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5-10-06 15:45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与深刻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当前地方高校应当立足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切实践行产学研一体化,科学调整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过大
当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大学把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学校创收的专业,没有从自己所在地域的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造成了专业设置上的重复和浪费。近几年来,由于唯生源是图,国内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万人规模的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这种规模扩张,特别是新办专业的地方院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难以遵循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情况导致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体系结构趋于学科化、同质化:办学层次浅,更趋向学科性。专业教育只限于基本专业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的传授,实践教学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进行。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不适应时代当下的要求
很多地方高校在教育管理上欠缺程序性、规范性。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上课随意性很大,因人设课、盲目增减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因为短时间内快速膨胀,教师队伍建设不容乐观,科研学术水准参差不齐,更无法说到良好的梯队建设了。
此外,虽然我国工艺美术高等教育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具有现代意义的以工业产品为主体的设计教育却只有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艺术设计教育多从美术教育派生而来并且多从工艺美术专业更名而来,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大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三)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数据显示,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随着2009年全国611万人从高校毕业,待就业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这个数字约等同于中国高校扩招之初——1999年全社会所有拥有大学毕业文凭者的总和。那时,全国各类高校待就业毕业生还不到30万。而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
造成这一现状,最直观的原因便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根据2009年11月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消息,全国普通高校由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08年的2263所,增长比例超过120%。其中,地方高校由1998年的759所增加到2008年的215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目则锐减——这是高校大量合并所致。地方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由1998年的225.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850.5万人,增幅达8倍之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的如此庞大的毕业生数量,让社会需求无法消化,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成为事实。而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尤甚——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显示,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尽管有些学校的部分艺术专业就业率较高,但还有一些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低于60%。
(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师资建设严重滞后
相当多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比例失衡,其中严格意义上的设计人才比例很小;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也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艺术设计教师队伍在教学中明显与社会、市场、时代的要求相脱离;社会急需的一些新专业(如数字媒体技术等)教师情况堪忧: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多数学历职称较低,教学经验不足,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多数为其他艺术专业毕业,而后经短期进修后上岗的,很难说完全胜任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
囿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一直以来以文科生为主要生源。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受社会需求的影响,功利心过重,片面地要求子女报考艺术设计类专业,造成一窝蜂式的艺考热。很多考生都是考前经过短期填鸭式的专业突击而后报考的。可以想象,这样的生源进入学校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这些对设计既无兴趣又无天分的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艺术思维或创造力。此外,近年来大量理工科院校兴办艺术设计专业以及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使得很多理科学生也能够报考艺术设计专业。很多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并无兴趣,但从就业及收入等方面因素考量,最终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相对缺失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工类学生整体艺术修养与专业技能层次相对偏低。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研究
针对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旧有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教育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构建出我国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体系,使艺术设计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合理控制招生规模,避免重复专业的设立
地方高校应避免以往大而全式的跟风浪潮,合理考量自身的专业设置,建立一批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专业,把在校生数量控制在自身师资条件和教学设施条件等综合因素的评估范畴之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与毕业生质量。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培养目标,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应该找准自身定位,创建符合地方高校发展长远规划的,重视地域特色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全新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同时,应该利用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与本地区的经济需要相结合,深化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为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作良好的运作模式。
(三)以人为本,重视艺术设计教学的主体,确立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包括依靠和壮大提高教师队伍,逐步提高师资水平和抓紧教学梯队的组织建设;尊重科学的教育规律,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等等。
总之,尽管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立足自身实际,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学科建设,用以人为本科的理念应对具体教学,就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壮大和发展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细莲.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应对措施[j].社科纵横,2009,(5).
[2]冯建军.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j].江西教育科研,2000,(10).
[3]王果胜.大众化教育与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3,(1).
[4]刘旭东.论教学制度创新与学校文化重建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7).
[5]黄培娣.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新型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1,(11).
