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灌输原理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灌输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灌输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坚持灌输原理,必须正确理解灌输原理,纠正对灌输理论认识上存在的一些偏差。
“灌输原理”是指“无产阶级必须有目的、有计划、不断地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内容的教育,使其接受马克思主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自觉地意识到自己阶级的历史使命,从而把无产阶级的行为由自发变为自觉”。其核心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不会自发地在人们头脑中产生,需要有意识地加以灌输。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结合俄国工人运动的现状,针对经济派鼓吹的“自发论”,提出“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必须给工人灌输政治知识。在《怎么办》一书中,列宁详细论证了灌输原理,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的确立必须依靠灌输,因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自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灌输原理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的应用,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
一、正确理解灌输原理
这里的“灌输”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迫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灌输原理包含了灌输主体、灌输客体、灌输方法和灌输内容等,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而系统的理论。
关于灌输主体—教育者,列宁指出:“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分,又以宣传员的身分,既以鼓动员的身分,又以组织者的身分。”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组织能力,科学地运用教育方法。
关于灌输客体—受教育者,列宁指出:工程师承认共产主义所经历的途径将不同于过去地下宣传员和著作家,他们将通过自己那门科学所达到的成果来承认共产主义,农艺师将循着自己的途径来承认共产主义,林学家也将遵循自己的途径来承认共产主义。“社会民主党人的理论工作,应当研究各个阶级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一切特点”。这就要求灌输主体对灌输客体要有充分的了解,结合灌输客体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列宁同时指出,在传达这种思想时,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并要借助于日常生活中受教育者所知道的事实;培养共产主义青年,决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不能强迫农民接受社会主义,而只能靠榜样的力量,靠农民群众对日常实际生活的认识。很显然,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原理”,在方法上不是机械式、填鸭式的理论灌输;内容上也不仅仅是灌输一些空洞的理论和概念,而是要求结合灌输客体熟悉或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理论灌输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一种相对隐蔽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灌输客体进行理论灌输。
正确地理解并运用列宁的灌输原理,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水平和效果,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原理,必须纠正对灌输理论认识上存在的一些偏差。
1.灌输不是单向的说教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实施的单向说教,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的互动。
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中,教师作为灌输主体,是理论教育的组织者、设计者和领导者,起着主导作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时,教师应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牢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形成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帮助、激励的基础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引导学生道德的发展方向。
新形势、新环境下,作为灌输客体的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单向的灌输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中,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首先,教师应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下,学生有被老师尊重的感觉,能主动配合老师实施教育计划,完成教育任务。其次,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成为主角,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这不但能满足学生实现自我的心理需要,还会增强学生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对教育信息的感知和认同,有助于学生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使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
2.灌输方式多样化
教育者应通过启发觉悟、言传身教,或是组织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等多种方式影响受教育者,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的目的。
课堂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的组织设计者,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或是借助现代教育手段、组织学生观看影像资料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者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团队活动,如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育人的重要功能,优秀的校园文化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各种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努力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教师正面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教师的“言传”固然重要,“身教”的作用更不可轻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获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也是广泛、深刻、持久的。这就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牢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及广博的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以品格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和影响学生,这种影响更容易感染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
3.灌输内容科学化、具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来源于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千古不变的教条,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作出客观、辩证和科学的解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大学生思想与学业实际,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和关注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等,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大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通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实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坚持灌输原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的原理,虽然产生于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同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相比,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证明,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仍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所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灌输原理。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人的活动,是帮助人们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因此,坚持灌输原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是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实行改革开放的,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国要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同时又必须坚决抵制从各种渠道渗透进来的西方腐朽思想文化。要战胜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科学的社会理想。然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日益多样化,思想文化领域亦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意识形态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往支撑人们精神信念的伦理纲常和价值观念逐渐暗淡下去;随着改革的深人,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乘虚而人;拜金主义、见利忘义、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人际关系淡漠……社会道德规范的底线承受着严重的挑战。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不足,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具有不成熟性和不完善性,他们不仅仅通过学校接受新的信息,也随时接受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种信息,其中既有正面的教育信息,也有不少负面的信息,国际国内社会不良风气会对他们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灌输原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灌输,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引导,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于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加快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种文化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我国文化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思想道德是科学文化的方向和灵魂,政治思想是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四有”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坚持理论灌输,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障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
当前,坚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灌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因为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今天的大学生能否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自发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呢?显然不会。因为,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自觉的理论创造活动的产物,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产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会自发地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加以灌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认同感,调动他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定他们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
“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灌输。
新形势、新环境下,作为灌输客体的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单向的灌输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中,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首先,教师应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下,学生有被老师尊重的感觉,能主动配合老师实施教育计划,完成教育任务。其次,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成为主角,使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这不但能满足学生实现自我的心理需要,还会增强学生自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对教育信息的感知和认同,有助于学生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将社会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使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
2.灌输方式多样化
教育者应通过启发觉悟、言传身教,或是组织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等多种方式影响受教育者,以达到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的目的。
课堂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的组织设计者,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或是借助现代教育手段、组织学生观看影像资料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者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团队活动,如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育人的重要功能,优秀的校园文化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各种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努力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教师正面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教师的“言传”固然重要,“身教”的作用更不可轻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获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也是广泛、深刻、持久的。这就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牢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及广博的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以品格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和影响学生,这种影响更容易感染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接受传递给他们的信息。
3.灌输内容科学化、具体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来源于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千古不变的教条,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作出客观、辩证和科学的解释。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大学生思想与学业实际,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和关注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等,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大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通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实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坚持灌输原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的原理,虽然产生于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同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相比,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证明,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仍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所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灌输原理。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人的活动,是帮助人们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核心,是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因此,坚持灌输原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是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实行改革开放的,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国要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先进文化成果,同时又必须坚决抵制从各种渠道渗透进来的西方腐朽思想文化。要战胜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科学的社会理想。然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日益多样化,思想文化领域亦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意识形态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往支撑人们精神信念的伦理纲常和价值观念逐渐暗淡下去;随着改革的深人,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乘虚而人;拜金主义、见利忘义、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人际关系淡漠……社会道德规范的底线承受着严重的挑战。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不足,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具有不成熟性和不完善性,他们不仅仅通过学校接受新的信息,也随时接受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种信息,其中既有正面的教育信息,也有不少负面的信息,国际国内社会不良风气会对他们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灌输原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灌输,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引导,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对于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加快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种文化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我国文化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思想道德是科学文化的方向和灵魂,政治思想是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四有”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坚持理论灌输,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障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
当前,坚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灌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因为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今天的大学生能否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自发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呢?显然不会。因为,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自觉的理论创造活动的产物,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产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会自发地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加以灌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认同感,调动他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定他们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
“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灌输。
热门论文
- 浅析灌输原理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 试析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
- 关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 试析高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浅析
- 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络灌输
-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网络灌输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培养
- 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 浅析坚持灌输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 试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灌输论的反思
- 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
-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
-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