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发布时间:2015-07-28 18:4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015—02
  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说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我们确定教育方针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理论依据。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注重以学生为本,关注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努力把高校第一课堂理论学习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相结合,以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一、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关系
  高校大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进行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的第一课堂理论学习外,还通过一系列课外活动即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来对理论知识进行升华。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以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托,具有局限性,它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地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然而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行为实践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与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不同的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任何一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是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如果说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以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主,那么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则以第一课堂理论学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正确指导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正如有学者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理论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学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旨在促进学生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及素质的提高。然而大学生也应该做到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去正确指导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反之,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又能深刻地反映出理论知识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实践证明,经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可以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之真正目的,两大课堂活动相得益彰。
  二、高校第一、二课堂活动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一)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活动章程,使高校第一、二课堂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目前,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无论挂靠在学校、学院哪一级的行政管理部门,都缺乏系统完备的管理制度以及统一的社员培养目标和整体发展规划,甚至缺乏与学生个人具体的培养方案的衔接。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是严格遵循学生个人培养方案进行的,为了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当下每所高校都会不同程度地开展一些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教学环节制定的学生个人培养方案,甚至有时会冲淡其实效性,使学生兴趣偏向某一方面而荒废另一方面,学生不能够辩证地处理好第一、二课堂的关系,这就制约了高校使每一个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目标的实现。
  如果想做到第一、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两大课堂性质制定一个完备的学生个人培养方案,并且健全管理制度和活动章程,使两课堂中的管理制度和活动章程完全服务于这一完备的学生个人培养方案,以达到使每一个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高校社团的成立、建设和发展大多是由学生自发、自治来进行的,管理方面较为松散。由于缺乏校级高层面顶层设计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再加上低年级的学生干部缺乏组织经验、换届流动性大等因素,使得社团无法摆脱学生社团“因人兴社,因人废社”的问题,这些使学生们失去均衡发展两大课堂的实际能力,破坏了真正意义上的两大课堂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用和意义。
  (二)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使得学生不能够辩证地对待两大课堂活动。
  专业性指导的缺失是制约大学生正确认识一、二课堂活动的关键原因,各类第二课堂社团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指导教师队伍为其指引方向,而不是单方面地发展一、二课堂的一个方面,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所以要不断引导学生立足第一课堂理论学习,然后参与到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再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实践经验去充实书本理论,真正做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一、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启示
  (一)搭建“四位一体”的两课堂社团指导管理机制。
  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管理中,要开启全员育人的观念,形成由校级高层面顶层设计相关政策和培养方案、由相关部处牵头、由各学生管理部门实施、由各专业教研中心具体负责的“四位一体”的联动管理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由各专业教研中心为挂靠的学生两课堂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校级高层面顶层设计和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以及两大课堂性质,制定一个完备的双向的学生个人培养方案,并且健全管理制度和活动章程,使两课堂中的管理制度和活动章程完全服务于这一完备的双向的学生个人培养方案,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确定二课堂社团的工作目标,规划它的发展前景,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一、二课堂同时并存的重要意义和明确自身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以达到使每一个大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二)强化高校教研中心在二课堂社团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应该安排各专业教研中心 与相应的两课堂学生社团进行挂靠,让学生们在课堂之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并学习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发展前景。各两课堂学生社团在教研中心的指导下,还可以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常态化活动。在两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次实践活动都能够超越其活动本身的表层意义,将深层意义提升到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学生达到理论内化的实现,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一、二课堂的关系和发展前景,避免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出现散漫而失“神”,在内容上出现做作而失“真”,在操作上出现过于娱乐而失“效”的方向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整体规划大学生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优势互补,以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为主导,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去正确指导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大学生个人全面自由发展,并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进程,使学生理论知识过硬,道德素质循序渐进得到提升,最终实现每一个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N].光明日报,1978-05-11 .
  [3]李秀林,王于,李淮春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陈彦武.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对大学生“三创”能力的影响及管理创新研究[D].华南大学,2011.

上一篇:学分制背景下云南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文化构建方

下一篇:“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