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其核心是“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2013年5月,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成为建阳一中信息教研组的立项课题,信息组随之行动起来,利用建阳一中网站、QQ群、博客等平台在全校开展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应用效果研究的公开课,通过几次的公开课教学实践,作者亲身体会到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此,仅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来谈谈作者的探索实践与体会。
一、教材内容、学情分析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第三节的内容,该节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认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拓展需求分析的意义。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对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分析重心放在对对象的分析上,而不是对内容的分析上。高一的学生对多媒体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运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及一些素材加工制作多媒体作品,并具有一定的小组协作能力。
二、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建阳一中迄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在“一切为了明天”的校训下,着力建设“真诚、关爱、精进、恢宏”的校风;坚持“活力·愉快·成功”的办学理念,致力于“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校园成为师生乐园、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实践。作者充分利用一中美丽的校园作为文化实践基地,指导学生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体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面就以“美丽的一中”为主题,把QQ群作为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课前指导
一是方法指导。遵循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学生自己采集信息,然后进行分类上传,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师生共同讨论“美丽的一中”多媒体作品的需求分析如下表:
“美丽的一中”作品的需求分析
二是知识指导。向学生介绍图片信息的处理与合成、声音信息的处理与加工、视频信息的处理与加工、动画的构思与制作、文本信息的选取与加工等知识点,全面展示PowerPoint软件的功能和魅力。
2.活动过程
一是课前准备。教师建立了一中信息课程教学QQ群(如图1),以部分班级学生作为QQ群的管理员,所教班级的学生均加入该QQ群。课前,教师将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堂教学的PPT课件、学生采集到的有关美丽的一中的素材、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章节习题及教材中的示例“革命先驱——孙中山”封面PPT的制作过程的视频等信息传到QQ群的共享文件中(如图2)。
二是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以“美丽的一中”为主题,制作PPT课件,素材在一中信息课程教学QQ群的共享文件中(其他素材可以到建阳一中网站中查找),同时给出课件具体要求:①作品的幻灯片页数不得少于5页。②幻灯片不能只是简单的图片叠加,必须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自定义动画。③作品的文件名为(以教学班9班为例,xx表示该同学的座号),完成后将作品上传到一中信息课程教学QQ群里。
三、学生作品展示
展示与评价阶段主要讨论一中校园美丽的教学环境,从环境育人的角度出发,突出校园文化品位,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1.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观看视频或课件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薄弱之处可以反复学习,已知部分可以快速跳过,并且学生学习的环境是轻松的,不必像在常规课堂中一样,担心教师的表情,也不必担心一不留心遗漏某些知识。
2.充分体现生生、师生的互动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学习了教师本应在课堂之中传授的知识内容,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对教师应传授的知识已基本掌握,课堂上才能保证生生、师生互动的知识基础与时间,因为学生只需将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与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切磋即可,由于省去了教师传授知识这一过程,时间上是非常充裕的。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将更强。由此可见,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执行者,而是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某项技能,而是要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来,这种应用与实践势必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探究能力,这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达到的效果是一致的,所以,作者在近一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在尝试着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汪文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师培训[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7).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协作式的教学的方案探究
下一篇:浅谈化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几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