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6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在管理者、教师、学生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影响了合格高职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深入研究,推动了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性质上有别丁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实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在各级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推动下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对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困境、教学改革研究作初步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进一步研究有所参考。
  一、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困境
  根据影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因素,研究者认为教学中存在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从校内因素看,主要有:
  (—)管理者
  1.认识不足,领导者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高职院校由于面临生存压力,适应社会需求就成为领导者改革的方向。只注重眼前利益的错误思想往往使领导者只注重专业学科的建设,却把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停留在口头上,认为这门课程可有可无,课时可增可减,社会实践可做可不做,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不积极配合,相互推托,没有专人负责致使教学难以有效实施。
  2.投入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合班课、“超大”班级上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在资源配置上,没有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证。
  3.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管理上存在着机制不健全,不合理,措施不力等情况,一大批高职院校由中专校合并组成,管理理念、体制等还处于向高等学校过渡阶段,监控评价不力,缺乏有力的督导,往往浮于形式而不是注重实际,激励机制缺乏,措施执行不力。
  (二)教师
  1.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低,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高职称、高学历和双师型教师偏少。
  2.数量不足,兼职较多,专职缺乏。大多高职院校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因此相当一部分教师理论素质、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偏低。有许多教师是从别的理论课教学中转过来的,缺乏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
  3.教师个人收入相对较少,心理不平衡,影响工作积极性,境地尴尬,社会地位偏低,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师头脑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许多理论课教师对理论存在不正确的认识:这一理论不是科学的理论,缺乏严密的科学体系。
  4.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有待提高,片面强调教师主导性,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不少教师眼界视野不宽,观念落后,人文知识欠缺,语言表达呆板平淡,不够生动、幽默、有趣,缺乏吸引力。
  (三)学生
  l、价值观上的功利化倾向使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无用,存在认识误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入,使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品质较为突出,价值观实用化、功利化倾向明显。
  2.双重性格较为突出。受社会不良现实的影响,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有待于进一步成熟,“能近能远,能屈能伸”的双重个性较为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任务很重。
  3.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目标和信仰,在进入大学后就失去了学习的“航灯”,茫然并缺乏学习动力,无视校纪班规。
  4.思想情感不稳定。国内外的诸多社会问题激起了当代大学生的诸多思虑,他们满怀激情但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希望和失望交织,思想上往住是不完全成熟的,带有走极端倾向和逆反性情感。
  5.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差异突出。由于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除了应届高中毕业生之外,还有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和初中起点的毕业生,来源于农村偏远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大,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素质较低,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四)课程设置
  1.1998年教育部颁布“两课”设置方案是按照大学本科、专科等层次设置的,没有考虑高职特点,课程体系按照学科设置、课程门类多、课时量大、理论性太强,不符合高职生的实际。
  2.2005年上半年,中宣部、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以下称“05方案”),对“98方案”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专科开设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职院校依据专科开设,新方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层次学校的具体情况。
  研究者指出新方案并未有效解决由课程设置所造成的高职高专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目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在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基础上削减、压缩而成的,没有达到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要求。此外,从学校外部因素看,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面临重大冲击和一系列困境,主要有:(1)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我国己经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国际交流频繁,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各种思想相互渗透,竞争异常激烈,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很大影响。(2)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重挫,出现了对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疑虑,产生了信仰危机。(3)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提出了新课题。(4)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下岗、失业人员的普遍存在;腐败现象的蔓延;两极分化的出现;等等,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陷入艰难的境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应有的地位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作用,占领主阵地成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的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5)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唯利是图、拜金主义和重实惠讲实用的价值导向客观上促使学生更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6)由于国内历史原因,多年的政治运动使不少人淡漠政治理论,甚至对政治理论反感。(7)网络的发展和虚拟空问也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挑战。(8)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加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趋势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功能和效果弱化。
  二、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研究
  在教学改革方面,根据笔者归纳、概括研究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内容
  1.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坚持“管用”的原则;坚持政治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
  2.教学内容“一线化”,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应突出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教学内容,社会素质的全面培养与发展。加强创业品质的熏陶是高职教育特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最直接的体现,强化创新和创业意识的教育培养,加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分量,突出社会实践教学。
  3.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敢于正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要求和规律。
  4.协调各部分教学内容,减少交叉重复,与时俱进,求新讲活,并要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和解决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直面现实,敢于接触并解决“热点”问题,注意吸纳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在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充实。
  5.针对“05”方案,有研究者主张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将高等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分为两个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但与本科教学不同,要求要低一些,高职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要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问题。

