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中化学课前活动对比的启示作用分析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教师的职能及教育的方法都有了新的要求。新课标要求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背景,以化学实验为为主组织多种探究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几年的探索发展比较成熟的模式有"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大致分为:1、课前预习,学案导学;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4、师生互动,引导点拨;5、巩固训练,拓展提高。在这个五个阶段中第一个课前预习,学案导学与美国高中主流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中的课前活动对应。下面从两个方面对比分析:
一、呈现形式
在我国很多学校的课前活动往往是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导学案的内容一般是与本节内容一致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填空和选择题。这种形式能够促进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去预习相关的内容,如果控制得当对课堂教学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觉得有何新意。对应的美国教材中在每个章的开篇都有个[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相关的课前活动大多数的呈现形式都是实验或实践活动。实验的设计尽可能简单让学生在家中就可以进行。如在气体行为这一章节中,课前活动设计的就是一个观察一个充了气的气球在室温下的周长在浸入冰水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变化。以这样一种形式呈现很好的把本节的一些相关知识以一种很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这是一次举手之劳,但是这里面引起的思考却可以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抓住他的兴趣。同时教材的编写者们还专门留有相关知识的链接网址供学生查阅,解答疑问。对比这两种呈现形式,我们所采用的导学案的方式,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本节的主要知识点,重难点。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但是相较于美国教材中以实验或实践活动的呈现形式少了几分学习化学的乐趣也降低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如在有机物的开篇甲烷的学习中,很多学生由于空间想象力不足始终对甲烷的取代产物的种类数无法理解。在此我们可以设计个小的实践活动加入到我们的课前预习中。
课前实践活动:
1、动手制作两个立体的四面体,图形如教材P52图3-1,里面的C和H原子可以用纸团或橡皮泥,C与H之间的键可以用短的木棍。
2、将其中的一个四面体上的一个H用笔上色,同时给在另外一个四面体上的不同位置找一个H也用笔上好色,你认为这两个四面体能够重叠吗?(假设木棍和纸团或橡皮泥都是一模一样的)如果是两个上色呢?三个还有四个呢?
3、你认为如果CH4是正四面体它上面的氢有一个被其他原子取代能得到 种产物,两个 种,三个 种,四个 种。
二、评价及反馈
如果我们采用导学案的方式,那么评价和反馈可以同过导学案的批改,来总结出本班学生对这节内容的接受难度,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而美国教材中的课前活动中,得到的是观察实验得到的实验现象及数据,以及由此涉及到的相关讨论。这里没有硬性的评价标准,只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引导及释放。如在介绍阿伏伽德罗常数[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时美版教材中提供的课前活动是要求学生先测出回形针的长度,然后将其长度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再折算成光年对比地球与最近的恒星的距离及到银河中心的距离。对于这样一个课前活动没有标准答案,只是通过这样一个小的实践活动让其初步认识阿伏伽德罗常数,在学生脑海中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在以后能够在生活中通过回形针联系到阿伏伽德罗常数。我们能够得到的反馈是学生通过这次活动他的思维方式,所欠缺的和所具备的素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那么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模式要多种,不能还是单纯以做题的正确率来判断。而是要在教学中设置多样化,多形式的考察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释放思想,开拓视野。
总之,设计好一个合理的课前活动可以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其乐于学并乐在其中。
上一篇:学好初中英语朗的读技巧的探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