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逆反心理”是初中教育的有效的几个方法
调查问卷显示:初中在校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重的课业负担,太多的知识教学,裁减了的活动课程,忽略了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没有排遣压力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教师威信不高,给学生的印象是傲慢苛刻,过分严厉而不公平,那么,学生就会对老师反感,由于对老师的反感,故意不愿意学好这门课程。
第三,教师向家长“告状”,借助家长的“权威”来威慑学生,人为地造成师生对立。
第四,教师处事不够公平合理。学生认为教师不通情达理,偏心眼,于是对老师的教诲表现出反感,甚至拒绝接受,产生逆反情绪。
第五,教师采取强制措施,唯我独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报复心理引起的逆反心理。
第六,教师的要求经常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学生表现出不肯接受的不满情绪。
由此可见,教师处理问题不当是学生产生“逆反心里”痼疾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学生的“逆反心理”要有一定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做到循循善诱。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占用大量的时间,汲取知识营养,增加知识总量,陶冶性情,培养情操。
再次,忽略学生的逆反心理,教会学生谈心、交流、听古典音乐的方法,让学生敞开心扉、缓解学习压力。
最后,是修正教育学生中的错误。
第一,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循循善诱是教育好学生的感情基础,更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尤其是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更要怀着“救救孩子”的紧迫感,对其倾注满腔热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始终与学生的心连在一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态度诚恳、亲切。不但要分担学生的欢乐和喜悦,更应该分担他们的伤心和痛苦,使思想工作情理交融,师生之间心理相通。这样,学生就会热爱、尊敬教师,自然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
其次,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这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有这样一位同学,因为叫一位老师的外号,老师找到他谈话时态度又很不端正,被学校纪律处分了。因此,他恨透了那位老师和学校,到了初三以后仍旧恶习不改,并且凡事都与班主任作对,弄得班主任很不顺心。后来这位班主任换了一种方法来试。在走访家庭和同学中得知这个学生的父母早已离异,各自结婚,孤独的他只好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不由自主地情绪很不稳定,做什么事都寻求刺激。针对此种情况,这位班主任特地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给他当老板的爸爸。信当然没寄出去,也没封口,只叫学生自己去寄。当学生看了老师对他的评价和希望以后,慢慢地竟改掉了许多恶习,开始努力学习了。学生自己也意识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尊重,期中考试一下子进入了前八名,升学考试也顺利地考入了重点高中。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低下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有动力促使高一级的需要产生。”尊重是每个学生的需要,表扬和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生硬的教育态度,呆板的教育方法,常常是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教师在给学生提出要求时,应该使学生明白是非曲直、价值取向。学生有了缺点错误,应正面说服教育,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更不可将自己的主观好恶强加给学生。
第二,在教学中以目标激励法调动内在动因,促使学困生转化,消除“逆反心理”。
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差,因此,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调动内在动因,而目标的确立就为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又因为,目标在未实现的时候,对人们的学习来说,是一种期望值。这种期待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因素,它激励每一个学生为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努力奋斗。主要做法如下。
首先,确立赶超目标,明确竞争对手。
要求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上的奋斗目标,并将它具体化。具体为在班内赶超某个同学,并在行动上处处以其为榜样,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如有个叫巴奇的学生,学习很差,初二第一学期,他给自己确定了赶超对手,并将对手名字写在文具盒里,等期中、期末考试后,再看与这些同学的差距,超过一个便划去一个人的名字。一年之后,靠着这股韧劲,终于超过了班内所有自己的对手。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思想水平也跟着提高,与老师“作对”的劲头自然就“消除”了。
其次,给自己制定不同阶段的“座右铭”,对照着进行约束。上面提到的巴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他取得进步以后,总结道:“当我在学习上有些不用功时,我就记起了我的竞争目标,问自己:‘不用功,学习能超过他吗?’于是我又打起精神,更加刻苦地学习了。”
他给自己制定的不同的座右铭,通过口头口令组织自身的心理活动,获得了精神力量。后来这个同学不但不与老师“作对”了,在初三升学考试中还取得了好成绩,顺利地考进重点高中。
第三,教师要加强的自身的道德修养。
人民教师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修养,处理学生中的问题要沉着、冷静、宽容。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师除了自己加强道德修养外,还要教育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输入孩子的心田,使学生懂得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善意的,是为自己好,并不是要整自己。这样师生之间的对立就会减少或者消除,教师的批评教育工作,就会像琴师弹琴一样,和谐地拨动着孩子的心弦,刺激他、安慰他、鼓励他,把他们引向幸福成长的大道。
总之,解决学生“逆反心理”的措施很多,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消除逆反心理,提高教学成绩。
作者简介:王金良(1961-),男,汉族,大专,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新庄初中高级语文教师,先后获庆阳市、宁县模范教师、师德标兵,甘肃宁县 745203
上一篇:对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