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5
论文摘要:实行研究型教学是新时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国外一流大学的研究型教学实践证明,适合高校教学特,最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赢得大学生们的喜欢.而且还能够很好地完成理论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培养出素质全面的优秀大学生。因此,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践,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必将有所裨益。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
一、实行研究型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趋势
1.实行研究型教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美国原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最令哈佛大学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个总统,培养了36个诺贝尔获得者,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的良好的、充分的发展环境。积极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就必然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生革命性转变,实行与创新性教育相适应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2,实行研究型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002年7月,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在北京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指出,国内大学学生教育培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他们往往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应付考试的本领不错,但写起论文来往往不如人家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这里,潘校长所讲的教学模式就是目前我们不少高校在教学实践中仍然采用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具有能够传授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便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成本低和可批量实施的优点,但这种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由于过分倚重于教师的作用,因而,普遍存在着重理论体系阐述,轻现实问题研究;重理论知识传播,轻学生能力培养;重教师的单向教育,轻师生的双向交流沟通等问题。其教学效果也由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大受影响,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学生记得手酸”,“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这种尴尬教学现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行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3,实行研究型教学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教教相长、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关心社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对于这样的教学对象,即使是权威的专家和教授,也不可能对所有理论和实践问题都给出令所有学生都满意的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动手、动脑培养他们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研究生”的生活,并通过“研究”使他们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从而促进教教相长、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4.实行研究型教学也符合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特征
高校学生,一方面,正处于从青年向成年期过渡的转折时期,生理机能、心理智能趋向成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品格逐渐形成;另一方面,学习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式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以及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这些特点使得高校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而研究型教学正好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上述学习和tl,理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
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以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研究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开展教学的教学模式。就一般程序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步骤: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兴趣和爱好确定选题;二是选题确定后,学生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和互联网等各种途径查阅、搜集资料,自主开展研究,撰写研究论文;三是论文完成后,学生们首先在学术小组内开展研讨,对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四是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范围内进一步展开研讨,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五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要进行全面评价,还要介绍和补充相关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有的学者也把这一教学模式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2.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在教学目标上,研究性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
(2)在师生关系上,研究型教学过程由“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师生的关系由“主动一被动”的单向关系变成了“主动一主动”的双向关系。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实现的。
(3)在教学内容上,研究型教学立足于具体问题的研究与解决,除了教材和教师能够提供一部分现成的内容外,绝大多数内容要靠学生自己在各种社会资源中寻找。
(4)在教学形式上,教学形式由教师和学生协商决定,或讲授,或自学,或实践调查;或撰写研究论文,或撰写调查报告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5)在教学过程和结果方面,研究型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主动地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从而树立正确世界观、培养起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加强能力的培养是各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中外许多一流大学围绕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实施研究型教学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研究型教学一国外一流大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在国外,象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以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都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关键之一是要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促使他们能力的不断提高。
以美国高校为例,虽然美国高校83%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渗透着研究型教学的方法。
(1)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美国学者普遍认为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时,能学到更多东西,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在美国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非常盛行。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讨论课是美国高校教学的基本课程之一。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美国的许多高校不仅把“科学研究方法”当作大学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来开设,而且从学生一入学起,就让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从事一些科研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即使是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也是煞费苦心地使作业题目具有研究探索的价值,极力反对学生在做作业时照抄照搬某书某人的观点,强调学生在大量翻阅参考资料、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为此,美国许多高等学校都为大学生从事科研创造有利的条件,如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让学生免费使用学校的计算机系统,实验室每天24小时向学生开放等。
