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地方资源的要求

发布时间:2015-07-28 18: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的规定开设的一门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课程。它不仅使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也通过发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而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由此可见,《纲要》既是一门历史课程,又是一门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实现《纲要》教学的现代教育价值,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教材过于简约、教法单调等问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融入了地方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所具有的形式多样化、素材贴近性、内容丰富性、价值导向性、空间拓展性等特征,极易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不但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历史、感悟历史,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爱、对家乡和祖国的爱,以及实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地方史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实现《纲要》的教育价值。本文特以广东历史人物为对象,探讨地方史资源在《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讲授《纲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以历史人物讲授《纲要》的必要性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历史中的每个人,在其存在的过程中都会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作为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在历史进程中明显留下自己意志印记的个人,就是历史人物。不言而喻,历史人物总是站在同一时代人群中的前沿。以历史人物讲授《纲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更好地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当下一些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意识比较强烈,而以历史人物讲授《纲要》课,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大部分近现代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留名,都是因为他们具有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所以讲历史人物就是讲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样爱国爱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这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
  2.选择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的可行性
  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风云际会的地方,当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诉诸武力之际,广东便成为反抗外来侵略的桥头堡,成为近代中国变革的主要发源地。虎门销烟发生在这里,抵抗英国侵略军的第一炮也是打响在这里。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震惊中外,广东花县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全国,康有为、梁启超掀起声势浩大的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了名垂史册的辛亥革命。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近代广东先进人物的觉醒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近代以来广东地区在中国革命发展、中国社会变迁以及探索国家和社会出路等方面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正如闫亚平所言:“近代以来广东的革命斗争运动和社会变迁,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同《纲要》课程中的线条是一致的。”[1]以广东地区历史人物来讲授《纲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选择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的原则
  近现代史上广东人才辈出,因此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历史人物来讲授。具体选择的原则有:阶级性,即在民族危亡之际,各阶级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出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了一批历史人物,在这些历史人物之中,选择各个阶级的代表作为讲授对象;爱国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中所言:“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2]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中华民族在历经磨难、饱经沧桑之后,仍雄浑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始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通过这些民族英雄历史人物,《纲要》能够更好地讲授民族情怀和爱国精神,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如何融入《纲要》教学
  充分发挥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的资源优势,把它融入《纲要》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将其有效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具体转化途径如下:
  1.专题人物讲授
  专题教学内容设计应该以讲授历史人物的一生、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以及历史人物的总体评价为主。可根据《纲要》课的教学内容,把相关的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资源整合成不同的专题向学生讲授。如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国共产党等,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中国共产党可以开设澎湃、谭平山、叶剑英专题,讲授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如何领导抗日战争、如何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如何建设新中国、如何领导改革开放。使学生深 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2.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纲要》课除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外,还必须开展课堂外的实践性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掘利用与教材有密切联系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实地考察探究,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感受。如组织学生参观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万木草堂遗址、康有为故居、孙中山故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中共三大遗址、农讲所、叶挺纪念馆等,让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相关的史迹文物成为震撼学生心灵深处的“活”的东西,让他们踏上伟人、英雄曾经生活、学习、战斗过的地方,通过具体实物的观摩,近距离地与伟人、英雄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体会先烈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零距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对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资源进行实地参观考察、社会调查或者其他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直接感悟、体验历史,并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历史的认知。
  3.论文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公正合理的考核有助于对学生形成正向性激励。根据《纲要》课实践教学学时数为6学时(以本校实际情况来定),在这6个学时里,可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网上电子资源和纸质文献查阅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相关资料。如到地方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阅摘抄档案、报刊资料,在CNKI上查询有关学者的研究论文,并辅导学生拟定课程论文大纲及具体写作事宜。论文写作以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为素材,如写“谈谈对林则徐的认识”一文。林则徐不是广东籍人士,之所以成为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正是因为他在广东领导著名的禁烟运动,他在查禁鸦片期间曾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正体现了他挽救风雨飘摇的晚清帝国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英雄气概。论文的写作应着重于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之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加学生感悟先辈伟大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专题人物讲授相得益彰,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纲要》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融入广东近现代历史人物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很高的可行性。通过专题讲授、实践活动、论文考核等形式,能够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历史人物。鲜明的历史人物更能够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爱、对家乡和祖国的爱,以及实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实现《纲要》历史课堂的现代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闫亚平.近现代广东地方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J].南方论刊,2012,(12):107.
  [2] 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EB/OL],2012-11-29.
  [3] 孙中山.建国方略[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91.

上一篇:一个泛在学习资源自适应推荐模型的开发

下一篇:基于做中学理念下的《综合日语》授课模式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