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的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来提倡和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被理论和实践界所共同接受。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在社会政策课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培养大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自主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调动学习者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并从中逐步摸索出一些主动学习和自觉学习的方式方法,锻炼和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本质要求,而对于何谓自主学习,各国研究者均是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出发,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自主学习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国外学者迈克·G·穆尔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学习者要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被很多学者看成是一种学习方法或学习模式。如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确立一种使学生在自觉主动、师生双向讨论、探讨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导者的新型学习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现代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可见,在自主学习中,学生或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不同,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它主要是通过学生或学习者自身独立自主的探索、实践、分析、创造等手段和途径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既体现为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在人生的整个终身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的一种能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今信息大爆炸和知识急剧累积的时代,仅仅依靠在学校获得的课堂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和社会对他们的需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自身终身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中个体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展望未来,大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信息万变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中掌握驾驭知识的本领,将直接决定大学生将来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因此,当前世界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讲的:“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以看出,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况和原因——以实际调研为例
大量的研究和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笔者在对其所在大学选修社会政策课程的2009级和2010级共210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大学生虽然开始意识到了专业课程学习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自主学习能力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学习方式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学习自主性较差;大部分学生没有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对教师的教学目标认识不清,还不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评价。整个学习常态是被动的、无目的和无计划的,专业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状况
我们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已经选修和即将选修《社会政策》课程的20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存在如下情况。
1.自主学习方式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自主学习水平很低
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您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吗”调查中,98%的调查对象都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当代大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您认为课外自主学习对专业课学习成功与否重要吗”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在教学模式选择上,绝大部分学生主张“学生实践与老师理论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占到整个调查对象的85%。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自主学习对大学专业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当问及是否会进行大量的课外专业自主学习和进行专业课程的自我学习规划时,超过70%的同学选择不会进行专业课程的自我学习规划和评价。可以看出,尽管大多数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但其自主学习能力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2.学习方式仍以被动学习为主,学生自主性较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学生学习方式仍主要以被动学习为主,仅有约3%的学生会在每次课前进行预习准备,而绝大部分学生仅在自己小组的成果展示前或者考核前才会进行课前准备,甚至还有不少学生即便在小组展示时也不会进行课前准备而完全凭临场发挥。可见,当前大学生对自主学习认识还不够深刻,仍以被动学习为主,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还没有形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
3.专业学习常态仍处于被动、无计划和无目的状态
社会政策课程采取的是分组专题讨论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对本专题的兴趣点,各小组课外利用多种手段集成专题成果展示,成绩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堂展示与平时表现,二是期末论文,两者各占总成绩的50%。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8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他们自己也没有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还不懂得如何有效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
(二)阻碍当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因素
前述可知,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水平仍较低,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
导致当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深入人心。传统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受传统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一直以来主要注重和强调向学生传授和灌输专业理论知识,过于强调和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对于学生而言,一直习惯于全盘接受老师的思想和观点
,也已经长期习惯了作为“被动者”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角色和地位,很少参与教学过程,很少会去主动思考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实践问题。于是,在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教师和学生都很难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应该扮演的角色,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新的自主学习方式上面临角色转换的困扰。
2.教师教学素质还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大部分大学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都比较高,但是教学相关理论实践仅仅是在上岗前的岗前培训、实习并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考试,对教育教学方法认识还不深入。尽管教师尽力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但效果并不理想。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都认为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一般。在原因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是由于课程的教学形式单一从而导致课堂缺乏吸引力,这个在调查中占到了总人数的63%,而另一部分学生(21%)认为课堂讨论的问题脱离了现实生活,理论性较强;此外还有约9%的学生选择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使得学生的参与感不足”。可见,教师教学素质和水平也会制约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行动还不匹配
尽管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意识到大学阶段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行动上还很不积极。调查中发现,有将近50%的学生提到前期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不够牢固,于是在注重实践和自主能力的学习环节中,由于缺乏前两年积累的学科知识和理论支撑,常常力不从心。学生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权威”和命令,自主学习较差。
三、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
(一)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这要求我们要逐步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观念,扭转大部分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被动学习的观念和习惯,改变对知识的追求仅局限于课堂所学内容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会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手段获取知识、实践知识、锻炼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逐渐学会管理自身的学习进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和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制度保障。传统的教学过程模式单一,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习惯于不假思索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和观点,不会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很少参与教学过程,不会灵活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因此,我们要致力于改革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实践学生参与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把课堂知识的传播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要从问题出发来组织专业理论和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通过课前自己预习,课堂参与分析、讨论,课后总结等路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
毋庸置疑,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积极合理的引导也是关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现代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导教学习”活动。根据他们的观点,与其他教学活动一样,大学专业教学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高校专业课程学习的目标,全面掌握特定专业课程的总体知识结构和逻辑原理。
综上所述,大学专业课程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很多,要多途径、多手段、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蔡立颖,蔡立冬.关于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
[3] 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12).
下一篇:全球成人教育的参与机会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