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在农村初中的实践策略

发布时间:2015-06-26 15:24

  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区别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当人们真正理解和接收了某种思想,人的行为才具有自觉性、持久性、内需性。反之,若仅靠外在力量约束 ,个人的行为就有强制性、暂时性、表面性。因此,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内化式

  一、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当前班级管理的现状与反思

  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普遍存在思维陈旧的现象,在管理上表现为“家长制”、“保姆式”(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初中),在观念上认为:①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最大任务就是保证学生不出事;②追求分数与中考升学率。对学生的教育以及班级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忽略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缺乏对学生的全面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研究,缺乏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忽略了学生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与义务感,不利于

  养成民主、平等待人的行为习惯。表现在:

  ①班主任通过运用管理的特权,成为“保姆式”的“全管”,“警察型”的“全控”,民主性、自治性管理变成专制性的管教。教育的过程变成“我说你听,我说你做”的过程。

  ②旧的管理理念支配下的班级管理。不少班主任认为,用严格的班规、班纪管学生是最公平、最省事、见效最快,从实际效果上看能扭转班级管理中松、秩序乱的局面,在制度管治与民主性管理之间只强调了制度管治,忽视了民主性的理。在人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只用苛严的制度,死板的规章去管,治标却难以治本,逆反心理一产生,越治越乱。

  (二)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现状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决定了学生总体上难以管理的特点,在农村,人的总体素质不如城市人,学生家[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职称论文写作服务lunwen. M,欢迎您的光临]长经商,务工,挣钱,一直来从时间上和精力上对孩子教育不够,缺少温馨的家庭教育,老师家访也难以见到家长,而部分家长存有“有钱就有一切,识字不多,挣钱不少” 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当发现学生学习、表现退步后,不是从根本上与学校配合找教育对策,有的反而为学生开脱。凡此种种,决定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难以管理,出现师生关系不和谐,如顶撞,辱骂,甚至殴打老师现象。学生与学生关系矛盾不断。出现了一些诸如:学生进网吧,考试焦虑问题,学生冲突问题,青春期问题等一系列新问题。

  为此,探求一种更新、更符合学生特点、时代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摆在广大一线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为此,我们据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新形式下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

  二、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

  所谓“内化式”班级管理,就是通过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在”的东西“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简言之就是“内化观点,外化行为”。

“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在农村初中的实践策略

  (一)“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

  1.明确核心目标——“主体”和“发展”

  (1)发展:班级管理的最终追求是实现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发展,以实现所有个体的发展为目标,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现每个个体的终身发展为目标。

  (2)自主:学生主动性的最高水平是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最重要标志。

  具体目标是:通过建立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民主意识及管理能力,提高班级日常生活质量,把班级建设成富于生机与活力的舞台,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2.制定《班级管理公约》,体现充分体现“内化”管理思想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分析当今学校教育管理的弊端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学校、班级管理效益低,重要的原因是权力过分集中,领导事无巨细,统统亲自出马,亲自决定,忙得不可开交,焦头烂额,最后集烦于一身,集怨于一身。的确如此,传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权力过分集中,抑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往往只是作为消极被动的对象或客体在班级中接受“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是主人,不是主体,而是一个“受教育者”或“旁观者”。魏书生认为,由集权制向分权制发展是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应该彻底转变观念,把民主与科学作为管理的根本。民主管理,就是人人参与的管理,是使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构成一个立体的管理网,在管理中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管理。

  而在民主管理中,学生参与教育管理,必定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在”的东西“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有关规定,实现核心目标,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具体思想如下:

  ⑴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战胜自我,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学会做人,三思而行,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⑵明确目标,树立信心,学会求知,勤奋刻苦,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在学习中学会生存。把握每一次机会,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⑶班级兴衰,我的责任。

  如果说《班级管理公约》是班级的“根本大法”,那么学生常规管理就是“大法”的补充与细化。制度的制定重在落实,贵在实施、质在检查。如在“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考核日志表”的实施过程中做到“三保证”“三落实”