由于美国许多高校能够将研究型教学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因而美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能力水平普遍较高,这在国际上也是被普遍承认的。
2.研究型教学——国内一流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推出“211工程”建设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一些重点大学都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大学的目标,并且在教育改革方面都形成了很多新的思路,找到了很多创新性的方法。特别是在加速实现从单向知识传授的传统型教学向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教学的转变方面已取得共识。在推动教学改革,实施研究型教学方面,清华大学起步最早,认识也最为深刻。
清华大学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就是通过“创新性教育”、“研究型教学”,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清华大学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要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教学形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教学氛围要有浓烈的研究气氛。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建立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操作上,清华大学选择了200多门课程开展研究型讨论式教学;在课程考核方面,全面推广小组研究、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考试等方式;创造性地建立了“数码印刷工作室网站”,使师生交互式的网络教学得到快速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清华大学于1996年就开始实施了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即srt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项目,“以我为主”,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方案、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的独立能力训练。除此之外,清华大学的各种学科竞赛也是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有效载体。清华大学在实施“寓学于研”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启迪学生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应变能力的教育新机制。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流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研究型教学实践和探索的经验基础上,努力构建能够适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际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教学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是:(1)主体性原则。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使其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2)开放型原则。研究型教学就其内容来说,是开放的。进行研究型教学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和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因特网采集最新的信息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从课堂向课外延伸。
(3)研究性原则。研究型教学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以及基于真实任务进行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去科学研究,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过程。
(5)创新性原则。开展研究型教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开展创新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流程设计
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下,为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能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得体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准备环节:学会自学。开展“研究型”教学,必然要大大减少教师课堂教学时间,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在课前,要通过自学教材和适当借阅一定量的参考资料,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做到基本的掌握和理解。为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善于使学生保持高昂而持久的自学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自学计划。内容包括:①自学内容要达到的识记目标;②相关知识的收集整理;③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能力目标;④提供相关的参考或工具类书籍。同时,还必须以相应的评价机制来督促和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推动其自学过程的有序和高效。
(2)主导环节:教师的课堂设计。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周密设计和有效调控,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高效、有序。教师的课堂设计,主要包括:①研究课题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理论性、政策性强的特点,以及学生对学科所要求的相关知识的匮乏,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课题的选择,既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又要对基础性的、典型的和重点的知识问题有所侧重。②疑难解析。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十分广泛,而学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材料的限制和社会经历等又很缺乏,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在自学、研究过程中对许多概念、理论理解不深或理解模糊,这必然会直接影响着“研究过程”的展开和深入。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及时进行疑难解析,帮助学生搬掉“拦路虎”。③创设课堂研究氛围,控制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课堂的研究气氛,适当介绍一些不同角度问题研究的新观点,打破学生思维定势,使学生能够在不受拘束的环境下,积极思考,获取新知。当然,教师也要善于控制教学进行的节奏。
(3)中心环节:学生的主体探讨。学生自主地对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探讨,阅读相关的知识信息,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开展主体研究,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
一是课题材料的阅读。课题研究材料的阅读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一般来说,材料越丰富,学生研究的余地越大,但考虑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限制性因素,课题材料的阅读应注重教材所提供的资料,使问题的研究更有针对性。二是观点的论证。学生们通过材料阅读~归纳概括~比较分析一理论推演一形成基本的观点。这不仅大大加深了他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在尝试运用各种基本研究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基本的方法转化为能力。三是问题讨论。在课堂上,学生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展开讨论。这既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更全面地把握基本知识,加深他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会使学生兴趣激增,大脑思维空前活跃,有利于新的问题、新观点产生,从而实现教材知识外的“增殖”。
(4)反馈环节:建立研究型教学评估机制。评估是检查教学质量的基本形式,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需要有一个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评估机制来加以评价。对研究型教学质量的评估检查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要建立由专家、领导、学生、专业教师、授课教师相结合的“五维评估”体系,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估;--是要改变课程考试“一支笔”(笔试)的“唯一”方式,全面推广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操作性考核等考核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考核评估考核的实施既要客观、公正,也要具有灵活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研究型教学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树立起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且还包括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交给学生。其次,要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胜任对研究型教学的有效指导,必须具有丰富、多元的知识结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依照一成不变的教材一般化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使中能够处于学科的前沿。再次,要具有相当的科研素质。课程讲授内容的精选、开放式与综合型问题的设计、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科学研究、把握学科基础与发展的联系等,都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科研素质。只有具备了相当科研功底的课程教师才有可能自觉地把创新意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才有能力营造出研究性教学、创新性思维的氛围。因此,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一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作支撑。
