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就业困境下高职学生心理的发展措施

发布时间:2015-08-29 13:42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629万人,在历史上首次突破600万大关,而当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也达到610万人。这些数字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突出。为此,高职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迫切需要得到有效疏导和缓解。
  一、高职学生心理表现的特点
  1.自卑心理
  在我国传统的升学体制中,很多人认为高职学生是学习成绩普遍不佳的一部分群体。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达不到要求,所设课程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学生所学的课程实际应用价值不大,造成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例如:当学生被问到“您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如何”时,认为“形势好,没有压力”的占2.86%,“形势较好,压力不大”的占5.71%,“形势较严峻,比较困难”的占74.29%,“形势严峻,很困难”的占17.14%。高职学生普遍对就业持不乐观态度。另外,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调查时(多项选择),当被问到“您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时,认为“性别原因”的占5.71%,“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不强”的占37.14%,“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占14.29%,“外语和计算机未过级的”占11.43%,“知识能力储备不够”的占57.14%,“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的占45.71%,“没有工作经验”的占62.86%,“信息严重不足”的占17.14%,“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占40%。可见,很多高职学生因为自身的不足而感到自卑。
  2.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实验表明,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在高职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例如:当问及“您是如何选择职业的”时,认为“选择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的占17.14%;“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占28.57%,“根据多数人的选择”去选择的占42.86%,按照其他想法去选择的占11.43%。这说明,很多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往往认知模糊,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能正确认知自己的专业。
  3.求稳心理
  很多高职学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着自卑、盲从的心理,同时又兼具求稳心理。例如:当学生被问及“您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哪类”(多选)时,认为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占25.71%,“国有企业”的占34.29%,“三资”企业的占5.71%,“民营企业”的占11.43%,“集体、乡镇企业”的占2.86%,“学校”的占5.71%,其他的占14.29%。这说明,就职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但是这类机关的门槛过高,很多人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大型国有企业,而选择那些中小企业则是一种无奈之举。这说明,那种求安稳、惧怕挑战的心理束缚着很多学生的职业选择。
  二、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就业能力的对策
  1.开展职业理想教育
  爱因斯坦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有些理想曾为我们引过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以欣然面对人生,那些理想就是——真、善、美。”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高职学生在就业时要摒弃好高骛远的心理,摆正心态,立足现实,找到职业的插入点,放眼未来。不管是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合资企业,不管是中心城市还是边远城市,不管是做管理人员还是做技术人员,都有可能发挥自身的价值,成就职业的辉煌。
  2.开展心理课程教育
  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心理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坚持“面向全体,立体覆盖”的教学理念,开设《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调试心理的方法。高职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设置要在普通心理学框架下有所拓展,在认知问题、情感困惑等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将诸如职业抗压训练等融合起来,深化心理教育的内容。
  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价值,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转化为精神财富,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
  3.开展活动渗透性教育
  高职院校要坚持“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借助文化和活动的吸引力,全面渗透职业心理教育。例如:通过校园广播、板报、校报、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举办各种技能大赛,训练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其技能迁移能力、专业发展能力;通过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短期工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活动、工作需要及自身行为的主动适应。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对职业工作的价值进行正确评价,对自身工作能力、工作状态与工作压力进行体验与认知。
  4.开展心理咨询专业性教育
  学校要不断完善心理咨询制度,积极构建发展咨询与障碍咨询相结合,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相结合,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与网络咨询相结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学习成才辅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先进的咨询理论与方法,如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放松疗法等多种技术,进行心理帮助或心理干预,解决学生学习障碍、人际敏感、情绪压力以及轻度的神经症等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开展职业指导教育
  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这种心理主要来自于高职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知模糊。例如:当学生被问及“择业过程中,您迫切需要了解单位信息有哪些”(多选)时,认为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实力和 规模”的占34.29%,“用人单位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的占60%,“用人标准和聘用条件”的占60%,“薪酬和福利”的占48.57%,“人才培训情况”的占40%,“职位信息”的占25.71%,“用人单位文化和管理体制”的占37.14%。这说明,由于高职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教师要在职业指导中分析当年的就业形势,讲清当年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和人才需求信息动向;研究职业的热冷门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位置,结合自己的学识专长、兴趣爱好和体能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另外,还有必要讲授简历的制作、求职面试的礼仪等技巧,提高学生求职的成功率。
  三、结语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青少年时期就确立了这样的理想:“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在21世纪,高职学生在职业选择时面临许多挑战,学校有必要从多维视角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心理教育,使学生克服自卑、盲从和自负心理,形成辩证思维,构建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的华丽变身,开启职场的成功之门。
  参考文献:
  [1]林友照,吴昌标.高职生就业取向与就业心理研究[J].职业,2007,(27).
  [2]管军.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8).

上一篇:古代汉语教学中民族精神的发展策略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几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