  --------- 。即人员保证、内容保证、时间保证;计划落实、考核落实、奖惩落实。而这一切的体现都在于检查评比的结果。对学生行为检查评比,难度是较大的。

  例如在学生卫生常规管理中,我们边实践边反思,探索出适合富春第三中学学生管理的新路子——抓习惯教育。因为我们坚信,人的好的习惯积累多了,人的素质就提高了。如果说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在于不断地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话,那么,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促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形成一个人的良好的综合素质,无疑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着力点。

  试想学生随手扔垃圾前,不可能认真思考该怎么扔,往往只是随手一甩,一切都是因为习惯的不良:“行为播种习惯,习惯播种性格,性格播种生命”,基于此,我班提出“对学生进行习惯的教育,教师具有教育的习惯”,把三月分定为“习惯教育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学会走路、学会上下楼、学会说话”[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职称论文写作服务lunwen. M,欢迎您的光临]活动,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同时,使之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通过实施各项活动,使班内学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在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此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班风、学风、校风的根本好转。

  不过,利用“内化式” 《班级管理公约》模式时还应注意以下基本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充分利用集体氛围约束个人行为;学会和掌握批评的艺术等。

  (二)“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重点建设两项制度

  1.学生岗位竞选制和岗位轮换制

  对学生,实行人人参与的岗位竞选制和岗位轮换制,就是把活动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就传统班干部产生程序而言,符合中学生的选举办法,也为广大学生、教师、家长所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存在不少弊端。如从选举程序来看,在初一年级时,候选人往往由教师提名,让学生表决,看似民主,实际上更多地受到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从教师角度出发,希望能选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助手,便于开展班级工作。由于班主任老师特有的权威性,使得对班干部的产生与使用往往能如老师的愿,这样,就自然产生了班干部在培养、选拔、使用上的不平衡,难免产生"终身制"。虽然一部分班干部品学兼优、能力过人,但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方面的能力没有机会得以锻炼与施展。同时,就学生干部本身而言,在长期缺乏竞争与监督的环境下,不少在位的学生干部能力也提高不快,甚至出现了一些工作上发号施令、盛气凌人、欺上瞒下等小“官僚主义”的倾向。我们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也就走入了误区。另外,教师对干部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干部的理解。遗憾的是,一部分教师对班干部的理解是片面的。

  表现之一:只要学习好。导致一些学生干部只顾自己的学习,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

  表现之二:只要能力强。认为班干部是教师的左膀右臂,谁能干,能替代教师的一部分管理工作,谁就是学生干部,这样就导致了能力强的干部不断得到锻炼,能力越来越强,当他的能力无可替代时,“终身制”就产生了。重视了人才的使用,而忽视了人才培养的职责。

  表现之三:只要学生乖。这一现象往往表现为教师的能力很强,他只希望班干部能按自己的旨意行使,不要添乱。因此乖巧的女孩子往往就受到青睐。

  表现之四:只要家长好。某些教师出于某种目的与学生家长达成默契,让孩子担任班干部,尽管是极个别现象,但严重影响了班干部的形象和教育的声誉。

  凡此种种,反映了部分教师对班干部理解的片面性,在缺乏有效监督与竞争的环境下,导致了一些“小官僚”的产生,职权也往往被滥用,班级管理效能和教育功能被大大削弱了。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效果定能事半功倍。”的确如此,学生一旦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懂得了独立管理,效果必然显著。我们要利用中学生好胜心强,进取心重的心理激发他们独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会做人”。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岗位的设计将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除了一些传统的岗位外,还可设计一些特别的岗位:

  ①每班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主要问题设计一些针对性的、可变化的、临时性的岗位;

  ② 每班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学生喜欢的活动设计一些特长性的岗位、单项活动中的岗位,如活动设计专家、娱乐协调员,等等。

  所有岗位的确立不是由学校说了算,也不是教师说了算,我们主要是听听学生是怎么说的,他们对哪些活动感兴趣,应该怎样组织,需要什么样的岗位。这是岗位产生的主要途径,而且也将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2.建立交流和讨论制度

  随着“内化式”班级管理研究课题的不断推进,学生将需要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还需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地点评价自己的活动成果。因此,学校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舞台。

  交流与讨论制度的建立是将教师和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和纪律约束中解救出来,走向自主发展新境界的重要过程,使学校充满生机活力的必要条件。

