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6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意识
  论文摘要:重视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培养,既能全面贯彻执行《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使学生养成锥炼身体的习惯,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又能为他们以后直接组织和指导下一代人参加体育运动莫定较高层次的体育基础,促进体育社会化的进程。
  1、体育意识的涵义
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在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感知觉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而成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意识也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客观事物对人体施加具体影响作用才能相应的意识活动。
由此可见,体育意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较为丰富。从广义角度来看,是指人们在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理论上,并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它起源于人们对体育态度的初级认识过程(即由感知觉、注意到兴趣等),形成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体育本质和内在规律的高级认识过程中(即由动机、需要、体验到评价等),并随着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不断加深对体育运动的整体认识,促进自身体育意识深化发展和自我完善。从狭义角度分析,体育意识是人们对某一专项运动理解程度的反映,即为运动意识。
体育意识同人的其它意识一样,都是人在实践活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人们同外部世界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为了反映客观事物的存在,而且是为了指导人们更有效地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与他们的自身索质、文化休养、道德规范和体育基础直接相关联。而且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环境的间接影响和制约。
  2、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特点
大学生一般处于18至23岁之间,属于青年中期年龄阶段,他们身体的生长发育已接近成年人。体力的发展达到本人的最高水平。随着生理发育的日趋成熟,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徽妙的影响,“生理一心理”的联动反应在体育活动中表现更为突出。男同学追求英俊健壮的体格,讲究举止的风度,力求潇洒,在体育运动的激烈对抗中表现自我,发挥自我。女同学追求婀娜丰韵的体态,讲究举止的端庄,力求健美。他们在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中,既塑造了健康的体魄,又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体育意识.
对1118名大学生(平均20.57岁士1.66岁。男612名,占54.74%;女506名45.26%。均为本科生)的抽样调查分析表明,他们的体育意识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2.1在长期的学校体育的熏陶中初步形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人校后他们每周参加体育锻炼4.5士3.76次,每次时间为34士1.18分钟。有98.45%的人已达到社会体育人口的标准,即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每次时间超过20分钟。他们打破了在中学时的固定每周2学时的体育课,增加了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各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活动成为他们业余生活的重要部分。
2.2体育意识在形成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同学喜欢对抗性、力量性、刺激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喜欢足球的占4.05%,喜欢拳击的占有7.56%,喜欢篮球的占有4.50%。而女同学则喜爱柔韧性、协调性、趣味性较高的体育项目.如喜受健美操的占23.83%、喜爱排球的占有6.58%,喜爱游泳的占有11.39%。

2.3对体育的需求意识更为强烈。大学生的种种生理机能正处于成熟高峰,他们精力旺盛、朝气蓬勃、思维敏捷、兴趣广泛、求新求异,在学习的余暇时间内自然产生更多更新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意识更为强烈。他们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心理、学习等方面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如认为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更好的体验到青春的活力的占有81.48%;通过体育锻炼能强健体魄的占79.01%;能培养意志的占61.49%;能养成克服困难的能力的占47.53%;有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占44.44%;能为今后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的占69.60%。

  3、大学生体育愈识的培养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综合性的认识活动,是人们在体育实践中一般所有的实际的认识,获得了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并在态度和行动上有所表现。因此,依据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结合体育的特点,是培养体育意识的主导原则。同时必须认识到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随着生体育实践能力提高而进人更高层次的,这就需要教师给以科学的、系统的、卓有成效地培养,才能使之不断丰富和完善。
3.1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主渠道。体育教学是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十分直接的教学形式。这种认识与实践、知和行的统一同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因而教材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最为现实的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以掌握“三基”为出发点和终身受益的宗旨,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引导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与愿望,使之在运动中追求和发展体格健壮和身心健康,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育意识。
3.2美化体育环境有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实践证明,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一个较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以保证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情趣尽至,心情舒畅,获得健康效应,加深体育意识。因此优美的教学环境能对学生产生一系列良好的刺激,增加了锻炼身体的欲望,对体育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决定性的作用。
3.3利用社会体育大气候及校园良好的体育氛围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之路,我国体育运动健儿所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会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并强烈冲击学生心理,产生巨大反响,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关心程度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在他们对体育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关心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同时,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开展各种奥运体育知识讲座、丰富多采的体育竞赛活动,体育代表队的训练、竞赛,对培养体育意识具有积极的任用。
3.4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意识是人们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或对体育运动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经验。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的效果。学生体育意识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方式和程度上的不同,加上个人的经历和对体育运动的体验不同,部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人校后“重智育、轻体育”的痕迹尚未完全消失。因此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因人因材施教,通过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以解决大学生体育与中、小学体育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体育意识。
3.5运用典型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运用典型教育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推动作用。也有助于他们的自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以建立最佳的人才结构。

上一篇:试论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综述

下一篇:试论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