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问题和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要达到“熟练”“比较”“会”这三个层次,即要求小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其实,计算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方方面面,是奠定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工程。
一、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存在的不良现状
1.缺乏重视,教学观念落后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计算题的教学不过就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运算即可,这样枯燥的教学无需过多的重视,只要学生能够算对了,那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种对计算题教学缺乏重视的观念下,教师往往也会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盲目地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没有认识到到学生是否真的对算法和算理有正确的理解。由于教师的忽视和教学过程中的简单化,容易导致小学生学计算时感到很吃力,
虽然能够算得了简单的计算题,但对算理却不能够理解,长此以往,便会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但没有根本性的提高,反而计算能力普遍下降,口算的速度也逐步变慢,甚至在计算的过程中错漏百出。这样长期落下来的“病根”,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和重视后,随着年级的增加便会不断地加固,这也是很多学生在后来的数学学习中发现自己在计算方面总是容易出错,却又不知道错在何处的原因。
2.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影响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因素的动态性强,情感不够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较长时间地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上,这些因素都是容易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的质量和效果的。有的小学生因为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大,还不懂得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导
致在计算时,只是单纯地希望可以更快地算到结果,却缺乏耐心和细心,遇到一些较难的题目时就会感到很烦躁,缺乏对完成计算的耐心,也不愿意去认真思考,使得完成的质量很不理想。有的小学生则是在注意力方面难以集中,总是在读题、审题、计算、检查的这些过程中没有将自己的注意力保持一致,而导致在某一环节中出现小错误,然而,无论是简单地把题目的数字、式子还是符号弄错了,都会使整个计算的过程发生很大的变化。还有的小学生因为厌倦教师要求多做多练,而从心里排斥计算,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任务,使得他们在完成计算题目时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只要时间一长就不愿意认真去做,导致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都得不到保证。
二、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策略
1.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要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要加强在教学教学观念上的学习,掌握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
平,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素质,与时俱进。这样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观念上走出传统守旧的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自我价值,给予小学生更多自主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增强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让教师可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找出真正合适自己和学生的教学之路。
2.重视直观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
要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要重视直观演示,加强操作,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直观的演示来将抽象的计算过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可以明白整个算理的操作,明白计算的分析、推理的认识过程,突出计算的规律和运算原则。在教师的操作和语言引导下,学生就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运算思维。例如,在教学“凑十”时,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算盘道具,向学生演示整个计算的过程,并且强调这是运用了让简单的数字凑成十的规律来运算的。同时也可以再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到讲台上给同学们演示,使学生在这样活泼生动的氛围中感受整个计算的过程,在动手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引导思路,培养计算思维
要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计算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使他们可以在运算时形成一系列有条理的思维顺序和思考方向,克服他们的计算思维障碍,养成层次鲜明、清晰简明的思路,懂得如何去灵活地运用所学习的计算方法和运算思路。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目的特征,巧妙地引导他们计算的思
路。例如,题目是“222222×999999”时,这样类型的题目有很多,而学生往往看到数字偏大就会束手无策,不知从哪里下手。这时,教师就要教导学生运用简便运算的原则,将“222222×999999”转化为“222222×(1000000-1)”,这样一来复杂的式子就变成了简单明了的运算式子,这时候就可以轻易地进行计算,从而得出“222222×(1000000-1)=222222000000-222222=222221777778”。
参考文献:
[1]朱瑛.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2).
[2]朱兆凯.新课程下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12).
上一篇:高中数学生活化的思考
下一篇:怎样让语文课堂真正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