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全面的教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其意义可见一斑。尤其当下社会,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相当普遍。从教十几年来,在《品德与社会》这一领域探索实践,深深体会到这门学科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上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下面以“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定位”为题,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1、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科目标
学科目标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学生经过教育和教学活动最终实现的学生的理解、感悟、升华、进步的总要求。在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之后,我们会发现,学科目标可分为客观、主观以及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综合活动三部分。客观即学生对生活、社会、历史、地理等客观存在的认识和理解,主观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过程中内在的情趣、感觉、能力、语言等诸多心理元素的总和,而综合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认知过程。三者有机结合,最后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习惯的进步与提升,这就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目标。以此为目标,来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内容,全盘考虑,把课堂教学进行的具体、扎实,使学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2、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科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不像有人说的思想品德课,它是全面认识生活、社会、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的综合活动课,设计的内容非常丰富,作为教师不应泛泛而谈,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那样学生感觉乏味,久而久之,就没了兴趣。尤其是一些历史知识,地理内容,文化内涵,艺术风格,老师必须下功夫研究,查找资料,弄清弄细,有骨骼,有肌肉,有血脉,当这些都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当老师以故事、数据、奇闻、雅事等展现出来,学生会听之,信之,牢记之。所以说,换个比喻,老师要是一个博学的人,一个杂家,能融会贯通,能深入浅出的说理,明事。所以说,认真研究学科内容是《品德与社会》课老师的硬功,此关过不了,其他莫谈。试想,一个自己都不清楚的历史、地理内容,怎么通过活动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3、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比如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电教展示法等,当然都有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而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那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这是《品德与社会》课应特别注意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这门课的学科目标和学科内容所决定的。只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老师的教育教学与社会、家庭、生活、劳动的有机结合,学生才会在活动中感受到自然的风,清新的气息,感受到时代的进步,文明的提升,感受到活生生的东西,才会对学生的心灵、情感、意志、品质、习惯有所触动,有所启发,从而使学生全面的进步,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发展,习惯得以完善,思维得以创新。所以说,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生活、生产、劳动中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就使我们会想到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延安抗战时期的师生活动。先人在前,贤人在前,真理在我们面前,不拿起来,我们的课堂只会是死沉沉的“灰色”。
4、教师应是全面的教师
《品德与社会》老师应该是 全面的 老师,这就是我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定位。
正人先正己,教师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学习先哲、志士、仁人的思想、修养,完备自己。有爱心,有正义感,有爱国情怀,有高远的理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统领自己的思想,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时时省悟自己,自我批评,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完善自己。“持之如有恒,久久自芬芳”,时间久了,你的才气,你的学养,你的浩然之气,就会见诸于你的谈吐、举止,何而不为?
自觉以觉人,教师应有广博的才学。所谓教人一杯水,自须一桶水,教师应善于学习,历史、文化、地理、艺术、科学、人文,博而专更好,一些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看起来简单,只有老师认真地使它们丰满起来,丰润起来,学生才会学起来津津有味。
自美以美人。美学的内涵非常广泛,有大美,比如马克思,比如爱因斯坦,他们的学说、研究那叫大美。有小美,一枝花,一片叶,一缕烟,一丝清风,那叫小美,美于生活中,于自然中,于劳动中,于思考中,于一言一行中,于谈吐服饰中,美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师于细微和宏大中使自己美起来,无论巨细,那时学生的启发、感悟,师生活动中的心灵沟通作用才是无言而喻的。
其他的全面的内容不一一举例。总而言之,老师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时时处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全面进步,成为一个全面的人,这就是我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定位。
上一篇: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作文教学中的“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