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期刊改革模式中高校期刊编辑工作的方式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2012年7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办法指出:通过改革将“小、散、滥”的报刊业进行转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①2014年5月10日教育部明确了高校转型改革的方向,全国50%的普通高等院校将转向职业教育。②其中,推动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显得至关重要。③由此可见,期刊面临改革,高校面临改革,则高校期刊改革也将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必然之路。高校学报改革的模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即学术型期刊和应用型期刊改革模式。④与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相对应的应用型改革模式,将更有利于高校及高校期刊服务于地方,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模式,⑤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成生产力。
面临高校和高校期刊的双重改革,高校期刊编辑该何去何从?高校期刊编辑既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熟视无睹,应积极调整自己以适应改革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并在改革中寻找培养自己和发挥自身优势的生存和发展机遇。本文就建立应用型期刊的改革模式下,分析高校学报编辑工作存在哪些转型以及相应的期刊编辑能力的建设。
1 高校学报向应用型期刊改革的发展模式
高校学报的科技文化属性,指导和推动人类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利用自然界提供的资源和条件,从而达到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目的。⑥⑦高校向应用型技术类型改革,高校期刊向应用型期刊转型,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产学研结合加快了高校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学校服务社会水平;同时将科研成果顺利快速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解决社会实际难题,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后的高校期刊,作为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平台,将进一步发挥高校学报的科技文化属性。
高校学报改革后,能否自负盈亏地生存下去,最基本、最关键的在于学报的资金来源。资金可以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学报传统的版面费收入;二是从高校或企业收取广告费和获得一定的项目分成。⑤⑧高校学报向应用型期刊转型发展的改革模式,将有利于高校学报成为高校和企业的中间机构,有利于期刊在两者之间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有利于期刊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2 应用型期刊编辑的工作转型
高校学报适应历史的浪潮,推行期刊改革,改革的进程中,人才是关键。目前学报管理机制滞后,没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在职称评定和再教育问题上存在很多矛盾和不合理因素,并且编辑的脑力和体力付出不亚于企业白领,但收入相对很低,导致编辑部留不住人才,⑨提高编辑待遇迫在眉睫。编辑收入要立足编辑部整体收支平衡,就目前状况来说,高校学报的微薄版面费只够维持期刊的出版发行成本,提高编辑待遇根本无从谈起,此时高校学报的经济效益就不得不提。提高学报经济收入,高校学报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增强学报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加强高校学报编辑能力建设,实现编辑工作的转型。但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高校学报编辑首先排斥改革,尤其编辑部的“老人”,面对太大的变革,他们从心到力都无法承受。现阶段,期刊出版经费由学校事业费拨款,他们的工资待遇与机关人员基本一致,也适应了靠经验办刊、坐等来稿的编辑状态。高校学报要想顺利进入改革的行列中去,不被社会所淘汰,必须面对这类矛盾。
学报改革可以通过学报编辑部内部职能分工,编辑人员分流形式完成,学报分为编辑部和市场研发部。一部分编辑人员仍从事编辑加工工作,这部分人员的当务之急是全面做好编辑工作,必须精益求精,精心工作,精心编辑铸造精品期刊。维持期刊正常出版发行的同时,并能积极配合市场研发部门的创新性工作,其工资待遇一部分由市场研发部门的成果提成组成。另外,挑选一批学术功底强、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进入市场研发部,其主要工作分为两部分:对内和对外。