(2)研究型教学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即教学内容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转变。由于教材内容相对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来说,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尊重统一教材基本精神和要求的前提下,应主动剔除过时的内容和在实践中发现的错误,及时引进、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新信息等新的教学内容,把封闭的教材变为开放的教材,把积淀凝固的“知识库”变为富于生命力的“知识流”。同时,教学方式也要根据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特点,实现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3)实现系统教学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将系统教学与专题研究结合起来,既要照顾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又要对学生关注的问题、现实性较强的问题以及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一般来说,教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应该先做一简单而系统的综述,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然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在对教材内容做到基本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专题研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和文献,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收集,独立写出专题报告,最后课上答辩或讨论,并由教师做出点评。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1.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 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忽视都会犯舍本逐末的错误。“空中楼阁式”的研究是不可取得。
2.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长期来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开展研究型教学,需要教师善于同学生们进行沟通,逐步引导、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浓厚兴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走向“主动”的学习和研究。
3。注意“量”和“度”的把握 研究目标确定要有针对性,对重点、热点知识,学术界有一定争议的疑点知识开展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准备过程都要充分,并且要保证研究要有一定的深度。
4.教师是研究的“主导” 能自始至终地控制课堂节奏,考虑和应付突发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研究初期,教师还可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方法的示范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研究能有序深入。
5.研究型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开放性 而这种开放型既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又由于不按教材的体系讲,使学生一时很难抓住重点,系统地把握知识结构,而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因此,教师必须要处理好研究型教学法如何与教材相连接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必须及时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对问题认识的深入,及时加以引导。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
一、实行研究型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趋势
1.实行研究型教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美国原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最令哈佛大学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个总统,培养了36个诺贝尔获得者,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的良好的、充分的发展环境。积极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就必然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生革命性转变,实行与创新性教育相适应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2,实行研究型教学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002年7月,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在北京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指出,国内大学学生教育培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他们往往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应付考试的本领不错,但写起论文来往往不如人家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在这里,潘校长所讲的教学模式就是目前我们不少高校在教学实践中仍然采用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具有能够传授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便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成本低和可批量实施的优点,但这种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由于过分倚重于教师的作用,因而,普遍存在着重理论体系阐述,轻现实问题研究;重理论知识传播,轻学生能力培养;重教师的单向教育,轻师生的双向交流沟通等问题。其教学效果也由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大受影响,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学生记得手酸”,“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这种尴尬教学现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行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3,实行研究型教学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教教相长、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关心社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对于这样的教学对象,即使是权威的专家和教授,也不可能对所有理论和实践问题都给出令所有学生都满意的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动手、动脑培养他们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研究生”的生活,并通过“研究”使他们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得到夯实,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地锻炼,从而促进教教相长、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4.实行研究型教学也符合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特征
高校学生,一方面,正处于从青年向成年期过渡的转折时期,生理机能、心理智能趋向成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品格逐渐形成;另一方面,学习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式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以自学为主以及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这些特点使得高校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不迷信权威,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而研究型教学正好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上述学习和tl,理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
