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网络化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7
论文摘要: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已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也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平台。面对信息网络化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给大学生造成的积极和负面的双重影响,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化的优势,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进网络,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信息网络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头等大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当前,我国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大多数同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据《西部地区大学生政治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的调查报告指出:29.25%的大学生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28.44%的大学生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1%的大学生信仰“资本主义”,2.73%的大学生信仰宗教,3.99%的大学生信仰“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23.86%的大学生信仰“自由主义”,6.79%的大学生信仰“其他”。以上调查的数据表明,尽管前两项加在一起有57.69%的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仍有相当一部份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非马克思主义化,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造成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部分大学生是通过网络平台,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影响所致。面对西方社会利用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以互联网为载体,有意识、有预谋、有步骤向我国的终端用户美化、灌输他们的意识形态,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应义无返顾,责无旁贷,沉着应战,勇敢地肩负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工作,着力回答大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际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化的优势,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一、信息网络化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
截止2005年7月21日,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已达1.03亿,居世界第二位,网络对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深刻的影响。
1、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地位面临着挑战
尽管我国的科学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仍处领地位,尤其是苏东剧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作为强势文化,一直处于攻势地位。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作为弱势文化,一直处于被攻击地位。两者地位极不平衡,这种现象在短期内仍将难以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在尝到了新闻媒体促使苏东剧变的甜头后,又把矛盾指向我国,以互联网作为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渠道。他们利用网络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博克数字广播技术以及qq即时通讯工具等,发表蛊惑人心的反动文章,恶意制造舆论,肆意传援谣言,诋毁和攻击我们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和新闻出版制度,任意曲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的经济政策,片面夸大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某些深层次的矛盾,竭力鼓吹私有化和资产阶级的民主化,一味灌输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西方敌对势力的这种图谋,必将对思想文化理念尚未最终形成的大学生产生非常深刻的负面影响,甚至动摇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大大降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冲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此,加大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旋律的教育难度,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
2、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强烈冲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依靠一份讲稿,一支粉笔,一张嘴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在“灌输”的过程中,以课本知识为主,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偶尔才联系一下实际。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津津乐道,台下学生听得没有滋味,从而制约了马克思理论课本应发挥的作用,消减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抑制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而信息网络化,使得网上的学习资源既丰富又多彩,既直观又生动,既具体又形象。与网络资源相比,再博学的老师也只能自叹不如。大学生通过网络接受的扑天盖地的文明和不文明的信息,使教师难以把握。学生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体现。
二、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进网络的思考
1、利用信息网络化的多维性,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高校应舍得花大力气大本钱加大网络教室建设的力度,提高网络教室的利用率,尽最大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安排在网络教室里授课。这样一来老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融为一体,营造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全新教学氛围,增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直观逼真的新学环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获得启迪。
2、利用信息网络化的共享性,加快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是从事赋予大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柱的使命,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即共享性和交互性。各高校不应以知识产权为借口,把各自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的教学经验、科研创新、学科成就秘不外传。应该通过中国教育网,冲破校园围墙,向兄弟院校辐射,实现资源共享。以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信息量,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内容,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的艺术手段,使所有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的参与者都从共享中得到收获,从交互中得到提升。
3、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的即时性、互动性,打造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网络平台
利用信息网络化的便捷特点,抓住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惑和矛盾,真正履行教师答疑解惑、传道授业的职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教师应把自己的邮箱公开,让每一个所教的学生能够及时地把自己看不准、摸不透、道不明的疑难问题告知你。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教学实现双向沟通和相互交流,利用构建的释疑解惑的网络平台,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大红色网站和校园网建设的力度,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只有加大红色网站和校园网建设的力度,才能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有车有货”。也就是说,既要有网站,又要有内容,既要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要有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对不良网络、不文明的垃圾信息要坚决“防与堵”,对学生思想的疙瘩要采取“疏与导”,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真正成为主旋律、最强音。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懂网络的教师队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理论上研究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种种影响,及时地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从方法上正面指导学生。教师应积极践行,具备熟练使用网络的技能,对不良信息具有鉴别力,能充分利用网络,使马克思理论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在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破除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自觉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有不断探索和推进新思路、新举错,才能全面落实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的战略任务,才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到实处。
