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模式”对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教育部决定从1999年以来新升格的1 200所本科高校中遴选600所高校进行转型,改建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在我国尚属于新事物,如何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一所典型的应用技术性本科大学,“洛桑模式”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建设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面旗帜。学习借鉴“洛桑模式”对于建设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基本情况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cole Hoteliere Lausanne)建于1893年,是瑞士唯一一所被政府认可的高等酒店管理学院,其培养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具有高水平的国际酒店运作能力。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作为世界上第一所酒店管理学校,自建校以来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担任全球众多顶尖酒店的高级管理岗位或酒店管理学院的校长职位,“洛桑模式”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酒店管理人员培养模式。
(一)专业定位
1.因地制宜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专业发展定位基于瑞士经济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的专业定位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瑞士联邦经济发展以进出口贸易为主,频繁的贸易往来为酒店管理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洛桑是瑞士游览胜地之一,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IOK)的所在地,旅游业是洛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些都为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资源。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依托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创办酒店管理专业,在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不断发展。
2.明确专一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作为瑞士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典型代表,建校一百二十多年来只专注于一个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并在明确的专业定位指导下开设与之相关的课程,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平台。每年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有50%~60%的毕业生选择在酒店行业工作,其他毕业生则在金融、地产、投资甚至是医疗、食品行业从事高管职位。
(二)实践教学
1.校内实践教学设施
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楼即酒店,“洛桑模式”为专业教学营造了浓郁的氛围。学校教学楼一层设有大堂、前台、会议厅、咖啡厅、酒吧、餐厅和厨房,供教师和学生课间休息享用,既为师生提供用餐与服务,又是教学场地。学校派出一名食堂职工或厨师,学生既是服务员又是顾客,学生要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角色,教师在旁指导与授课。二层以上备有不同课程设施的教室和实训室以及中小型会议室,还有一座能容纳二百多座位备有多种同声传译及新闻传媒设备的国际大会议厅。教学楼里的基础设施无处不体现着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境,学生的专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校外实践教学保障
“洛桑模式”的校外实践教学是在强大的校友团和企业行业的支持下开展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校友会始建于1926年,到2006年已有25 000名校友分布于五大洲,其校友网络交流平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最专业化的校友活动网络平台。该校友交流平台为学校的校外实践教学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实践条件。同时,瑞士职业教育施行的“三元制模式”将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三个学习地点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提高。“三元制模式”中的培训中心开展跨企业的职业基本能力的“入门培训”,该培训中心按职业群建立,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或增加职业选择机会能力为目标,为将来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招考制度与学生管理
在招考制度与学生管理方面,“洛桑模式”的特点体现为“严进严出”。学生入学前,学校依据酒店行业要求员工拥有的行业品质选择生源,即便是欧洲生源的学生也需要一到两年的入学准备时间。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学生入学时需要提交两封由熟悉其品行的教师撰写的推荐信,并且需要有相关职业经历,在严格的笔试和面试之后由校方决定是否录取。笔试部分包括语言测试、高中阶段学习分数、高考分数以及自己为什么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论文;面试部分包括网上测试、性格测验、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评判学员是否真正适合从事酒店管理专业。入学后,学校依照酒店行业规范标准,大到着装、发式,小到女生的首饰、指甲油等都进行严格要求。学生通过语言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学习后到世界各地酒店实习,经过一系列综合测评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国际酒店认可的就业资格证书。学校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因综合测评不达标而不能毕业。“严进严出”的招考制度与学生管理理念,不仅为洛桑学院提供了优质的生源,而且增强了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
(四)课程设置
“洛桑模式”的课程内容设置大体分为三类:实践课、理论课和语言课。不论是实践课还是理论课、语言课,“洛桑模式”都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使得学生通过模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业务水平。在社会实践课程中,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把单调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使其专业素养得到不断提高。洛桑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严格依据国际酒店行业发展的状况,学校开办的“国际化市场学”、“全球战略”等课程结合时下经济发展趋势颇受学生欢迎。在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程安排比例上,实践课时间为4~6个月,而理论学习时间最长也不过5个月。学院在课程设计中加大实践实习学时,学生在实践实习阶段接触真正的管理业务,通过实践课应用理论知识,为成为一名真正意义的酒店管理人员积累实践经验。
(五)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洛桑模式”打造了一支“双师型”教师与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洛桑学院的教师均有在酒店长期工作的经历,在其选拔聘用上强调从业经历,并且学校要求他们在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到酒店中工作。“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根植于每一位“洛桑人”心中,教师从酒店中来,再回到酒店中去
,最终回归课堂教学,是“洛桑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宝贵经验,也是保证“洛桑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活力所在。学校鼓励在校教师在酒店担任一定职务,教师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充实更新其专业知识,并且依据当下行业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与实践结合。同时,学校也会不定期地安排一些首席执行长官(CEO)来学校进行演讲教学,这些“兼职教师”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接触解决实际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障。
二、对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的启示
(一)专业定位应以服务地方为主,不宜过于宽泛
1999年后我国新升格本科的地方高校,多数在专业建设中都在追求大而全,有些学校甚至不管自身是否具备专业办学能力就盲目地开设雷同专业,从而形成恶性竞争。而跨学科领域过大的专业会导致学校专业定位模糊不清,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就业困难;同时,一个学校的办学经费是有限的,若专业过多必定导致资金投入过于分散,致使专业建设出现问题,更体现不出自身特色。
明确的专业定位和就业领域,二者是紧密相连、相互转化的。过于宽泛的专业定位会从一定程度上误导教师和本来就对自身职业规划不清晰的学生,以至于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确切专注的专业定位会使得整个教学环节目标明确,教学也较易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就业前景广阔。专业并不代表职业,同样,专一的专业定位也不意味着培养的学生只能从事一种职业领域工作。
