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食品专业产品承载式创新人才集约化培养模式的

发布时间:2015-07-22 08:47

教育部制订的“面向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食品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各食品相关高校未来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仍处于初始阶段,更多的是对现有教育模式的补充和完善,缺乏更深层次的挖掘,更缺少实际效果显著的执行手段。本研究旨在采用集约化的模式,以产品承载为导向,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培养贯穿于大学培养的进程。
  一 产品承载式创新人才集约化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主要集中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倡导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打造创新型师资团队;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推行启迪式现代教育模式;实行导师制,强化专业教师与学生间的联系;推行研究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开展大学生科技竞赛,调动学生的专业积极性;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改革课程评价模式;增加科技创新学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等等。这些探索大多处于起始阶段,很多教改措施更多地集中于一点或一面,缺少整体架构的改善。本专业通过构建产品承载式的创新人才集约化培养模式,改变食品专业教学体系的架构,整体植入新的专业教育基因。通过产品承载式创新人才集约化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利于综合调动启迪传授、自主学习以及情景实践等集约化应用,增强教学效果;通过产品承载,增加学生学习实践的成就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探索问题、思考问题的兴趣,寓学于做,并从中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该模式也有利于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策划、研发能力,增强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产品承载式创新人才集约化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食品专业产品承载式的创新人才集约化培养模式,是为了培养适合现代食品工业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各个食品相关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以及现有的实验实践教学资源,设立科学合理的产品承载形式,将人才培养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素质要素关联在产品承载的过程中。通过各要素的集约化,立体式地将理论、实践与创新思维培养寓于一体。以产品承载为导向的集约化培养模式,应挖掘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摒弃铸模打铁式的标准模式,通过个性化的思维和锻炼,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监控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学校地处粮油行业发达区域的地缘特点,试行了以面包为承载形式之一的集约化培养模式构建。在设计的培养路径中,植入了循环式教学体系。
  1.产品承载的认知
  以产品调查的方式植入课程,一是让学生前往襄阳当地的大型购物超市、小型西点烘焙店进行产品调查,列举出各类面包产品所需要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保质期等;二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了解面包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撰写报告。通过产品的认知,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锻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效信息、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理论学习阶段
  理论学习建立在产品认知的基础之上,进行问题式导入。如面包是如何制作的、要想做好面包需要掌握哪些相关知识等。通过提问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面包生产中的科学问题。将面包相关的科学知识细化为原辅料的性质、工艺过程控制理论、感官品质评价体系、理论指标测定原理及方法。在讲授中,强化学生参与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渴求。通过层层案例式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将理论知识网格化,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讲述中,大量运用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根据理论知识阐述个人观点,寓教于学,强化学生主体意识。通过理论学习阶段,让学生掌握和面包生产相关的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和微生物学等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掌握面包类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原理,掌握面包类食品品质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的基础理论。
  3.实验教学阶段
  根据理论学习,由学生分组进行面包制作实验,小组间以PK、竞争方式进行,通过调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竞争欲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验教学。在制成面包产品后,由不同小组根据食品感官评定方法,进行感官评定。根据所学理论指标检测方法,测定产品各项理化指标,结合国标、行标等量化面包质量。在实验之后,开展总结讨论会。由不同小组的成员,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列举和剖析,采用PPT讲解模式,将实验应用的体验呈现。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参观襄阳市的面包生产基地,认知现代面包工业的生产线、各类设备,熟悉实际工艺流程及单元操作。通过实验教学阶段,掌握食品工艺实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操作技术、食品感官评定方法和食品成分分析技术。
  4.理论挖掘阶段
  根据实验实践应用中所呈现的面包品质问题、制作中的工艺问题或与实际生产工厂的对比困惑等问题,由指导老师根据前一阶段培养过程的效果,进一步整理出面包相关的食品科学知识,通过精讲结合讨论的方式,将问题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解释清楚。通过理论挖掘阶段,一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初步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素质提升阶段
  在渐进循环式培养程序的基础上,设置主题式产品研发课题,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利用所学面包相关的知识,结合生产实际,在校内完成产品配方设计、工艺路线优化、品质监控实施及产品最终评价等全产业链式的综合设计。通过报告、PPT形式展现工作实效,并撰写整个设计过程书面报告,并将最终的面包创意产品  呈现给答辩考官,让指导老师通过感官评定等方式对产品进行评价。
  产品承载式的食品专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打破了现有传统的课程体系,将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以及食品工艺等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融会达到应用贯通。将传统相对孤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某些代表性产品中,立体化地呈现食品专业理论和控制技术。通过理论深入和实际操作,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训练,贯穿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始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侯利霞、梁少华、王晓坤等.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3)
  [2]于博、汤尚文、孙言等.关于构建食品专业循环式教学体系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21)

上一篇: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下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建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