论文关键词:信息网络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头等大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当前,我国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大多数同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据《西部地区大学生政治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的调查报告指出:29.25%的大学生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28.44%的大学生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1%的大学生信仰“资本主义”,2.73%的大学生信仰宗教,3.99%的大学生信仰“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23.86%的大学生信仰“自由主义”,6.79%的大学生信仰“其他”。以上调查的数据表明,尽管前两项加在一起有57.69%的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仍有相当一部份大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非马克思主义化,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造成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部分大学生是通过网络平台,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影响所致。面对西方社会利用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以互联网为载体,有意识、有预谋、有步骤向我国的终端用户美化、灌输他们的意识形态,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应义无返顾,责无旁贷,沉着应战,勇敢地肩负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工作,着力回答大学生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际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化的优势,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一、信息网络化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
截止2005年7月21日,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已达1.03亿,居世界第二位,网络对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深刻的影响。
1、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地位面临着挑战
尽管我国的科学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仍处领地位,尤其是苏东剧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作为强势文化,一直处于攻势地位。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作为弱势文化,一直处于被攻击地位。两者地位极不平衡,这种现象在短期内仍将难以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在尝到了新闻媒体促使苏东剧变的甜头后,又把矛盾指向我国,以互联网作为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渠道。他们利用网络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博克数字广播技术以及qq即时通讯工具等,发表蛊惑人心的反动文章,恶意制造舆论,肆意传援谣言,诋毁和攻击我们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和新闻出版制度,任意曲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的经济政策,片面夸大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某些深层次的矛盾,竭力鼓吹私有化和资产阶级的民主化,一味灌输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西方敌对势力的这种图谋,必将对思想文化理念尚未最终形成的大学生产生非常深刻的负面影响,甚至动摇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大大降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冲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此,加大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旋律的教育难度,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
2、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强烈冲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依靠一份讲稿,一支粉笔,一张嘴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在“灌输”的过程中,以课本知识为主,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偶尔才联系一下实际。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津津乐道,台下学生听得没有滋味,从而制约了马克思理论课本应发挥的作用,消减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抑制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而信息网络化,使得网上的学习资源既丰富又多彩,既直观又生动,既具体又形象。与网络资源相比,再博学的老师也只能自叹不如。大学生通过网络接受的扑天盖地的文明和不文明的信息,使教师难以把握。学生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体现。
在认清了信息网络化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认识到,信息网络化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其负面影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就信息网络化自身而言,它只不过是人们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同样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2000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是从整个国家利益的高度,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进网络的思考
1、利用信息网络化的多维性,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高校应舍得花大力气大本钱加大网络教室建设的力度,提高网络教室的利用率,尽最大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安排在网络教室里授课。这样一来老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融为一体,营造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全新教学氛围,增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直观逼真的新学环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获得启迪。
2、利用信息网络化的共享性,加快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是从事赋予大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柱的使命,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即共享性和交互性。各高校不应以知识产权为借口,把各自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的教学经验、科研创新、学科成就秘不外传。应该通过中国教育网,冲破校园围墙,向兄弟院校辐射,实现资源共享。以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信息量,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内容,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的艺术手段,使所有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的参与者都从共享中得到收获,从交互中得到提升。
3、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的即时性、互动性,打造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网络平台
利用信息网络化的便捷特点,抓住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惑和矛盾,真正履行教师答疑解惑、传道授业的职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教师应把自己的邮箱公开,让每一个所教的学生能够及时地把自己看不准、摸不透、道不明的疑难问题告知你。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教学实现双向沟通和相互交流,利用构建的释疑解惑的网络平台,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加大红色网站和校园网建设的力度,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只有加大红色网站和校园网建设的力度,才能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有车有货”。也就是说,既要有网站,又要有内容,既要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要有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对不良网络、不文明的垃圾信息要坚决“防与堵”,对学生思想的疙瘩要采取“疏与导”,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真正成为主旋律、最强音。
5、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懂网络的教师队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的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理论上研究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种种影响,及时地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从方法上正面指导学生。教师应积极践行,具备熟练使用网络的技能,对不良信息具有鉴别力,能充分利用网络,使马克思理论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在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破除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自觉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有不断探索和推进新思路、新举错,才能全面落实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教育大学生的战略任务,才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落到实处。
下一篇:浅析自由教育在高校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