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的农民思想状况调查统计报
一 调查目标、对象和方法
1.调查目标
调查目标如下:(1)把握当前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思想状况;(2)对当前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思想状况特点及其归因进行分析;(3)探索当前及今后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思想工作的对策思路。
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2010年1月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世居少数民族村寨中随机抽取180户家庭,其中男性受访者(户主)156人,占总人数的87%。女性受访者(户主)24人,占总人数的13%;民族成分:佤族户主67人,占总人数的37%。傣族户主62人,占总人数的34%。德昂族户主51人,占总人数28%;学历:受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的有171人,占总数的95%。共产党员有23人,占总数的13%;180户家庭平均成员3.8人。
3.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1)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以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为调查总体,抽取农户180户,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100%,调查很具代表性;(2)村干部、农户访谈、座谈。
二 结果与分析——当前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的思想政治现状以及归因分析
1.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的思想状况现状与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村寨36~43岁的受访者文化程度较低,平均为九年义务教育以下水平,其中,佤族较低,平均为七年以下受教育程度。傣族较高,有7%的人受教育水平为高中或中专以上。36~43岁的农村男女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德昂族最低,仅为16.3%。傣族最高,为33.3%。
在生产经营方面,三个民族的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勤奋、努力”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应当重视孩子的教育,应当好好地计划未来。但是在“外出打工”的问题上,88%的受访者不愿意去冒风险,让笔者觉得奇怪的是,对“家庭其他成员外出打工或做生意”不反对的为75%。这个年龄段的受访者,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又处在家庭主心骨的年龄,自身思想保守,缺乏冒险精神,是可以理解的。受访者有78.9%的人认为国家的帮扶应该以“致富的技术或方法”为主。
在社会生活方面,受访者中认为“只要有饭吃,有衣穿就好的”占到57%,对生活的现状容易满足,使得部分受访者缺少积极进取的精神,或者说,门路少、技术少、打工的机会少使得他们无法更好地增加自己的收入,尤其是工资性收入。“解决与自己有关的严重利益纠纷和争吵的方式上”66.7%的受访者选择了“找村干部”。这个数据足以证明党和国家民族团结政策的伟大之处,也足以证明边疆世居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在思想道德方面,“生活中遇到老人、病人、残疾人时,您想帮助他们吗?”,48.5%的人选择“很想帮助”,51.5%的人选择“根据自己的能力”。边疆世居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以及朴素的道德观念的传承使得社会风气非常好,老百姓的道德情操高,人与人之间友善、和睦。
2.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思想现状归因分析
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的思想状况发展受到社会和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对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思想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第一,社会归因。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伟大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十八大召开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反腐倡廉的格局下,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全面小康。但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道上,也有一些问题,如:东西部、城乡差距、贫富悬殊显现,社会道德水平的滑坡、生态环境恶化让人担忧,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可能不对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思想有冲击。
第二,自身归因。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受教育程度95%的受访者为九年义务教育以下水平,只有24.5%的人有过外出做事的经历,85%的受访者务农,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之中,封闭的生长环境使得农民无法及时获得致富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四季如春的生活环境以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极大地束缚了当地农民的思想发展。再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原始的宗教信仰,使得少数民族的老百姓易于满足于生活的现状。对于“外省有一个地方挣钱多、机会多,但是生活条件差、风险大。那您愿意去吗?”80%的人持“观望态度”或者“不愿意去”。笔者认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落后现状固然有地理和社会历史方面的客观原因,但是内因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三 对策和措施
如何做好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的思想工作呢?本文结合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提出几点对策和措施。
1.努力建设和平安宁的边境环境,形成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农民思想的氛围保障
就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的环境来讲,可以分为大环境、中环境、小环境,大环境就是世情、国情;中环境就是区域或周边环境;小环境就是村寨环境。这里仅就中环境谈谈笔者的思考。云南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是西南的战略屏障,是西南开发的重要桥头堡,占云南总面积70%的民族地区,占全省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少数民族,是云南各项建设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云南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事关云南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民族团结,边境安宁,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作为有26个世居民族、15个特有少数民族、7个人口较少民族、16个跨境少数民族的云南省,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有云南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小康。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处于反西化、反渗透、反分裂的前沿,云南既是民族地区,又是边境地区。长期以来,全省保持了团结稳定,成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一面旗帜。这本身为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的思想状况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保障。
在国际形势更加复杂、边境局势更加多变、社会矛盾深层聚集、分裂势力活动猖獗、影响
团结稳定隐患更加多样的情况下,保持团结稳定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特别是边境民族地区最根本的政治任务是保持团结稳定,强边固边。身处云南临沧市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民切身感受到人民富裕、祖国强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这才是最有力、最直观、最感性、最生动的证明。
2.充分掌握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思想状况的特点和需求,突出政府的主导和引领地位
政府的主导和引领无疑是解决农民思想保守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临沧市世居少数民族农民思想保守问题。
第一,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推进临沧市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发展。首先是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指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其次应该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再次,在农村推行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自身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非农就业的机会和非农工资水平。
第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扶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政府需要增加财政资金支持,对涉农乡镇企业进行支持,引导乡镇企业依托云南省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潜力的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业。更多地为农民提供非农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比重。
第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政府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和城镇居民平等的就业生活权利,降低农民就业的隐性成本。鼓励世居少数民族农民“走出大山,志在四方”,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飞飞、袁志刚.云南省农户工资性收入比例偏低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农户理性选择行为的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本文选自《学园》2014年第11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