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以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研究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开展教学的教学模式。就一般程序而言,这种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个步骤: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兴趣和爱好确定选题;二是选题确定后,学生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和互联网等各种途径查阅、搜集资料,自主开展研究,撰写研究论文;三是论文完成后,学生们首先在学术小组内开展研讨,对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四是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范围内进一步展开研讨,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五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要进行全面评价,还要介绍和补充相关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有的学者也把这一教学模式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
2.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在教学目标上,研究性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更要“授之以渔”。
(2)在师生关系上,研究型教学过程由“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师生的关系由“主动一被动”的单向关系变成了“主动一主动”的双向关系。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实现的。
(3)在教学内容上,研究型教学立足于具体问题的研究与解决,除了教材和教师能够提供一部分现成的内容外,绝大多数内容要靠学生自己在各种社会资源中寻找。
(4)在教学形式上,教学形式由教师和学生协商决定,或讲授,或自学,或实践调查;或撰写研究论文,或撰写调查报告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5)在教学过程和结果方面,研究型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主动地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从而树立正确世界观、培养起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加强能力的培养是各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中外许多一流大学围绕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实施研究型教学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研究型教学一国外一流大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在国外,象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以及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都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关键之一是要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促使他们能力的不断提高。
以美国高校为例,虽然美国高校83%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渗透着研究型教学的方法。
(1)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美国学者普遍认为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时,能学到更多东西,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在美国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非常盛行。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讨论课是美国高校教学的基本课程之一。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美国的许多高校不仅把“科学研究方法”当作大学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来开设,而且从学生一入学起,就让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从事一些科研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即使是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也是煞费苦心地使作业题目具有研究探索的价值,极力反对学生在做作业时照抄照搬某书某人的观点,强调学生在大量翻阅参考资料、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为此,美国许多高等学校都为大学生从事科研创造有利的条件,如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让学生免费使用学校的计算机系统,实验室每天24小时向学生开放等。
由于美国许多高校能够将研究型教学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因而美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能力水平普遍较高,这在国际上也是被普遍承认的。
2.研究型教学——国内一流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推出“211工程”建设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一些重点大学都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大学的目标,并且在教育改革方面都形成了很多新的思路,找到了很多创新性的方法。特别是在加速实现从单向知识传授的传统型教学向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教学的转变方面已取得共识。在推动教学改革,实施研究型教学方面,清华大学起步最早,认识也最为深刻。
清华大学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就是通过“创新性教育”、“研究型教学”,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清华大学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要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教学形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教学氛围要有浓烈的研究气氛。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建立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操作上,清华大学选择了200多门课程开展研究型讨论式教学;在课程考核方面,全面推广小组研究、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考试等方式;创造性地建立了“数码印刷工作室网站”,使师生交互式的网络教学得到快速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清华大学于1996年就开始实施了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即srt计划。在这一计划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项目,“以我为主”,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论证、制定方案、设计或实验、分析总结等方面的独立能力训练。除此之外,清华大学的各种学科竞赛也是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有效载体。清华大学在实施“寓学于研”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实践中,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启迪学生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应变能力的教育新机制。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流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研究型教学实践和探索的经验基础上,努力构建能够适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际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教学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是:(1)主体性原则。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自主地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使其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2)开放型原则。研究型教学就其内容来说,是开放的。进行研究型教学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和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因特网采集最新的信息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从课堂向课外延伸。
(3)研究性原则。研究型教学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以及基于真实任务进行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去科学研究,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过程。
(4)过程性原则。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获取新知,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起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5)创新性原则。开展研究型教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开展创新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流程设计