洛桑学院只专注于酒店管理专业,其专业定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方向,明确专一,为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在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建设中,专业定位应以服务地方为主,不宜过于宽泛、盲目跟风,应密切关注行业发展,依据社会需求,审时度势,积极利用经济发展优势提升办学水平,从而使专业建设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晴雨表,引领行业发展,依托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利用市场导向优势,创办学校的特色强势专业,提高学生就业率,为学生就业打下宽广牢固的基础。
(二)招考制度与学生管理应贯彻严进严出的理念
“严进严出”的招考制度与学生管理理念是保障学生职业能力提高、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并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学生管理中的“严进严出”不是禁锢学生的活动范围,而是为学生营造更为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不仅是为学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更是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一种负责任态度的管理方案。“严进严出”不仅能保障学校教学质量,而且可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供条件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因学生入口宽松、在校期间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以及出口把关不够严格等管理方面的缺失而造成毕业生质量大打折扣的状况,在应用型本科建设中应加以高度重视。目前,从生源方面看,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录取批次多为普通本科二批A类,如果按照教育部最新提出的高考改革方案,应用技术型本科的招生在不降低录取批次的同时,再采用适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制度,将对改善其生源状况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学生入校后应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规范学生行为举止,采用毕业淘汰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吸引优质生源,提高学校的行业知名度,不仅需要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更要把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放到首要位置,进而提高学校的社会信誉度,使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从起步阶段就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应贯彻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基本上在沿用学术型院校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只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从人才培养上来讲不符合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的要求。
“洛桑模式”在课程与教学实施方面非常重视能力本位理念,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因此,我国的应用技术型院校建设应立足社会和学生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必须贯彻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是社会对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把传授知识、培养智力、形成技能、发展个性作为基本任务。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应在全面进行职业活动分析的基础上设置课程,并依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点设置相应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应把产业、行业对学习者需要具备的能力融入教学内容;同时应设置专门的课程开发部门,并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力度,真正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四)实践教学各环节应强化真实职业能力的培养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区别于学术型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所培养的学生既有本科层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非常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然而,当前我国多数新升本院校中,在实践教学的各环节上忽视对学生真实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麦克思——中国2013届本科生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数据库显示:2013届本科生认为母校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多选)中选“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高达70%。这说明要保证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实践教学设计应成为重点研究的内容。
真实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校内外良好实践教学环境的保障。良好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可使学生更易体验职业角色,为进一步获得职业技能增加心理砝码;而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检验学校模拟环境下学生所形成能力的试金石。为保障校外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发挥毕业生的作用,通过建立校友网络交流平台,加深校友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形成开展实践教学的社会网络;同时,政府应制定并推行相关法律政策,不断健全职业教育体系,鼓励相关行业企业积极投身职业教育,为创建良好的专业实践教学环境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五)
师资队伍建设应做到校内的“双师型”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聘任相结合
应用技术型本科具有极强的专业实践性,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坚持校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外兼职教师聘任相结合,对于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应充分依托市场条件,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聘任校外兼职教师落到实处。首先,校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基础,学校要为在校教师提供再学习、再深造的学习环境,与各行业能工巧匠建立持久合作关系,保证一线教师职业技能随着市场行业变化不断创新发展,继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带动行业创新,从而真正造就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其次,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在保证学校师资队伍的多样性、全面化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从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现场第一线聘请优秀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组建一支社会兼职教师队伍,把行业最新动态、最新技术、最新知识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
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建设要立足我国国情,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和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不断突破原有模式,才能少走弯路,从而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姝.基于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经济师,2008(11).
[2]马庆发.瑞士职业教育与“三元制”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1999(5).
[3]刘伏英.“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8).
热门论文
- “洛桑模式”对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建设的
- “洛桑模式”对我国本科院校建设的有效作用
-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策略研究
-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方
- 应用型本科院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方
- 新建本科院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及应用的技术创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前
-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 应用型本科院校Java程序设计教学的创新方式
- 地方性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实验课程建设的路径分析
- 关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专业建设的思考
-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 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比
- 普通本科院校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