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4
论文摘要:文章概述了团队和团队精神,阐述了团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团队;团队精神;培养对策
1、引言
现代科技高度分工又高度整合,在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时代,团队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无论是生产还是研究,人们面临的问题都日益复杂,而且往往包含着多学科意义的内容,因此,单靠一个人很难胜任,而是需要多种人才通力合作,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优秀的人才,不仅自身素质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团队伙伴的合作契合程度高,以及配合别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中国企业人才的重要特征。为了让当代学生让能够尽早适应企业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作为大学教育者,要结合实际,从让当代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缩短当代大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就业之间的差距,使当代学生学会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团队精神的优秀人才。
2、团队及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2.1团队的概述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团队凝聚力强、合作程度高、成员贡献意识强,团队工作效率比一般群体高,在团队中人们的心情也比较愉快。
2.2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团队精神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而言:首先,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为团队的成功而喜悦,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会义无返顾地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宁愿牺牲私利。其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对方视作“一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相互依存、荣辱与共:一是互敬互重,待人礼貌谦逊;二是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在发生冲突时,求同存异;三是彼此信任,待人以诚,相互深信不疑;四是相互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协作、共同提高,在生活上彼此关心。再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争取对成员的全方位投入,培养成员的责任感,让成员参与管理、共同决策。不但让成员发挥其体力,还运用其脑力和心力,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团队成员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干事积极主动,不仅尽职尽责,而且尽心尽力,认真勤勉,充满活力。
3、团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
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
3.1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3.2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3.3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eds(电子资讯)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约翰-宜根)先生在江西先锋软件学院作的《从eds的发展看it业的未来》演讲中建议大学生在学好软件的同时,必须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他说在it这个行业,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4、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4.1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前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体状况如何呢?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不足,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较差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4.1.1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生表现出合作、团结不够,纪律观念不强。相反,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义问题却比较突出,如看问题只从自我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在处理事情时,对自己有利的就做,对自己无利的就不做,利大就做,利小就不做。不少学生往往不能从大局出发,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造成了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4.1.2不少学生不愿意主动与同学、老师沟通和交往
有的同学把市场经济的金钱原则与竞争原则泛化拓展到日常生活领域。在人际交往与合作中,也以此为原则,不注意师生、同学之间感情的培养,轻义重利;或者以经济状况的贫富为标准,富则相交,贫则相离,与己有利则亲近,无利则过于疏远,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交往关系上过于淡漠。
4.1.3不少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够
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开展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主动参加活动,是能从中得到锻炼且有所收获的。但是,从现在的团、学干部的体会来看,很多团、学干部普遍感到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远不如以前顺利,这其中除了社会的和工作方法的原因之外,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国内外时事和校内外大事的关注不够,校院(系)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大,社团活动的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强等等,程度不同地反映出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动参与意识不够。
4.1.4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个人发展轻社会合作的倾向
大学生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和自主性,喜欢我行我素,习惯于自己奋斗,不大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他们往往缺乏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缺乏应有的负责态度。
4.2、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4.2.1重智育轻德育的结果
由于大学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大学教育者和学生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教育者为了培养更专业化的人才,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总是专注于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问题,而不太关注合作、奉献等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在片面的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更加关注掌握那些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胜利的“硬本领”,比如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等。并且,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合作只是竞争获得胜利后的事情。大众传媒不断渲染着、传递着通过激烈竞争而成为精英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成者为王”的故事,大学生们成天生活在这样的信息之中,自然就很难坦然地思索合作、奉献之类的价值观了。
4.2.2大学生自身时竞争与合作关系认识的偏差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是相互作用的两种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学习上、生活上充满了竞争,在能力培养和就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往往过多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了合作中的竞争,忽视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中的双赢。
4.2.3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居多。关于独生子女现象,早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用所谓的“四二一综合症”,所谓的“小皇帝”之类的话语,来形容独生子女现象,表达人们对计划生育制度下的独生子女现象的某种忧虑。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大学生尤为有意义。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也就是说,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往往使得其自我中心意识更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4.2.4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我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更迭时期,人们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偏差往往使他们失落、焦虑。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问题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如果大学生将同伴单纯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就必然会阻碍与别人正常的交往。
5、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对策
