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对策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4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实践教学 对策与建议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整合力量、加大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许多高校注重调整充实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表现在: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现象普遮存在
形式单一、讲课乏味的“满堂灌”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开放性发展,忽视学生的自我内化在政治道德社会化中的重要意义,只注重教育信息从师到生的单向流动,学生失去自主、自觉性。这种教学方式所具有的封闭性、强制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中出现口服心不服,表从里不从,甚至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厌倦心理,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WwW.lw881.com
2.马克忍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存在形式与内容的严重脱节
一些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教学时数多,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纷纷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总课时划分为“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以适应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从理论上讲,这样的教学计划可以从课时安排上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满堂灌”的倾向,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但在实际上,目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仍然局限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束之高阁。在理论教学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去,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时“课内”、“课外”的划分,实际上成了减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总时数的代名词。
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面临诸多实际困难
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教师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如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但是这些活动又常常因课时安排、经费保障以及一些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坚持。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滞后的成因分析
出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在许多高校被忽视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操作上遇到的困难。
其一,在认识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方式所具有的灌精性,使一些人陷入了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教学的认识误区
理论需要灌输。列宁曾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列宁所说的灌输,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通过系统的教育,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传播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去,用以武装头脑,启发觉悟,认清使命,并为实现自己的使命而奋斗。因此,理论灌输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方式具有灌输的特征,一些人就误以为,只要搞好课堂理论教学,就能使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他们习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大学生当作是被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容器”,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实际感受,以为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就能使学生接受并最终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稳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这种对理论灌输原则的曲解,极大地阻碍了公共理论实践教学的开展。实际上,列宁所讲的“灌输”,是启发广大群众政治自觉的、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的理论教育,决不是目前这种“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满堂灌”最多能灌输些知识,而无法解决道德情感、理想信念、行为抉择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正如列宁所说,“离开工作,离开斗争,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得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的书本知识,可以说一文不值。”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基础,也是达到理论灌输目的的必要途径。实践教学有着理论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富有实效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应该是既有灌输,又有启发,既有严谨的课堂理论教学,又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
其二,在操作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宏观性,给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众所周知,理工类课程实践教学的课堂在实验室或实习工厂。现在,有一些文科专业也尝试建立了实验实习场所,如文秘专业的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财经专业的会计实务实习基地,金融专业的模拟证券市场,法律专业的模拟法庭,等等。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或者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普遍规律,或者是经济社会的一般进程和重大事件,或者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因此,其实践教学难以在狭小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里进行,而只能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大课堂里进行。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借鉴理工类课程和一些文科专业组织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但难以照搬这些课程和专业组织实施教学的基本方法。这就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确定、内容安排和组织实施带来了一系列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课堂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堂在社会。但社会并不会自发地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堂。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有益的教育资源,也有许多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社会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课堂的前提是,任课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取舍。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宏观性和社会生活的广阔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的确定和场所的选择要比理工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困难得多。
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理工类课程在实验室和实习工厂进行的实践教学,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教学大纲或实验实习指导书。只要任课教师与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相配合,就能顺利的组织实施。以社会为课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涉及到校内、校外各个方面,又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和指导教师,单靠任课教师来组织安排是难以胜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怎样组织实施?靠哪些人来组织实施?这是目前困扰许多学校的主要问题。
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目前,理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已经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怎样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如何体现共同性和差异性?如何处理好评估指标稳定性与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尚待我们进行深人研究。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性以及由其所规定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教条而是作为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加深对所学原理的理解和把握,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二,注重实践教学,是许多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趋势。
从20世纪世界各国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趋势来看,教育模式正在由空洞的虚无缥缈的说教转向人类的社会实践,从书本转向活动,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思维和抉择能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思想信念、社会情感、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在与外在社会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产生的,实践是人的政治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更应通过实践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努力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并巩固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社会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应当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案例教学”就是常见的一种。这种教学方法选取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使理论教学贴近了社会生活。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学虽然有时能给学生亲临其境之感,但它毕竟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范围内,终究无法代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因此,案例教学虽是改进“两课“理论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并不能代替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教学是以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为前提的,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与行的统一。
2.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门别类地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基础课程。第二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这些课程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两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各有侧重,不能“一锅煮”。
实践环节的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并具有可操作性。各高校应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结合自己所任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提出加强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并组织相关课程教师协作攻关,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制订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或实践教学指导书),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有章可循,逐步趋向规范化、制度化。
3.整合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合力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单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动、利用校内外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社团活动、专题社会调查和参观考察等结合起来,与学校所在地区可供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起来,统盘考虑与设计。整合校内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逐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只要我们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而且可以缓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的困难,还可以解决组织和指导实践教学的力量不足等问题,可谓一举三得。
4.加强管理,增加投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必要保障
高校党政领导要认真贯彻教育部“三进”精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证。当前要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创造条件。
(1)教学管理上,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安排的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均应列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应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计算相应的学分。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可占相关课程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教务处要会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主管院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情况检查考核,给参加实践教学成绩合格的学生以相应的学分,并给实践教学指导者、组织者计算相应的工作量。
(2)在经费安排上,要象重视理工类课程实践教学一样,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相比,具有面广(实践活动范围广)量大(参与学生多)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相比,则工作的难度要大得多(难组织、难考核)。学校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经费的投人,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整合力量、加大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许多高校注重调整充实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表现在: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现象普遮存在