(1)对内主动出击,做好期刊选题策划。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会议,掌握科研发展动态和行业信息,与相关领域重要专家保持联系。高校学报编辑熟悉本校的科研情况,容易和本校科研人员产生互动,约稿用稿时,选择能够体现高校科研现状的课题组,与课题组老师经常沟通,甚至对科研工作提出好的建议,进而做好选题开发约稿工作。可产业化或具有产业化潜力的科研成果,通过广告设计形成广告宣传页,使学报起到产学研结合的宣传平台作用。策划宣传的广告可以从各期稿件中筛选出,也可以是各课题组中的科研成果,甚至高校申请的专利成果。对于这类广告可以通过收取广告费用的形式提高学报的收入。有些项目也可免收广告费,在科研成果转让成功或有所收益后,学报进行科研分成或占有一定股份的形式增加学报经济效益。
(2)对外走出去做好“外联”工作。积极参加相关行业内的展览会、技术交流会,掌握市场信息和新产品动态,了解市场需求,派送杂志,加强高校和高校学报地宣传工作,扩大期刊影响面。进而拜访各相关企业,有针对性的宣传科研成果,展示宣传广告,达到推广科研成果的目的,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宣传发展模式,也可增加一定的期刊订量。同时,也可以与各地区的政府部门如科技局联系,介绍学校、推销期刊、推广科研成果,达到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期刊订刊量和促进产学研结合发展的三重目的。这种“走出去”的发展模式增加了学报的社会影响力,提高期刊发行量,并力求为企业服务,通过为企业的产品做宣传,为企业刊登技术需求甚至人才需求广告,提高学报期刊广告收入。
3 新型期刊编辑的能力建设
办好学术期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对期刊编辑的要求也非常高。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学报编辑具有更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化和职业素质,积极开拓视野,成为专业学科的行家和见多识广的学者型编辑。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成功实现工作形式的转型,成为新形势下的新型期刊编辑。
首先,新型期刊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学术功底,成为学者型编辑。⑩这是由于,期刊编辑整天与行业内的学
者打交道,期刊的作者甚至可能是某一领域的领军人才,期刊的读者也必然是行业内的学者。编辑工作的核心是稿件,期刊大量稿件则是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术性非常强。编辑处理稿件时,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加工,还必须结合专业的审读,才能与作者进行学术性的交流,甚至给出一些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充实稿件内容,提高稿件质量,进而从本质上优化稿件。同时,学者型编辑关注科研动态,具有较高的学术敏感度,善于发现科研工作中出现的新思路,捕捉创新性强的优质稿件。因此,编辑只有加强学术专业学习,才能满足新形势下新型期刊编辑的要求。其次,新型期刊编辑必须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这是对内主动出击和对外增加外联工作的基本要求。编辑不但要有较强的学术素养和编辑素养,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才能发挥所长,在发现优质资源时,能够及时地与科研人员沟通约稿,与作者沟通改稿。更主要的是进行对外交流工作,有效地进行期刊的推广,科研成果的推销,实现产学研结合,达到高校、企业以及学报的共赢。
4 结语
期刊体制改革的浪潮中,高校学报编辑要从本职工作出发,正确处理好高校学报与高校科研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高校学报与社会企业需求的关系,不断改革创新,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适应新形势的新型期刊编辑。发挥学术和编辑所长,办出有特色、有优势的学报,实现学报的可持续发展,为迎接体制改革的新挑战,促进我国高校学报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EB/OL]. 中国新闻出版网.(2012-08-03)[2014-05-18]. http://.
②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确定:600多所本科高校将转向职业教育[EB/OL].人民网.(2014-05-10)[2014-05-18]. http://n/2014/0510 /.
③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将全面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EB/OL].新华网江苏频道.(2014-03-25)[2014-05-18]. http:// .
④ 林本兰,刘俊英,蒋滔,等.高校学报与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探讨[J].编辑学报,2011.23(5):430-431.
⑤ 林本兰,刘俊英,荀志金,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体制改革的难点和模式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634-637.
⑥ 陈淑娴.高校学报的作用分析及科学定位[J].编辑学报,2006.18(2):134-135.
⑦ 朱德培.高校学报改革的一些思路[J].编辑学报,2001.13(2):89-90.
⑧ 葛赵青,刘杨,杜秀杰.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生存基础[J].编辑学报,2005.17(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