5、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对团队精神的培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实践着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这要求大学教育要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内容全面、系统,理论性强,其内容的设定,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来确定的。因此,在课改中,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课改内容及时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增添新的章节,如可把现有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章节扩展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的培育”,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堂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如知名教授、航天员、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等等,以他们成功的事例以及真人真事启迪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当代大学生培育团队精神的自觉性。
5、2引导当代大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
大学校园中,一项集体活动从发起到结束的过程,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
5.3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理论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高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加强或增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来学校进行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分析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团队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当代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相关信息,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有利的渠道,结合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当代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当代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养成团队精神。
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引领个体在集体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之下发奋成才。换言之,作为在校期间最为基本的班集体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人分析班级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与班干部一道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和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强化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5.5增强团队凝聚力
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5.6营造和谐的环境
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3.6开展好团队的活动。
5.6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
当代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当代大学生社团还处于初级阶段,当代大学生团队的出现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发展一些当代大学生团队,通过规划来体现教育的目的与计划性,如可以积极开展“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文化素质学分制”的实践活动,设定、扶持、发展一批当代大学生社团,以当代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及其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研究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5、6、1开展大型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比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组织团队外出调研、为商家促销、承办学院和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6、2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学生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5、6、3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6、4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竞赛活动
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沃特杯三人篮球对抗赛、乒乓球联赛、羽毛球联赛、校园长跑及环湖长跑比赛,打字比赛、英语理事会的朗读、演讲及经典老歌大赛、软件开发比赛、硬件装机培训、diy攒机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电脑维修服务、书画展等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活动,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要参加,当拉拉队,为参加的同学比赛出谋划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6、结语
进行团队精神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者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重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并在现实中落到实处,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国才.团队建设建与领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会娟.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3】任小晴.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4】杨志君.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
【5】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6】刘杰.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2011(5)
【7】崔昌华,李海朋,姚天增,罗小云.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现状及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09(6).
【8】龚兴雷.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三步曲【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9).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团队;团队精神;培养对策
1、引言
现代科技高度分工又高度整合,在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时代,团队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无论是生产还是研究,人们面临的问题都日益复杂,而且往往包含着多学科意义的内容,因此,单靠一个人很难胜任,而是需要多种人才通力合作,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优秀的人才,不仅自身素质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团队伙伴的合作契合程度高,以及配合别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中国企业人才的重要特征。为了让当代学生让能够尽早适应企业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作为大学教育者,要结合实际,从让当代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缩短当代大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就业之间的差距,使当代学生学会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团队精神的优秀人才。
2、团队及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2.1团队的概述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团队凝聚力强、合作程度高、成员贡献意识强,团队工作效率比一般群体高,在团队中人们的心情也比较愉快。
2.2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概述
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团队精神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而言:首先,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团队成员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由衷地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尽心尽力。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无限的忠诚,决不允许有损害团队利益的事情发生,并且极具团队荣誉感,为团队的成功而喜悦,为团队的困境而忧虑。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时,团队成员会义无返顾地采取团队利益优先的原则,个人服从团队,宁愿牺牲私利。其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团队成员彼此把对方视作“一家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他们相互依存、荣辱与共:一是互敬互重,待人礼貌谦逊;二是相互宽容,容纳各自的差异,在发生冲突时,求同存异;三是彼此信任,待人以诚,相互深信不疑;四是相互帮助,在学习上互相协作、共同提高,在生活上彼此关心。再次,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尽心尽力。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努力争取对成员的全方位投入,培养成员的责任感,让成员参与管理、共同决策。不但让成员发挥其体力,还运用其脑力和心力,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团队成员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干事积极主动,不仅尽职尽责,而且尽心尽力,认真勤勉,充满活力。