形式单一、讲课乏味的“满堂灌”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开放性发展,忽视学生的自我内化在政治道德社会化中的重要意义,只注重教育信息从师到生的单向流动,学生失去自主、自觉性。这种教学方式所具有的封闭性、强制性和单向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中出现口服心不服,表从里不从,甚至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厌倦心理,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效果。WwW.lw881.com
2.马克忍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存在形式与内容的严重脱节
一些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教学时数多,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纷纷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总课时划分为“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以适应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从理论上讲,这样的教学计划可以从课时安排上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满堂灌”的倾向,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但在实际上,目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仍然局限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束之高阁。在理论教学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去,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时“课内”、“课外”的划分,实际上成了减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总时数的代名词。
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面临诸多实际困难
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些教师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如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效果。但是这些活动又常常因课时安排、经费保障以及一些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坚持。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滞后的成因分析
出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在许多高校被忽视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操作上遇到的困难。
其一,在认识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方式所具有的灌精性,使一些人陷入了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教学的认识误区
理论需要灌输。列宁曾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列宁所说的灌输,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通过系统的教育,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传播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去,用以武装头脑,启发觉悟,认清使命,并为实现自己的使命而奋斗。因此,理论灌输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
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方式具有灌输的特征,一些人就误以为,只要搞好课堂理论教学,就能使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他们习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把大学生当作是被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容器”,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实际感受,以为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就能使学生接受并最终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稳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这种对理论灌输原则的曲解,极大地阻碍了公共理论实践教学的开展。实际上,列宁所讲的“灌输”,是启发广大群众政治自觉的、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的理论教育,决不是目前这种“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满堂灌”最多能灌输些知识,而无法解决道德情感、理想信念、行为抉择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正如列宁所说,“离开工作,离开斗争,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得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的书本知识,可以说一文不值。”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基础,也是达到理论灌输目的的必要途径。实践教学有着理论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富有实效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应该是既有灌输,又有启发,既有严谨的课堂理论教学,又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
其二,在操作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宏观性,给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众所周知,理工类课程实践教学的课堂在实验室或实习工厂。现在,有一些文科专业也尝试建立了实验实习场所,如文秘专业的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财经专业的会计实务实习基地,金融专业的模拟证券市场,法律专业的模拟法庭,等等。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或者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普遍规律,或者是经济社会的一般进程和重大事件,或者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因此,其实践教学难以在狭小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里进行,而只能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大课堂里进行。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借鉴理工类课程和一些文科专业组织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但难以照搬这些课程和专业组织实施教学的基本方法。这就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确定、内容安排和组织实施带来了一系列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课堂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堂在社会。但社会并不会自发地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堂。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有益的教育资源,也有许多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社会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课堂的前提是,任课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取舍。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宏观性和社会生活的广阔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的确定和场所的选择要比理工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困难得多。
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理工类课程在实验室和实习工厂进行的实践教学,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教学大纲或实验实习指导书。只要任课教师与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相配合,就能顺利的组织实施。以社会为课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涉及到校内、校外各个方面,又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和指导教师,单靠任课教师来组织安排是难以胜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怎样组织实施?靠哪些人来组织实施?这是目前困扰许多学校的主要问题。
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目前,理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已经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怎样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如何体现共同性和差异性?如何处理好评估指标稳定性与实践活动的创新性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尚待我们进行深人研究。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性以及由其所规定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教条而是作为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加深对所学原理的理解和把握,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二,注重实践教学,是许多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趋势。
从20世纪世界各国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趋势来看,教育模式正在由空洞的虚无缥缈的说教转向人类的社会实践,从书本转向活动,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思维和抉择能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思想信念、社会情感、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在与外在社会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产生的,实践是人的政治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更应通过实践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努力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并巩固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社会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三,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应当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案例教学”就是常见的一种。这种教学方法选取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使理论教学贴近了社会生活。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学虽然有时能给学生亲临其境之感,但它毕竟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范围内,终究无法代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因此,案例教学虽是改进“两课“理论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并不能代替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教学是以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为前提的,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与行的统一。
2.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门别类地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基础课程。第二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这些课程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这两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各有侧重,不能“一锅煮”。
实践环节的设计应体现时代性、并具有可操作性。各高校应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结合自己所任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提出加强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案,并组织相关课程教师协作攻关,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制订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或实践教学指导书),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有章可循,逐步趋向规范化、制度化。
3.整合学校、社会的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合力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单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动、利用校内外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社团活动、专题社会调查和参观考察等结合起来,与学校所在地区可供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起来,统盘考虑与设计。整合校内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逐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只要我们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而且可以缓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的困难,还可以解决组织和指导实践教学的力量不足等问题,可谓一举三得。
4.加强管理,增加投入,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必要保障
高校党政领导要认真贯彻教育部“三进”精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证。当前要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创造条件。
(1)教学管理上,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安排的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均应列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应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计算相应的学分。一般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可占相关课程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教务处要会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主管院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情况检查考核,给参加实践教学成绩合格的学生以相应的学分,并给实践教学指导者、组织者计算相应的工作量。
(2)在经费安排上,要象重视理工类课程实践教学一样,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相比,具有面广(实践活动范围广)量大(参与学生多)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相比,则工作的难度要大得多(难组织、难考核)。学校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经费的投人,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热门论文
- 浅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对策与建议
- 浅议提高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针对性与实效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主体建设的几点思
- 浅议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
- 试论高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 简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
- 浅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思考
- 浅析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政党
- 对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教学的反思
- 浅析对话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分析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