  为了建设交流与讨论制度,至少应该考虑以下条件:

  ① 经常性。开学初,月考、期中考,学期结束前,交流时间相对稳定,每次都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交流地点恰当、舒适,基本保证每位学生与班主任有两次正规的谈心交流。

  ②交流的主题鲜明,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明确。

  ③所有参与者应预先准备,尽量做到每个参与者都发言。

  ④由参与者的发言中产生问题,由参与者的讨论来解决问题,交流结果尽快付诸实践

  ⑤ 每次活动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可以是会议、电话、印刷品等。

  (三)“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从两个活动层面展开

  1.校园生活是学生一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内化式”班级管理研究课题的推进,以活动为“载体”,让管理“内化”为动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尤其是学生岗位竞选制

  --------- 和岗位轮换制的落实,每个学生都将扮演一定的角色,他们将需要丰富多彩的舞台。而校园作为学生一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舞台的建设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所在。教师应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班主任班级[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职称论文写作服务lunwen. M,欢迎您的光临]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情况和需要,发动学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管理理念是:人人关注三中,人人争做三中主人,开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活动——细化,落实,检查,成立学生志愿者组织——环保志愿者,课间秩序巡查志愿者。开展行为训练,学雷锋日活动,清明扫墓,紧急疏散演习,广播体操比赛,文明班级评选,六一文艺汇演、元旦文艺汇演等德育活动,其管理理念是: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2004—2006年,深入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讲讲我的习惯”班会课倡导道德自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范,“管好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不出口成脏;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管好自己的腿,不乱闯红灯,不践踏草坪”。自觉养成珍惜自己,关爱他人,维护社会的良好习惯。2006—2009年,进行“提高自护能力——积极疏散演习”的专门训练,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开展“我见我捡”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最终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

  为此,学校、教师须为学生的活动提供物质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设立专门的活动宣传栏、通知栏、评比栏等,保证校园生活作为社会的一块精神乐土,为正在成长着的新人提供一方更为适宜的环境。这样,既可培养学生能力,又可让学生体会活动的艰辛与快乐,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验教育,“内化“教育行为。

  2.学校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式心理辅导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转型期间,尤其是价值的多元化加剧了现实环境的复杂性,复杂的现实给广大中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焦虑,情感,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各种冲突,经常困扰着我们的学生,由这些给学生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出现许多教育的不和谐情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可能再靠单一的说教和“堵”就可解决问题,为此我校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以缓解和疏导这些新问题。

  学校从2004年起,在缪群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请杭州市的专家孙义农、姚立新来校在暑假期间给老师进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证培训,开展C证考试,定期在班级上心理辅导课等措施推动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心理辅导站,心理辅导站还将作为德育课题“班主任操作特别心理辅导”的主要承担者和操作者,做好立项及其操作工作,学校同时设立了心理辅导室,其常规工作:团体辅导、个别辅导,放松室,心理测量等,班内还专门有心理委员,其作用是及时下情上达,心理辅导站要对心理委员工作进行必要的总结,形成文字。心理辅导站在2005年被评为“杭州市优秀工作站”,充分发挥其“助人自助”的作用,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德育导师制,发挥德育导师的作用:多谈心,帮助、沟通、理解。现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级育人网络,形成育人合力。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上的保障。

  其次,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缓解了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考试焦虑问题,学生冲突问题,青春期问题等,使学生能正视这些问题并且试着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了见识,又融洽和谐了师生的感情。

  (四)实施“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尝试使用的模糊评价体系

  模糊评价体系不强调分数的必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实现轻而易举,相反,它比简单的分数评价更加复杂,需要精心设计。如何对零散的、偶发的事件进行评价,并将这些事件构成一个体系,以一种日常化的方式显现出来,并使这种评价为每一个教师,尤其是每一个学生所掌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致做法如下:

  1.结合本班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生品德行为规范考核标准与办法,对本班每位学生进行日、周、月、学期、学年考评。学生品德行为考核实行积分制,按学生实际得分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班级成立由学生代表组成的考核小组,在班主任指导下具体负责对本班学生的每日品行考核,一周小结一次;以月考核为基础,一学期作一总结。累积两学期的考核情况作为学年考核结果。考核过程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考核、自我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经常性的自我考评中寻找差距、接受自我教育。同时,学生品德行为规范考核结果和“阳光少年”、“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的评比紧密挂钩。

