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90后”高职学生课堂选择沉默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5-06-13 09:53

  有一位老师告诉笔者:“你们班的学生上课太沉闷了,不管你在讲台上怎么引导,他们都不怎么讲话。”记得之前也有过几位老师说起过类似的事情。究竟是为什么呢?是老师上课不够生动有趣,还是学生自身性格比较闷?

  这两年笔者任教于同年级的两个班级,一个是担任班主任的物流管理班,一个是电子商务班。这两个班级的共同点都是男生比较多,男女生的比例大约是2:1。所不同的是物流管理班的学生入学成绩较差,而电子商务班男生大多属“精力旺盛”型。

  课堂实践证明:电子商务班的学生明显积极得多,每当提出一个问题,大部分的同学只要想出点什么,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总会毫不介意地讲出来,课堂异常活跃。而物流管理班的课堂就显得沉闷多了,成绩优良的女生又不敢大声回答,男生也只有个别比较活跃。

  从学生来看,这些学生是典型的“90后”高职学生,他们性格不一样,有着他们自己的个性特征,有的同学比较活泼开朗,有的同学则比较内敛稳重,不喜欢表现自己;他们对课程的喜好也不一样;在这个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他们又在不断接受着新事物,有着自己的思想……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他们之所以选择沉默,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缺乏自信。

  物流管理班的学生在同年级看来入学成绩相对是比较差的,很多同学的文化基础知识很薄弱,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第二,缺乏目标。

  首先,大部分的学生自从上了五年高职,又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大学生了,不需要再为升学压力而烦恼,不需要再为考大学而费力,所以也就不再那么努力了,思想松懈了,懒惰了,动力也就没有了。其次,现在所学的理论专业知识对他们来讲,也无所谓兴趣可言。再次,学生对于物流管理这个专业不理解,不知道专业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所以,学生们是该上课时上课,该休息时休息,根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要说有什么学习目标了。

浅谈“90后”高职学生课堂选择沉默的因素

  第三,缺少希望。

  部分同学开始觉得现在所学的对以后工作没有什么大的用处,而且现在社会竞争、就业压力这么大,仅凭这个五年制大专的学历找工作一定很难,所以又有点胡思乱想、自暴自弃,到底自己该干什么,又有一些迷惘。

  第四,自信过满。

  对于个别同学,学习能力、新知接受能力等较其他同学都要强一些,这部分同学也就随随便便了,听懂了也就不听了,思想上有时候比较放松,回答问题更是不屑一顾,他可能觉得只要自己听懂了大概,作业就会做,考试就能考好,上课回答问题就跟自己无关了。

  第五,缺乏能动性与创造性。

  有一些学生天生性格内向,不爱讲话,也就不喜欢回答问题,上课只是在听听课,记记笔记,更有一部分同学懒得去思考,根本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自然也就不会回答,不会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了。

  当然,在问卷中学生对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意见:

  ①教学内容偏难,大部分听不懂。

  ②老师分析问题时不是很细致,一节课的内容太多。

  ③上课枯燥无味,应该讲一些趣味小故事。

  ④非专业课内容与专业知识没多大联系。

  ⑤对课堂秩序管理不到位等等。

  那么,如何改善我班学习气氛沉闷的现象?笔者认为,应该是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第一,培养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备好每一节课,针对学生的现状,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媒体教学,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堂管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其次,在职业教育大谈课改的今天,为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探求新的出路。要把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注重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最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平时应积累大量的知识外,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改善,恰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会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新鲜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使学生在这种丰富的教学情景下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第二,树立学生自信、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推动课堂发展。

  首先,对于“90后”的高职学生,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学习上应让他们逐渐适应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包括班级活动、同学之间的友谊、课堂学习等。

  其次,他们较中专学生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更加迫切。教师平时要经常介绍相关的专业知识,再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当前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现在所学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心理暗示、语言激励等方式唤起他们的自信,使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最后,通过了解学生,提醒学生且帮助学生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长远目标,不断激励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适当的时候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初步的打算,要相信“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

  所以,面对这些“90后”的高职学生在课堂上选择沉默,从老师自身的因素和学生这种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看,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上课沉闷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实践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芹.“80后”、“90后”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J].科教文汇,2009,(1).

  [2]苏式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师课程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成有信.现代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结构动力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机制

下一篇:“顶岗实习、双向培训”的实践的策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