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问题和方
高等医学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持有教师证、医师证“双证”的专业教师,既具有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从业素质,又具有优秀医师的医学专业素养。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在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外,必须培养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师德医风,能够为医学生在“德”与“才”两个方面做好表率。
我们在前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轻思想建设、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够、学习方式单一枯燥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医学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一 高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等医学院校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部分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忽视师德建设等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也对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形成了阻力。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其专业能力上,更反映在其思想觉悟的高低上。首先,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时刻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修养,以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的需要;其次,思想意识是个人行动的先导和取得成就的基石,思想与人格的修养是事业成功的一大推力。古往今来,凡是有大成就者,德艺双馨者居多,德劣才高者实不多见。一个人的思想水平、道德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发展的高度与境界,先进的思想和完美的人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驱动力。思想境界提升了,人格修养更完美了,就会逐渐淡泊对物质、名利的过度追求,摒弃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把重心转移到对事业的全力追求中,从而达到实现个人价值与事业良性发展的双赢。
高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作为现代医学教育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日新月异的医学发展对其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思进取、故步自封,不但误人误己,也不可能取得事业的进步。因此,他们不但要养成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更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活学活用的作风。总而言之,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建设,强化职业道德,弘扬高尚的师德医风,不单是提升教师队伍形象的手段,也是强化“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2.加强“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而正人必先正己,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思想塑造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高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因为其双重身份的原因,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更为全面,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效应,对大学生人格塑造和道德养成发挥着主导作用。加强“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使其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职业操守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才能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对部分欠缺思想政治素养的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补强短板,使其能够当好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3.加强“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是推动医疗事业良性发展的长效举措
高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同时兼顾医学教育和医疗诊治两个领域,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水平。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所培养的医学生绝大部分将进入医疗行业,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职业道德对工作的影响极大。从宏观来看,医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将与今后整个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准产生明显关联,这也可以理解为“双师型”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一种间接影响。作为医师,“双师型”教师是医疗行为的实施者和主导者,其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也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这两方面来说,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思想建设是推动我国医疗事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可以把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称为“硬实力”,但思想道德素质及职业精神等“软实力”,对促进医疗事业良性持续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指数的意义更为深远,这也使得加强“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成为发展医疗事业进程中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 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的思路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引导“双师型”教师树立“以学教人、以德育人”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做出“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他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重专业和临床知识、轻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我们在 教师培养中也未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纳入规划,思想道德教育被长期忽视,非常不适应高等教育工作需要,也不利于师生共同成长。 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务必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指导思想,促使“双师型”教师队伍转变重专业轻思想的观念,引导他们树立“以学教人、以德育人”的理念。在实践中促进“双师型”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并在教学中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注重强化思想引领,在育人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只有做到专业培养与思想教育并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医务工作者。笔者认为,转变“双师型”教师重专业轻德育的观念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2.加强医
学人文精神建设,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医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具人文性的,更是人文科学中最具科学性的。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理想兼备的人。而在当前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中,重专业技能而轻医学人文精神的现象显而易见。医学事业攸关生死,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如果忽视了这一精神内核,必将丧失发展医学事业的原动力。而“以人为本,珍爱生命”这一理念反映到实践中,其实就是仁爱敬业、尽心尽责的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素质,可以称为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
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双师型”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医学院校必须走科学技能与医学人文精神硬件、软件共发展的道路,才能回归医学以人为本的本位,培养出不仅具备精湛的医术,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医学生。“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力争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在言传身教中完成对医学生优秀职业道德的塑造,展现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的风范。因此,要提升“双师型”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医学人文精神建设势在必行。
