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启蒙教学的几个问题
新修订的中小学音乐课标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指导他们正确歌唱并进行声乐启蒙教育,是摆在中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少年儿童进行声乐启蒙教育。
一、寻找每个孩子的最佳音,激发孩子好唱歌
记得日本的教育学家铃木说过:“我们要先了解他们所具有的能力,这才是正确的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发音形态是激发孩子唱好歌的基础,人的自然条件有好有坏,有些甚至差异很大,但每个学生他们自身都有一个或几个最佳声音存在。如何尽快找到,双方确定并认可,是我们在启蒙教学中很重要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这个相对最佳声音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在开口音的高音或中音区,有的在闭口音的高音或中音区,有的单音就能找到,有些则需要到他唱歌中去找。总之,这个相对最佳音必须是最明亮靠前,轻松和有腹部气息支持的声音。在找到每个孩子最佳音时我通常会举办习唱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展示,并召集家长学生做听众,对每一个孩子给予鼓励,哪怕是唱错、跑调。这个最佳声音的寻找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也给唱好歌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掌握呼吸要领,引导会唱歌
根据学生唱得最好声音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正确呼吸,有两点必须掌握:一是动力部分的气息,二是“哨口”部分的发音部位。意大利人说:“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歌唱。”“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听上去有些过时,但事实就是如此。气息是发声的前提,是基础,发声中很多问题都是气息问题所致。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练习中腹部运动的姿势和力度,不能离开发声单纯做气息练习,要结合发声练习来完成,对气息要“巧控制”——呼出的气流量控制要巧,气巧则声优。据卡鲁索的体验,他去歌唱时的感觉是:“声音不是从口内向外传送而是往里去”,诸如“咽着唱”“吃着唱”“吞进去”都是言及气流量进行“巧控制”的心理感觉。在日常训练中我用“打嘟噜”的方法来训练学生腹肌以及气息控制,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普通人是等量呼吸,即呼入的气息和呼出的气息基本相同。而演唱时呼吸状态则大不相同了,在气息吸到正确部位后,在呼出气流量上,要与乐句的长、短、强、弱等相适应。好的声音只有在气息的压力切实作用于声带才能产生。要想获得优质的声音,“巧换气”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恰当的换气又是根据节奏、句法、旋律等来确定的。换气是歌唱必有的一种手段,一首歌曲,即便是一个乐句,要表现它的高、低、柔、缓、急、强、弱,也要对换气进行巧妙设计。要换得自然、从容;要换得使人不知不觉,基本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听起来绝不是为换气而换气,而是好似字音的吞吐,在这一吞一吐,一咬一送之间完成了换气的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动力部分的气息。“哨口”的好坏,直接影响音色表现。要掌握这一技巧,必须让学生熟练使用软腭和咽壁在不同音区的配合动作,咽壁绷紧向前,软腭上提两者形成“新”的发音部位。同时气息往下座,发音位置往上座的感觉,教师要去仔细讲解动作的同时,多做示范可以让孩子躺着做呼吸练习体验小腹凹凸的感受,直到学生体会和基本掌握为止。去练习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是正常的,不要紧,只要思想集中,坚持一段时间,就会习惯,逐渐使气息和发音部位形成一个整体。另外,换气吸气要与歌曲的情绪相吻合,演唱活泼轻快的歌曲时,吸气应急速而不过,并要有弹性地呼出;演唱悠扬柔和的歌曲时吸气要深,且做到平静而从容不迫,如闻花香一般,呼出时连贯平稳等,这种训练要持之以恒才能凸显效果。
三、训练正确姿势和发声方法,教会孩子能唱歌
根据双方所确定的最佳声音训练他们正确的姿势和发声方法。姿势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应进入两个状态:一是自然放松状态,二是积极主动状态。只有自然放松,才有可能唱好歌曲;只有积极主动,才能领悟歌曲的神韵,进入歌曲的意境。故歌唱的身体应直立自然,积极主动,头部端正,两肩放平,眼睛平视前方,胸部微挺,微收小腹,这样才有条件发出好的声音来。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影响学生唱好歌,正确的发声方法是:面带微笑(抬笑肌),上齿稍露,则有轻松感,下齿露出则不妥。同时唱歌时双眉向上表示轻松愉快的样子,如,双眉向下则有悲伤不快之感。头部不可抬得过高或压得太低,因为太高则使喉部阻碍,精神振作,下颌微收,身体有一种向上抬的感觉,从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使胸腔扩张自然,气息畅通无阻,同时注意颈部肌肉不得紧张,肩部不得耸起,下巴放松等。另外,引导学生用轻、柔、弱的声音来找位置,找感觉,避免“喊唱”和“白声”,尽量用圆润的声音演唱,做到弱中求强,在柔中求亮的效果。有了正确的姿势和发声方法才能真正给孩子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孩子能唱好歌。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市仓山第一中心小学)
下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探究的几个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