3、团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作用和意义
培育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心灵,而且也推动了学校长效有序地发展。
3.1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已成为当代教育者们所形成的共识。社会也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作为人员是否录用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能力来解决重大问题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体大脑”,而创新人才将以一种团队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时代要求个体在具备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与他人合作的协作能力。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必将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3.2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
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班集体文化因素,它要求全班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班长、室长、或者是无任职学生,将每个成员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完善的制度、学校配套的管理措施,使所有学生成员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班集体的学习目标而奋斗。
3.3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4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eds(电子资讯)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约翰-宜根)先生在江西先锋软件学院作的《从eds的发展看it业的未来》演讲中建议大学生在学好软件的同时,必须掌握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他说在it这个行业,团队精神与技术水平将显得同样重要。
4、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4.1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前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整体状况如何呢?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不足,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较差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4.1.1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生表现出合作、团结不够,纪律观念不强。相反,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主义问题却比较突出,如看问题只从自我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在处理事情时,对自己有利的就做,对自己无利的就不做,利大就做,利小就不做。不少学生往往不能从大局出发,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造成了不少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
4.1.2不少学生不愿意主动与同学、老师沟通和交往
有的同学把市场经济的金钱原则与竞争原则泛化拓展到日常生活领域。在人际交往与合作中,也以此为原则,不注意师生、同学之间感情的培养,轻义重利;或者以经济状况的贫富为标准,富则相交,贫则相离,与己有利则亲近,无利则过于疏远,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交往关系上过于淡漠。
4.1.3不少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够
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开展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主动参加活动,是能从中得到锻炼且有所收获的。但是,从现在的团、学干部的体会来看,很多团、学干部普遍感到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远不如以前顺利,这其中除了社会的和工作方法的原因之外,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国内外时事和校内外大事的关注不够,校院(系)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大,社团活动的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强等等,程度不同地反映出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动参与意识不够。
4.1.4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重个人发展轻社会合作的倾向
大学生在成长、发展历程中,比较注意自己的个性张扬,从依赖性逐步转向独立性和自主性,喜欢我行我素,习惯于自己奋斗,不大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他们往往缺乏与社会、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缺乏应有的负责态度。
4.2、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4.2.1重智育轻德育的结果
由于大学专业教育定位的偏差,大学教育者和学生一直比较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性。教育者为了培养更专业化的人才,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总是专注于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问题,而不太关注合作、奉献等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在片面的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更加关注掌握那些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胜利的“硬本领”,比如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等。并且,求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合作只是竞争获得胜利后的事情。大众传媒不断渲染着、传递着通过激烈竞争而成为精英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成者为王”的故事,大学生们成天生活在这样的信息之中,自然就很难坦然地思索合作、奉献之类的价值观了。
4.2.2大学生自身时竞争与合作关系认识的偏差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的,不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为实现共同利益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合作,是相互作用的两种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与合作成为现代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学习上、生活上充满了竞争,在能力培养和就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在对待竞争与合作的问题上,往往过多强调和倚重竞争,轻视了合作中的竞争,忽视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中的双赢。
4.2.3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膨胀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居多。关于独生子女现象,早在十几年前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用所谓的“四二一综合症”,所谓的“小皇帝”之类的话语,来形容独生子女现象,表达人们对计划生育制度下的独生子女现象的某种忧虑。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作为独生子女的这部分大学生尤为有意义。这是因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也就是说,由于独生子女基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往往使得其自我中心意识更易膨胀,因而更缺乏与人团结协作的主动性。
4.2.4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我国社会正处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更迭时期,人们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偏差往往使他们失落、焦虑。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问题造成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如果大学生将同伴单纯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就必然会阻碍与别人正常的交往。
5、培养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对策
5、1通过教学活动,特别是“两课”,充分发挥思想理论课对团队精神的培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任务的实现,都实践着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这要求大学教育要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内容全面、系统,理论性强,其内容的设定,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来确定的。因此,在课改中,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教育理念的转变,课改内容及时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增添新的章节,如可把现有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章节扩展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的培育”,以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堂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内外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如知名教授、航天员、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等等,以他们成功的事例以及真人真事启迪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为当代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当代大学生培育团队精神的自觉性。