  (二)教学方法、手段
  1.采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网络使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交互性,充实了教学的内容,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教学信息网络,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对瞬变搞定格分析、虚拟现实情境。

 2.在教学方法上要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情理相融法、小组论文答辩、辩论法或情境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
  3.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传统模式。
4.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对话方式,不断构建全新的教学境界。对话教学方式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学生与课程三者的统一。建构新的课程实施境界,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有助于确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等方面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5.教学改革要突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实行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教授)、谈(讨论交流)、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看(录相)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考核方式
  1.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考试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突出职教特色,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试验、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调查、讨论问题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2.在考核方式选择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着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如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
  3考核方式改革的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认知考核和思想行为考核相结合;精确性评价和模糊性评价相结合。考核的具体方式及实施方案上,理论考试、上课表现、作业和实践考核相结合。
  4.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并不一定非要有一个传统的考试形式,可采用网上考试代替传统的考试形式,例如在网上公布教学思考题和考试题,让学生在网上完成考试等。
  5.考试方式的改革一定要产生促进理论“进头脑”的导向,而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应避免考“死知识”而要突出素质和能力的考试,考试的方式可以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个人单独答卷与小组集体共同答卷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等等。
  6.考试的内容应注重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起以学生为核心的人性化考核评价体系,广泛听取班主任、辅导员、实训基地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干部的意见,将社会考核要求和评价引进课程质量考核中。
  (四)教学模式
  1.专题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全面改革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专题教学不仅解决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以及各门课交叉重复的矛盾,而且为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了保证,专题教学模式更加突出了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专题教学对促进专业教师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2.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式应大胆结合实际网络实行探究式互动教学:探究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拉近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民主氛围——创造一个宽松的探究环境;创设问题——置师生于积极的探究之中;启发引导——不断扩展学习的思维空间;共同探究——在思辩中明辨是非。
  3.模块式结构教学模式,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包,主要借鉴了cbe(competencebasedoneducation)教育理论,cbe理论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职业教育模式,cbe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根据能力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以实习场所试做、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为主,学习内容借助多种载体资料,采用模块式结构,学习目标具体,评价标准客观。
  4,实践性教学模式: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音像教学模式;确定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成立假期实践小分队,走出校园,到企业参观学习、调查研究;倡导教师走出校园,理论联系实际。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领导体制,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设立社会实践教学专项基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正常保证,社会实践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加强培训指导,社会实践一般可以分为校内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规范社会实践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管理
  1.高职院校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确立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意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课时充足、资金到位。
  2.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组织机构一一教学工作委员会及其教研室,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同抓,主要领导和各级领导讲课、听课、查课。
  3.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1)集体备课制度,发挥整体优势,共同探讨教学中热点、重点、难点问题;(2)师生联系制度,及时沟通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反应,并收集其意见、要求和建议;(3)教师进修培训制度。选送和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选送教师参加理论高级研讨班学习;(4)理论课的科研制度,奖励教师在各级公开刊物发表或在学会年会交流(评上等级)理论教育研究,科学研究论文、出版专著,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5)教学质量评估和奖惩制度,把教学质量作为与课时津贴、超课时补助发放、评优与晋职的重大依据,奖优罚劣,切实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得到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自2006年秋季开始,2005年中央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案在全国各高校实施,在这一方案中,关于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这一新形势下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深化教学研究,进行改革创新,以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职业人才,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上一篇:浅析日本社区体育对我国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启示

下一篇:浅析大学生的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