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就地取材的问题和方法建设

发布时间:2015-07-28 18:06

 美术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美术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技能,使之既能感受、感知美术文化,还能动脑与动手,开发潜力,发展想象力,提高创造力。基于这一点,结合当地地方特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就地取材呢?
  一、利用材源
  美术其实就是生活的缩影,应该在生活中去寻找美。美术课不仅仅只意味着画笔和画纸,而应该有更多的表现手法。学生采集来的几片树叶、几朵野花,都能成为一件精致的美术作品。所以,在农村是不需要担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有着极其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如漫山遍野、形形色色的泥土,可以代替城里孩子的彩泥、橡皮泥,用来堆泥塑、做泥版画、浮雕等,不用担心数量、价格,学生玩泥的过程是快乐的、自由的。无疑,这样的学习也是高效的。另外,随处可见的树根、卵石、花瓣、豆子……都是我们的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采集玉米皮,做人物、动物等有趣的形象;用树根做根雕;捡来卵石、苔藓制作成葡萄等作品;用土豆刻印章等。农村初中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利用身边的素材,从而引导学生去制作、感受、体验生活的美。
  二、贴近生活
  绘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它不像写作文那样抽象,大多数情况下,它是真实生活场景的一次再现。在学生的眼睛里,绿油油的麦田、清澈见底的小溪、茂密的树林、连绵不断的群山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些对城里孩子来说是奢望的画面,对农村孩子来说却是信手拈来。如在教学花圃时,笔者让学生自己说说他们见过的花卉有哪些,学生竭尽所能,几乎引用了他们所知道的所有赞誉之词。最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样是比不出来的,我画给你看,你就知道我见过的花多美了。”于是,学生都认真画起来。下课铃声响起时,一幅幅色彩明丽、形式各异的绘画作品交上来,让人赞不绝口。
  在教学“变迁中的家园”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描述过去住的房子。有学生说起了爷爷奶奶家的房子,回忆起了小时候的生活。学生的回忆是真切具体的,它们都曾深深地烙进学生的记忆里,要以此为内容进行创作,学生只需要从大脑这个记忆库里提取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润色和丰富,就能完成一件优秀的作品。课后还有不少学生说起,上完“变迁中的家园”一课后,他们周末回爷爷奶奶家去了。
  三、延伸课堂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绘画的素材源泉,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想收集丰富的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光靠“纸上谈兵”不够,光靠“45分钟”也不够。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营造健康的创作氛围,开辟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农村相对城市来说,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教师要让学生尽情地接[第一论文网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增长见识,例如带领学生春游、秋游、参观菜市场以及组织各种活动。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真切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绘画素材,厚积薄发,创出特色,画出精彩。
  学生情感丰富,表现欲望强,在创作出较为优秀的作品时,总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得到表扬,特别是想得到同伴们羡慕的目光。为此,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创设一个可供欣赏、交流、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其更自觉、更快乐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如举办“学校艺术节”或办“画展”,评出一、二、三等奖。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投入此项活动。结果如笔者所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创作技能,又美化了校园。
  相对城市来说,农村家庭的文化氛围不那么浓厚,这主要体现在家庭布置、学习环境等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优秀美术作品(绘画、根雕、手工制作等)带回家,用来布置自己的小房间,甚至自己整个家。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内心充满成就感,还能获取家长的支持和肯定,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可谓一举多得。
  四、学科渗透
  了解到语文教师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笔者认为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切入点了。于是,笔者就和语文教师协调,要求学生给自己的日记画插图画,绘画形式不限,也可以是连环画形式、手工制作、资料卡片形式等。学生把一天中印象最深的情景都画出来了,有描绘家务场景、社区景观的,还有的描绘打篮球的场景……这体现了学生对生活的用心观察,笔者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玩,玩得开心,交出五彩纷呈的作品。
  每个学生在美术方面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发现有个性的作品时要积极鼓励学生,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手工或一个构想,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唤醒他们潜在的审美感觉,提高其美术素养。

上一篇:依据课本拓展教学资源进行英语教学创新的方法

下一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