3.转变教育经费投入中重硬件轻软件的观念,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并重
在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医学教育的发展也依赖于高科技的仪器和技术,比如先进的实验室、医疗器械、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投入,高等医学院校在此类硬件发展方面投入大量教育经费的同时,不免出现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在师资队伍思想建设方面的投入远远小于硬件发展方面的投入,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双师型”教师的人文关怀。
正可谓“人的因素第一”,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骨干力量,“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是一所院校竞争力的根本。因此,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思想建设,应该更多地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进修的机会;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为“双师型”教师营造更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关心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如从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切实为他们考虑。教师的思想素质提升了,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学质量的上升自然水到渠成。
三 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的可行措施
1.做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强化的“顶层设计”,积极创新师德医风培育机制
高等医学院校领导层要深入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除了传授专业文化知识外,还肩负着传播先进思想、主流价值观以及优良品德的重任。因此,在师资建设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将资源倾斜到“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 工作中。要结合院校实际,在院校层面完善制度、创造条件,积极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认真打造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学习平台,创建培育良好师德医风的机制。在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开辟新时期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党建工作,增加党员在“双师型”教师中的比重。党员是先进思想的践行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双师型”教师中加强党建工作,积极发展党员,提高党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比重,可以产生以点带面的效果,促进整支队伍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2)设立规范的政治学习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夯实“双师型”教师思想基础。院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学习自觉性,从理论学习抓起,使每一个教师深入领会党的方针政策,把握时代脉搏,掌握政治动态、国事民情,提高思想境界。(3)加强党团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以主流文化熏陶和带动“双师型”教师主动端正思想,转变观念。思想上转过弯了,就会自觉地放弃重专业轻思想、重技术轻人文等不正确观念,把立德树人贯彻到行动当中。(4)创新教师岗前培训机制,把其思想道德素质、医学人文涵养等“内功”的提升一并作为培训目标。“双师型”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由于该队伍的特殊性,除了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丰富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外,还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如组织培训进修、举办专题讲座等,创造更多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机会。(5)倡导学习行业内的专家模范、先进人物,以模范的引领作用推动教师在学习上全心投入,在工作中积极进取。
在制度健全、平台完善、氛围良好的情况下,加强“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自然事半功倍。
2.引入考评机制,量化考核教师思想建设成果
任何工作成果,不考核不足以区分良莠。奖优惩劣,赏罚分明是考评制度的核心内容。在“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中,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引入考核竞争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思想政治素质是个抽象概念,其好坏高低不能直观判断,量化考核比较困难,但在实践中也有经验可借鉴。比如笔者任教的云南中医学院,近年来一直在推行的德育论文答辩活动,就是一种已取得卓著成效的工作模式。首先由学生写德育论文,反映其在校期间政治思想的成长过程,其次通过评
审团对论文和答辩过程进行评估打分,进行考评,从而得到一个较为客观可信的考核成果。
借鉴这一模式,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可以对教师在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中的出勤率、学习反馈情况等作为一类指标进行归集评判,将其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其次可以采用考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双师型”教师的思想道德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将得分纳入考评范围;同时,也可把所教授学生的德育评比成果作为间接考评指标之一,以反映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的成效。在实践中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创新,如开展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学习竞赛、思想道德标兵岗位创建等,在竞争中引入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竞争形成良性循环,使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全面深入学习的浪潮。如此可以激励和促进“双师型&rdq
uo;教师自觉加强学习,在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将立德树人主动融汇到教学工作中。
3.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开创“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多元化、立体化的格局
“双师型”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肩负着临床工作的重任,这一方面导致教师难以保证有固定时间参加学习,另一方面又致使师生课后很难见面,彼此思想交流较少。面对这些情况,要采取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思想政治宣传学习,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地筑牢教师的思想长城。结合校园生活实际,我们可以开展党团支部学习交流活动,在校园网开设政治理论学习版块,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德育讲座等,以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式开创高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新格局。
另外,教学工作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行为,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当前大学生们普遍具有社会阅历少、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等不足,同样有思想单纯、求知欲强等优点。因此,要多方创造机会,加强“双师型 ”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教师在指导学生时,既可以产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成就感,激发工作积极性;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相互映照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主观愿望,这样就能互相借鉴、扬长避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邰先桃、熊磊、叶建州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
下一篇:柳宗元柳州诗文的内容与艺术风格
热门论文
- 高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思想建设问题和方
- 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
-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方式创
- 民办高校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浅谈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 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建设与管理有效性探究
- 探讨地方工科类院校 双师型 教师的队伍建设
- 地方工科类院校 双师型 教师的队伍建设探讨
- 浅谈建设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 双师型 教师队伍
- 高校青年教师“双导师制”的建设方法
-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和
- 高等院校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 试析职业学校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 浅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