论文摘要: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与深刻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当前地方高校应当立足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有效整合各项资源,切实践行产学研一体化,科学调整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过大
当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大学把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学校创收的专业,没有从自己所在地域的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造成了专业设置上的重复和浪费。近几年来,由于唯生源是图,国内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万人规模的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这种规模扩张,特别是新办专业的地方院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难以遵循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情况导致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体系结构趋于学科化、同质化:办学层次浅,更趋向学科性。专业教育只限于基本专业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的传授,实践教学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进行。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不适应时代当下的要求
很多地方高校在教育管理上欠缺程序性、规范性。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上课随意性很大,因人设课、盲目增减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因为短时间内快速膨胀,教师队伍建设不容乐观,科研学术水准参差不齐,更无法说到良好的梯队建设了。
此外,虽然我国工艺美术高等教育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具有现代意义的以工业产品为主体的设计教育却只有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艺术设计教育多从美术教育派生而来并且多从工艺美术专业更名而来,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大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三)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数据显示,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随着2009年全国611万人从高校毕业,待就业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这个数字约等同于中国高校扩招之初——1999年全社会所有拥有大学毕业文凭者的总和。那时,全国各类高校待就业毕业生还不到30万。而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
造成这一现状,最直观的原因便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根据2009年11月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消息,全国普通高校由1998年的1022所增加到2008年的2263所,增长比例超过120%。其中,地方高校由1998年的759所增加到2008年的215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目则锐减——这是高校大量合并所致。地方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由1998年的225.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850.5万人,增幅达8倍之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的如此庞大的毕业生数量,让社会需求无法消化,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成为事实。而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尤甚——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区间分布》显示,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尽管有些学校的部分艺术专业就业率较高,但还有一些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低于60%。
(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师资建设严重滞后
相当多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比例失衡,其中严格意义上的设计人才比例很小;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也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艺术设计教师队伍在教学中明显与社会、市场、时代的要求相脱离;社会急需的一些新专业(如数字媒体技术等)教师情况堪忧: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多数学历职称较低,教学经验不足,非本专业毕业的教师多数为其他艺术专业毕业,而后经短期进修后上岗的,很难说完全胜任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
(五)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偏低
囿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一直以来以文科生为主要生源。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受社会需求的影响,功利心过重,片面地要求子女报考艺术设计类专业,造成一窝蜂式的艺考热。很多考生都是考前经过短期填鸭式的专业突击而后报考的。可以想象,这样的生源进入学校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这些对设计既无兴趣又无天分的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艺术思维或创造力。此外,近年来大量理工科院校兴办艺术设计专业以及社会对工科人才的需求,使得很多理科学生也能够报考艺术设计专业。很多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并无兴趣,但从就业及收入等方面因素考量,最终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专业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相对缺失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工类学生整体艺术修养与专业技能层次相对偏低。
二、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研究
针对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旧有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教育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构建出我国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体系,使艺术设计教育办出自己的特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合理控制招生规模,避免重复专业的设立
地方高校应避免以往大而全式的跟风浪潮,合理考量自身的专业设置,建立一批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优秀专业,把在校生数量控制在自身师资条件和教学设施条件等综合因素的评估范畴之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与毕业生质量。
(二)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培养目标,建立全新的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应该找准自身定位,创建符合地方高校发展长远规划的,重视地域特色及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全新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同时,应该利用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与本地区的经济需要相结合,深化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为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作良好的运作模式。
(三)以人为本,重视艺术设计教学的主体,确立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包括依靠和壮大提高教师队伍,逐步提高师资水平和抓紧教学梯队的组织建设;尊重科学的教育规律,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等等。
总之,尽管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立足自身实际,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学科建设,用以人为本科的理念应对具体教学,就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壮大和发展地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细莲.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分析及应对措施[j].社科纵横,2009,(5).
[2]冯建军.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j].江西教育科研,2000,(10).
[3]王果胜.大众化教育与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3,(1).
[4]刘旭东.论教学制度创新与学校文化重建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7).
[5]黄培娣.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新型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