,学生基本的生活、安全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对于偏远落后的地区,学校无寄宿、用餐设备几乎没有,大部分学生只能自带午饭。如果遇上天气突变,学生来不及采用相应的措施。那么就导致了学生依赖于附近的农民家庭,这就存在卫生、安全方面的隐患。对学生学习、生活、安全影响重大。特别对于交通不发达地区极为不利。
读书成本偏高,使在校贫困生因无法交学费而辍学。这是现阶段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许多农民借以不送子女接受教育的把柄,据有关人士统计,在校接受初等教育生,一年至少要花1800元左右,这对于一个年收入仅仅3000元的贫困家庭来说,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又由于学校毫无节制的乱收费,这无疑给了许多农村家庭以沉重打击。因此太多的贫困生辍学在家务农,或者外出打工,增加了社会成本,成为导致社会问题的因素之一。
2、教育经费欠缺,忽视教学质量
教育经费欠缺,致使学校教学设备不齐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各级政府措施不到位,,有限的教育经费显得杯水车薪。有些地区,学校设施简陋,在校学生少,甚至没有学校。虽然有热衷于发展当地教育事业的人士,自己建学校,买课本、桌椅等必需的学习用品等,但毕竟是少数。目前,一些极度贫困的地区只能在石洞里建学校,用自制粉笔,自带桌椅、课本、求学条件极其艰苦,更不用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与国家提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方针极不相称。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青年,为了能让当地的学生摆脱危房中求学而出卖肉体去赚钱的壮举。她这么做是为了学生能安安心心学习,吸取更多的知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难道国家真的连投入教育的经费都没有吗?
忽视教学质量,难以培养优秀人才。教育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受教人的前途发展,特别在贫困落后地区,教学环境艰苦恶劣,许多优秀教师不愿意投身于当地教育事业,对当地教育事业明显形成了阻碍作用,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极为不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有重大影响,不利于学生积极向上、奋勇拼搏、不断进取。
3、重视教育效益,忽视教育公平
重视教育效益,使我国教育事业有巨大的突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政府在这方面实施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综合性重点小学、中学,配置现代化教学设备。针对一些优秀学生,学校设立了尖子班、高材班,有利于加强管理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设立教育基金,鼓励学生争取奖学金,以及参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大型活动。如大型文艺晚会、下乡帮助老人等众多项目。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又有了部分社会实践。最有利于学生的是学校组织的各类竞赛,以此来评定优秀学员,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组织的大型竞赛,使学生激发和提高了自身的进取心和竞争心。然而,我们的成就是建立在牺牲教育公平的基础上的。
忽视教育公平,这是现阶段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许多学生在遭遇不公正待遇时,自暴自弃、饱食终日、无所欲求,产生严重的自卑感。这些因素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心里及生活状况。据报导,因老师对一个学生抱有极大的意见,而在其认真思考时,以为他在睡觉,便用力拍打其头部,导致该学生撞击桌子而头破血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因此,我们在重视教育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教育公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奋斗拼搏的精神,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二、初等教育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
初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由于学龄人口的波动所导致的种种因素使其陷入了困境之中,归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制度保障不力。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保障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谓“教育乃强国之本”,这就是说它与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防等都有密切的联系。综观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很显然,教育制度保障不力,是导致贫困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缓慢发展的原因,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贫困生上不起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状。许多贫困家庭因付不起昂贵的学费使子女辍学。教育制度保障不力,致使一些较贫困家庭不能供子女读初中,更谈不上送子女上高等学校接受教育。
第二,思想观念落后。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尽管一些思想开放的农民也了解教育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更多得农民只知也只有务农才能解决温饱,在他们得心目中,读书接受知识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虽然使她们的子女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但在完成这一漫长的义务中,他们更加坚信自己“务农为主,读书无用”的理念。思想观念的落后,也导致一些农民对子女的教育只限于“金钱”二字。给子女的价值观、人生观造成了极其败坏的影响。
第三,政府支持不够。这对我国初等教育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据徐玉斌副教授所说,“在公共初中教育资源短缺的同时,部分公共初中教育资源又被闲置”。可以看出,政府在有形教育资源和无形教育管理与分配不到位、不具体,致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却得不到合理优化利用。然而在学龄人口变化的困境下,政府不积极、不坚决采取应对措施敷衍了事,这给初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火上浇油。特别对于贫困落后地区,政府在教育经费投资力度范围不够大,使学校危房面积大,教学设备严重缺乏,师资力量缺乏且分散,未执行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所指出的:“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的宗旨。在学龄人口变动加剧的困境下,政府支持不够使初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四,教育精神欠缺。主要是在贫困落后的地区存在,而人们对教育精神的理念只是皮毛。不知道教育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行的。对许多农民和青少年来说,读书就是为了钱。这与周恩来总理所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求学理念,相形见拙。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都以比吃、比穿、比花费为荣,满足一时的虚荣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有些学生心中“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大转变。“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不再是学生们追求的目标。归其原因,无不因教育精神欠缺所至,教育精神对追求知识的人尤为重要,特别是对贫困生来说,他们以读书为荣,读书才是他们出人头地的捷径。这对于在一个没有教育精神的学习氛围中,难免会受到金钱的诱惑,进而使学生深受其害。我们应以某种载体作为传达教育精神的信号,或者大力宣传名人所崇拜的教学精神,从而使学生有种奋进的求学欲望。
三、促进初等教育发展的对策
初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一大难题,主要从加大宣传力度的角度入手,其次从加强人员优化配置入手,最后从政府支技的角度入手。这样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才能使初等教育事业有所发展。
从教育的宣传着手而言,这项工作的艰难可想而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教育事业有所发展,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种种因素制约着教育工作宣传的范围,显得力不从心、无以下手。宣传工作要做到深入人心,把教育理念带到家家户户,使人们对教育有全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对下一代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应该对青少年进行耐心的开导,千方百计的劝说青少年去学习文化知识,这样大力度的宣传教育理念及教育的远大意义,必定会为我国初等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此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想教育,开展一些有进取、竞争的活动,以磨练其意志、升华其思想,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勇于奋进。
从人员配置的角度而言,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是解决当今我们国家初等教育的关键。纵观西部大开发地区,师资力量极其缺乏,一些地区的学校甚至出现了只有一个教师的现象,而且教育环境十分恶劣。针对以上的情况,因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鼓励优秀教师支教,大力培养免费师范生,鼓励其终身献身我国的教育事业。采取教学点集中布局,把原来分散的合并,从而实现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目的。
从政府支持的角度而言,政府大力提倡教育,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这对推动初等教育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一个政府都反对教育,那人们还乐意接受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政府在支技和宣传教育的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措施,如把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用法律予以规定。再顽固的人也知道法律,从而起到强制性的作用。政府应该对教育接受者进行监督和管理,让学生自觉的履行这项义务。在贫困落后地区,降低读书成本,或者干脆免费就读,这不仅是贫困且有志于学者的福音,而且能够提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教育的重视。对交通不发达地区,应投资大量的资金去新建公路、建设健全的教学设施,有利于学生方便求学之路,同时也使学生的安全得以保障。对贫困地区输送大量的优秀教师,鼓励有志青年投身教育事业,惟其如此,我国初等教育方能迈出困境,走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