  为引领校园的文化氛围,树立学生的身边榜样,配合学校“快乐自我,阳光校园”主题活动日系列活动,学校举行“阳光少年”评选。其评选程序是:由校园电视台发布评选通告,采取集体推荐和个人报名的方式进行报告,先进行班级推荐与初选,产生班级内“阳光少年代表,再由学校组织评委会进行56进20 ”的评选复赛,最后,前20名同学通过形体展示、演讲、才艺展示,回答评委提问等方式,现场展示自我“阳光”的心想,把20名同学的主要事迹做成宣传板展览,下发选票让全校教师、学生参与投票,以及网上投票,最后决定富春三中的“阳光少年”(前10名)和“青春少年”(11—20名)。我班的陆丽娜同学就以优秀的表现被评为富春三中“阳光少年”。

  2.各种活[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职称论文写作服务lunwen. M,欢迎您的光临]动尽管许多是量化细则,且列出考核标准,但要把每天考核活动都应该记录下来,并整理归纳,妥善保存,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班主任长期的指导学生,在值得评价方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学生心目中确立行为标准,它使学生更清楚什么是好,什么不好,它比分数评价更加贴

  --------- 近现实生活,更加感人,更加具有改变行为的影响力。我们经常能从一个感人的录像中发现模糊评价的威力。

  3.模糊评价的一种参考工具:

  ① 需要一个记录设备,可以是纸、录音机、一个储物柜,一张表格等;

  ② 记录个体具有影响力、内蕴深刻、感人肺腑的行为表现;

  ③ 此外,需要一个相对确定的时间,一个相对稳定的场合把这种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

  ④ 可以有固定的记录者和评价者,也可以不固定,人与人之间相互评价。

  当然,我们要认识到,模糊评价体系不能够完全取代以往的传统评价系统,他们各有优劣,相互补充。

  三、内化式管理模式的效果与实践的思考

  1.初期效果

  自2005年来,通过近5年的实践,反响较好,非常幸运的是,通过“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本人所带的班级多次受到表扬。实践证明:开展“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的班级与未开展“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的普通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反差较大。当前,学校师生关系融洽,班际竞争蔚为风尚,学生勤奋守纪、情绪健康乐观,出现了建校以来最为理想的局面。

  并且自“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课题(班级心育坊)开展以来,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加快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使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得到较大改善,学生各项违纪事件明显下降,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德育科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动力和坚持力,越来越好的校风、学风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文明礼仪样板学校、浙江省一级标准化学校、浙江省食品卫生A级餐饮单位、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绿色学校、杭州市平安示范校园、杭州市优秀心理辅导站、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富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富阳市综合治安重点单位等称号。“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已作为我校校本班主任培训的教材和德育实验阵地的理论基础。

  2.反思

  “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是针对农村初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障碍提出来的。一切教育研究都应以立足于教师的“合作参与”,来“解决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同时,还需要将变化的过程中加以提炼。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建设者,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课题使学校给班级放权,班主任的管理权利大了,责任也重了。所以使得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管理特长取信于任课教师,进一步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构建了以“生本位”思想的班集体,用新型的师生关系取信于学生。

  笔者认为学校教育改革着重在:应用规律进行干预问题,而不单是揭示问题的规律。因此,学校改革研究主要是追求教育实践的有效性,而不全是发现事物规律性,因此它不必完全追求方法的科学严密性,而要追求发现问[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职称论文写作服务lunwen. M,欢迎您的光临]题和解决问题的合适性。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德育方法、手段、机制的创新,使学校德育工作形成特色。有利于把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素质,真正进入学生头脑,就必须对德育的方法、手段、机制等进行改革和创新。况且从我校(农村普通初中)的实际效果来看,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是一个大课题,仅用3——5年的研究只能是粗浅的,今后我们还将着重在拓宽该课题的内容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内化式”班级管理模式,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规范性、实效性,为学校的德育科研添砖加瓦。

上一篇:“洛桑模式”对我国本科院校建设的有效作用

下一篇:“农远工程”视角下的教育均衡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