5、2引导当代大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
大学校园中,一项集体活动从发起到结束的过程,往往是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应经常交换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关心,在交往中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团队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互助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互助活动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内涵,从而自觉摒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作风。
5.3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举行各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思想政治讲座、座谈会、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专家理论讲解、事例展示、互动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它们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
高校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讲座或专题教育。在相关课程中加强或增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来学校进行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分析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团队精神方面的不足,向当代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相关信息,讲团队精神在创业实践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有利的渠道,结合对人才的社会需求,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指导,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不是与生俱来,必须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当代大学生传授、宣传或由当代大学生自身有系统地学习团队精神的基本理论,逐步养成团队精神。
5.4用合作的目标引领当代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
马卡连科说:“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因为集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为每个个体的成长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引领个体在集体目标和共同价值观之下发奋成才。换言之,作为在校期间最为基本的班集体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单位,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班级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认同,产生一体感和归属感,集体意识增强,同时,也易促进班级全体成员迸发行动的力量,最大限度地为集体目标共同努力,从而产生团队精神。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人分析班级的问题和学生的需要、愿望及能力,与班干部一道发动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符合实际和鼓舞人心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安排好各项工作,经常督促检查目标的落实情况,强化目标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5.5增强团队凝聚力
人们的心理凝聚力是团队精神集中表现的心理要素。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凝聚力,就没有团队精神,也就没有团队。有了强凝聚力的群体,就有了团队。因此要全面协调团队成员的心理关系,调节好团队成员的经济利益,协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成员的归属感,融洽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的心理关系,进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5.6营造和谐的环境
人才的培养与环境密切相关。要努力营造一个充分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团队内的冲突,把个人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建立团队与高校其他组织的有效联系,妥善处理学校和社会的复杂关系,增进班与班、系与系之间的横向沟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新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运用团队的智慧,增进团队思维的敏感度。3.6开展好团队的活动。
5.6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好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
当代大学生社团是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当代大学生社团还处于初级阶段,当代大学生团队的出现有很强的自发性。因此,高校可以有计划地发展一些当代大学生团队,通过规划来体现教育的目的与计划性,如可以积极开展“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文化素质学分制”的实践活动,设定、扶持、发展一批当代大学生社团,以当代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及其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有力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研究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的组建、成长需要的是一些有相同爱好、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精神、良好团队精神、较强的自律性的学生来发展起来的。比如一些发明创造类社团,仅仅一个人的创意可能不是完美的,即使有好的创意,仅靠个人也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社团成员组织分工、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5、6、1开展大型团队活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比如,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组织团队外出调研、为商家促销、承办学院和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6、2加强班级建设,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学生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管理单位,通过抓好班级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中能彼此关心,互相爱护,树立自信。学生个人在遇到困难挫折时能从班集体中获得帮助和慰藉,取得成绩时能从集体中得到承认和肯定,完成团队精神的内化。
5、6、3正确引导社团活动,强化团队意识
大学的社团组织较多,一般都有几十个,这些社团大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其成员对群体的情感倾向性较高。社团的指导教师要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利用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6、4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竞赛活动
班团组织要积极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沃特杯三人篮球对抗赛、乒乓球联赛、羽毛球联赛、校园长跑及环湖长跑比赛,打字比赛、英语理事会的朗读、演讲及经典老歌大赛、软件开发比赛、硬件装机培训、diy攒机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电脑维修服务、书画展等实用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专业比赛活动,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没有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要参加,当拉拉队,为参加的同学比赛出谋划策,以增加全班的凝聚力。
6、结语
进行团队精神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者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重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并在现实中落到实处,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国才.团队建设建与领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李会娟.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3】任小晴.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4】杨志君.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
【5】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6】刘杰.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2011(5)
【7】崔昌华,李海朋,姚天增,罗小云.高校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现状及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09(6).
【8】龚兴雷.高职院校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三步曲【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