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的发展方
一推进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应企业文化中的现实问题
1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回答企业文化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具体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密不可分,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文化取向。但是,从总体而言,企业自身的发展总是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大环境紧密联系的,因而企业文化总是折射着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大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准确把握企业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各类企业主体、经济成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历史进程,客观、辩证地看待各类企业,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就业比较集中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用和贡献,进而立足自身,立足本职岗位,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2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的话语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意识要靠语言来表达、传播,准确、畅通的思想传递需要克服语言障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善于运用学生的话语系统,用“学生的语言”演绎理论,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脑袋”。比如,可以吸收企业文化中非常强调的“效率”要素,运用学生热衷的“微语言”风格,摒弃传统的长篇说教,采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精辟论断、哲言警句或是耐人寻味的当代格言,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老师适时点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建与校企文化对接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1校企文化对接要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吸取养分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时代精神是社会发展方向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相融相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这些在校园文化当中比较凸现的精神观念,恰恰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像“团结”、“勤劳”这样的精神,与企业文化当中大力提倡的“团队合作”、“从基层做起”是如出一辙的。
改革开放的实践催生伟大的时代精神。伴随着改革开放迅速成长起来的企业文化所张扬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等理念,正好是时代精神丰富内涵的一部分。而其中蕴含的“创新”、“开放”,也是大学精神的不懈追求。
可见,要协调校企文化的思想差异,就要站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贯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
2校企文化对接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价值准绳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概括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的具体化。
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变、定型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接触形形色色的企业人,并通过企业的窗口看社会。这时,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会渗透到企业文化中,进而混淆大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职业道德要素,不断丰富和发展校园道德规范,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并使之成为广大学生的道德实践。
三发挥学生党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组织工作要到位,不让党、团员游离于组织以外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是党员的,可以考虑编入企业的党支部,直接参加企业的组织生活;符合条件的可以成立临时党支部,由学校选派到企业的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根据实际过组织生活;同一实习小组里学生党员较少,实习企业又没有党组织的,可以成立临时团支部,由辅导员或者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组织党章学习小组,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把学生组织起来,稳定思想。
2培养考察要合作,分层指导、全面进步
学校选派到企业的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可以兼任企业的党建指导员,协助企业规范党建程序,将企业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与实习学生同发动、同培养、同发挥作用。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与企业党员一道,为团员青年讲党、团课,发动他们递交入党申请书;对入党积极分子,由学校的党员教师与企业党员共同担任联系培养人,党员教师侧重培养理论觉悟,企业党员则侧重考察工作态度和实绩;对条件比较成熟的发展对象,就由党员教师与企业党员共同担任入党介绍人,全面、客观地反映发展对象的思想和工作表现。
3宣传教育要及时,发挥优秀群体的带动作用
在同一实习小组中,有学生党员的,应该主动亮出身份,设立“党员示范岗”,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或者有思想积极、表现出色的入党积极分子,也可以设立“团员示范岗”,及时树立典型,并大力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组建、固化这样一个优秀群体,就可以辐射、带动周围的同学、同事,形成团结一致、踏实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与校企文化对接相适应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1融入企业制度文化要素,完善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制度
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观念和办学体制的影响,高校在学生日常管理、服务方面,“行政化”色彩比较重,存在学生办事难、办事程序不透明、学生组织“官僚化”等现象。在校企文化对接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引入优秀企业制度文化要素,诸如“便捷”、“高效”、“灵活”等,进一步完善各类校规校纪,优化办事程序,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比如,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学生办理校内证件挂失补办、缴交学杂费、后勤报修以及各类咨询等日常事务,并配合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给学生提供简便优质的服务。
2贯彻以生为本理念,建立“校企合作育人”工作制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后,高职院校不能再固守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不能只是单枪匹马作战,应该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等方面建立起“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工作制度。
通过“请进来”,邀请优秀企业家、管理人才、技术能手走进校园,或是直接与学生“面对面”,或是担任社团顾问,或是担任学生工作顾问、兼职辅导员。同时,学校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政工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也要“走出去”,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选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时,可以适当考虑应聘者是否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在职的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政工干部、辅导员可以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活动策划等服务。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中,也应该引入企业的声音。借鉴企业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现有的评估标准。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学生实习单位领导、同事的意见,观察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
五深度整合和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
1弘扬高雅文化,打造人文艺术精品
舞蹈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话剧小品展演等,这些思想内涵丰富的高雅文化活动,长期以来都是高校的“拳头产品”,是展现学生才华,提高人文素质修养的重要平台。由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减少,不同专业的学生下企业的时间又会间插错乱。因此,这类活动只能压缩,但要办好、办精、办出品牌,打造文艺精品节目。可以尝试与企业合办文娱活动,学校排演的精品节目也可以带到企业去展演,既丰富了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也发挥了高校引领大众审美品位的作用。
2倡导技能性,搭建技术比武平台
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应该倡导“崇尚技术,勤学苦练”的观念,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模拟真实的工作环节,让学生得到“真实”的工作体验,并通过技术比武、交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要对学生社团格局进行调整,从单纯发展兴趣爱好型社团转向鼓励成立专业社团,如导游协会、文秘协会、模具协会等以专业技能学习交流为结合点的学生自发组织。这类专业社团可以挂靠相应专业教研室,由专业老师提供技术指导,组织本专业学生课后钻研练习技术,同时也为其他专业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专业的基本知识打开了一扇窗口。
依托专业社团,除了组织日常的技能训练外,还可以组建科研团队、承办技能竞赛,并与校级或其他横向、纵向科研立项、技能竞赛对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行业、企业技术攻关,在各级竞赛中争金夺银,以具体的项目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成才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5]刘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衔接[J].思想教育研究,2009(8).
[6]卢强.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J].理论探索, 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