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下,为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能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得体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准备环节:学会自学。开展“研究型”教学,必然要大大减少教师课堂教学时间,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在课前,要通过自学教材和适当借阅一定量的参考资料,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做到基本的掌握和理解。为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善于使学生保持高昂而持久的自学热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制定具体的自学计划。内容包括:①自学内容要达到的识记目标;②相关知识的收集整理;③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能力目标;④提供相关的参考或工具类书籍。同时,还必须以相应的评价机制来督促和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推动其自学过程的有序和高效。
(2)主导环节:教师的课堂设计。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周密设计和有效调控,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高效、有序。教师的课堂设计,主要包括:①研究课题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理论性、政策性强的特点,以及学生对学科所要求的相关知识的匮乏,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课题的选择,既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又要对基础性的、典型的和重点的知识问题有所侧重。②疑难解析。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十分广泛,而学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材料的限制和社会经历等又很缺乏,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在自学、研究过程中对许多概念、理论理解不深或理解模糊,这必然会直接影响着“研究过程”的展开和深入。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及时进行疑难解析,帮助学生搬掉“拦路虎”。③创设课堂研究氛围,控制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课堂的研究气氛,适当介绍一些不同角度问题研究的新观点,打破学生思维定势,使学生能够在不受拘束的环境下,积极思考,获取新知。当然,教师也要善于控制教学进行的节奏。
(3)中心环节:学生的主体探讨。学生自主地对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探讨,阅读相关的知识信息,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开展主体研究,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
一是课题材料的阅读。课题研究材料的阅读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一般来说,材料越丰富,学生研究的余地越大,但考虑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限制性因素,课题材料的阅读应注重教材所提供的资料,使问题的研究更有针对性。二是观点的论证。学生们通过材料阅读~归纳概括~比较分析一理论推演一形成基本的观点。这不仅大大加深了他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他们在尝试运用各种基本研究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基本的方法转化为能力。三是问题讨论。在课堂上,学生们将各自的研究成果拿出来,展开讨论。这既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更全面地把握基本知识,加深他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会使学生兴趣激增,大脑思维空前活跃,有利于新的问题、新观点产生,从而实现教材知识外的“增殖”。
(4)反馈环节:建立研究型教学评估机制。评估是检查教学质量的基本形式,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需要有一个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评估机制来加以评价。对研究型教学质量的评估检查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要建立由专家、领导、学生、专业教师、授课教师相结合的“五维评估”体系,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估;--是要改变课程考试“一支笔”(笔试)的“唯一”方式,全面推广课题论文、口试答辩、开卷、操作性考核等考核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考核评估考核的实施既要客观、公正,也要具有灵活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1)研究型教学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树立起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且还包括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交给学生。其次,要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胜任对研究型教学的有效指导,必须具有丰富、多元的知识结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依照一成不变的教材一般化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通过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使中能够处于学科的前沿。再次,要具有相当的科研素质。课程讲授内容的精选、开放式与综合型问题的设计、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科学研究、把握学科基础与发展的联系等,都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科研素质。只有具备了相当科研功底的课程教师才有可能自觉地把创新意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才有能力营造出研究性教学、创新性思维的氛围。因此,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一支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作支撑。
(2)研究型教学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即教学内容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转变。由于教材内容相对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来说,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尊重统一教材基本精神和要求的前提下,应主动剔除过时的内容和在实践中发现的错误,及时引进、补充新理论、新知识、新信息等新的教学内容,把封闭的教材变为开放的教材,把积淀凝固的“知识库”变为富于生命力的“知识流”。同时,教学方式也要根据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特点,实现由传授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3)实现系统教学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将系统教学与专题研究结合起来,既要照顾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又要对学生关注的问题、现实性较强的问题以及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一般来说,教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应该先做一简单而系统的综述,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然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在对教材内容做到基本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上开展专题研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和文献,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进行资料的收集,独立写出专题报告,最后课上答辩或讨论,并由教师做出点评。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1.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开展研究型教学的前提 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忽视都会犯舍本逐末的错误。“空中楼阁式”的研究是不可取得。
2.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长期来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开展研究型教学,需要教师善于同学生们进行沟通,逐步引导、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浓厚兴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走向“主动”的学习和研究。
3。注意“量”和“度”的把握 研究目标确定要有针对性,对重点、热点知识,学术界有一定争议的疑点知识开展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准备过程都要充分,并且要保证研究要有一定的深度。
4.教师是研究的“主导” 能自始至终地控制课堂节奏,考虑和应付突发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研究初期,教师还可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方法的示范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研究能有序深入。
5.研究型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开放性 而这种开放型既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又由于不按教材的体系讲,使学生一时很难抓住重点,系统地把握知识结构,而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因此,教师必须要处理好研究型教学法如何与教材相连接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必须及时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对问题认识的深入,及时加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