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社会重大事件教育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分

发布时间:2015-09-16 08:59

 社会重大事件主要包括国内外社会各个领域中,所发生的能够影响和改变人们生产生活和意识情感的事件,其中包括重大自然灾害,公共领域卫生及安全、标志性的社会重大活动等。社会重大事件以其传播的时效性、影响的广泛性、发展的复杂性、处理的释疑性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主体意识强的群体,对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发展的知情和参与的需求更是日益高涨。这种需求如果缺乏正确的疏导,对社会及大学生群体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依托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对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和修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直接关系到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一、把握大学生社会重大事件教育的特点,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准确把握大学生社会重大事件教育的特点是社会重大事件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在中国,大学生的社会重大事件教育的实质就是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正确认识社会重大事件的基础上,理解和认同执政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并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针对性与综合性相统一, 开拓大学生思维广域与方法
  社会重大事件教育的针对性是指其教学目标和内容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某一社会重大事件的背景、原因,以及政府为应对该事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针对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社会重大事件教育的综合性则体现在其内容设计的综合性和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方面。无论以哪一方面的社会重大事件为背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把握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形势,而不能仅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例如,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和认识“7·5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事件的实质,需要进行民族学、宗教学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理论教育。社会重大事件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方法体系的多重性必然产生其综合性的特点。
  (二)政治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社会重大事件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这是因为,对任何社会重大事件的判断和分析,以及由此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都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另一方面,社会重大事件教育也具有知识性,其教育内容既包括管理学、政治学的基础知识,也包括公共政策科学知识等。总而言之,大学生的社会重大事件教育要满足学生对各类知识的求知需求,融政治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既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又要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充实德育工作的内涵及外延
  社会重大事件教育的实践性体现在其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较密切,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科学判断形势、正确理解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实现自身行为的社会化,从而成为适应社会、建设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社会重大事件教育还具有理论性这一鲜明特征。由于社会重大事件教育的特定对象是高校学生,他们还没有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还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因此,大学生社会重大事件教育较多地是从理论的层面进行教育。这种教育的重点在于帮助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和政策体系,确立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掌握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的科学方法,其理论性特点比较突出。
  二、强化社会重大事件教育的德育载体功能,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
  (一)以社会重大事件教育为契机,将课程教学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
  纯粹的理论教育和课堂灌输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以一种自觉、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中。社会重大事件教育所具有的实践性和现实特质有利于弥补和完善传统思想教育教学的弊端,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改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社会重大事件教育的主课堂,要将那些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社会重大事件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尤其要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作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相关课程的理论重点,帮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会站稳立场,看准问题的本质。
  考虑到社会重大事件的现实性和实效性,在以规范课堂教育为主渠道情况下,还应采取一些灵活的教育方法。正如社会重大事件具有的时效性,大学生的主题教育也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同时主题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也十分有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将自己的兴趣、关注点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既避免了思想教育的单调,又便于进行针对性、灵活性的教育。以社会重大事件教育为契机,将课程教育与主题教育串联起来,既发挥了课程教育长效性和持续性的优势,又兼具主题教育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并以社会重大事件的实践性为主导,有利于形成思想明确、感染力强、学生积极性高的思想政治氛围,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以社会重大事件教育为主线,将行为培育与精神熏陶结合起来
  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精神传导的重要载体,社会重大事件为大学生确立及调整思想行为的价值取向提供了难得的试金石。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等重大社会活动的实践中,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者服务的主体,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使得他们自身的行为和价值取向获得了升华。大学生志愿者的行为和价值观应社会需求产生了一种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升华和洗涤,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激发了深层的参与精神,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将思想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信念,树立起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的道德价值立场。
 在这些社会重大事件中,大学生志愿者所形成的崇高的行为和价值取向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深刻的现实依据和实践考量。这种知行合一的社会重大事件教育机制将服务社会与大学生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从主观到客观,再从客观到主观,最后使主客观趋于统一的认识过程,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先进思想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和道德信念,全面了解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学习能力,磨炼意志力、探索力和自主、自重、公平竞争精神,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适 应社会的能力及业务工作能力,为自身发展奠定丰富的综合素质基础。
  (三)以社会重大事件教育为背景,将网络引导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社会重大事件教育越发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实际,面向当今现实;更具有紧迫的时效性,要求教师具有快速的形势判断能力。因此,如何及时有效的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和大学生思想倾向来调整思想教育的内容是目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难点。网络课堂和交流恰恰能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网络上可以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和材料进行适时地搜集汇总和更新,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真正的、事实的事件进程及走向,减少课堂叙事时间,着力进行事件分析。另一方面,单一的课堂讲授只能解决事件的主导性问题,学生思想疑难问题仍需要更深入细致的交流。网络手段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便于及时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消除社会重大事件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
  三、将社会重大事件教育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相融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地混同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强调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以期培养学生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为人处事的原则方法方面。德育工作不应只包含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同时也更注重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提高。发挥社会重大事件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多样德育功能,冲破课程教育的局限,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
  (一)树立大学生崇高的思想观念,锤炼优良品德
  大学生作为人格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和确定,积极的启迪和引导必不可少。人的思想观念是不断变化的,“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必须置身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以社会重大事件教育为代表和契机充实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他们正确的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正面性社会重大事件,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契机,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激励、鼓舞和升华的作用;负面性的社会重大事件则考验德育工作的成效,锤炼大学生的立场、态度,检验他们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通过社会重大事件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相辅相成,锤炼大学生的优良品德。
  (二)培养大学生完善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提升综合素质
  社会重大事件会触及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及思想行为方式,展现出真实的心理面貌及行为特征。如被问及负面性社会重大事件“非典”类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普遍反映其心理和精神状态都曾受到很大冲击,汶川地震后,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其行为受到一定影响,个别极端案例甚至出现惧怕恐慌不敢到处走动等反应。社会重大事件教育通过公开、及时、权威的教育和辅导,在给大学生带来心理支撑和行为榜样的同时,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心理及行为方式不断健康完善。正面性的社会重大事件则使大学生参与到广阔的社会活动中去,认识到社会的期望,体验到社会的要求,从而自觉地完善和改造自己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全面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大学生合社会性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德育工作重在校园教育,在课程设置及课外活动方面给予大学生德育发展理论及一些实践方面的指导和教育。社会重大事件教育强化了校园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接轨,充分发挥社会化教育的作用,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大学并不是终点,社会才是大学生最终将要踏入的地方,在完成道德品德及心理素质的基础之上,大学生的合社会性发展必不可少。社会重大事件教育,使大学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接触社会,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眼光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将学习知识与锻炼能力相结合,调整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理性思维分析和思考客观形势,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为今后顺利走入社会做好丰富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振宣,唐爱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重大事件教育初探[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任爱红. 中外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之比较分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91.

上一篇:国内外高校成绩评价机制的问题和策略

下一篇:试论后现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