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与对策探讨
一、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
(一)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分析
从就业地区的选择来看,毕业生主要考虑经济收入、薪酬待遇、个人职业前景发展等方面的因素。中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相应的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较高,许多毕业生选择在这些地区就业,目的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提高专业能力。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考虑到人际关系、就业资源等因素选择返乡就业。随着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
(二)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取向分析
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较灵活。从社会需求和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选择来看,主要有以下就业取向:艺术团体(大型歌舞剧院等)、学校(艺术院校、中小学校)、继续深造(出国留学、考研等)、自主创业(开办琴行、培训机构等)、其他职业(琴行、培训机构、演艺公司等)。
1、学校和艺术团体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大的乐团提供的职位相对较少,而且对毕业生的演奏水平要求较高,只有少数专业水平较高、在国内国际大赛上获得一些奖项的同学有机会加入。而除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学生由于缺乏作为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等,在竞争成为中小学教师时,竞争力也有所欠缺。
2、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等。作为艺术类大学生,前期对专业课的学习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如果继续考研,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而有些大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但出国后往往受专业的限制,只好选择一个新的专业学习,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3、少数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优势。自身社会实践经验较多,依托自身专业创业,大大减少成本,创业起步较稳。例如开办琴行、舞蹈培训机构等。但是,毕业就创业的学生比例较小,且创业素质普遍偏低。
4、其他职业。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重视专业技巧,轻视文化素养,文化知识相对薄弱通过社会公共考试成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工的比例相对较小。目前,由于琴行或其他演艺公司等,由于准入门槛低,工作相对自由,也是很多艺术类大学生选择的工作。
二、从学校层面出发,探讨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对策
高校肩负着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任。就业指导是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连续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大学生对于职业的认识、自身职业观的形成以及职业生涯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应当包括八层次的内容。办理手续、提供信息、政策指导、技巧训练、心理辅导、决策咨询、生涯规划和素质提高,它们可以从低到高排列。[1]从多方面关注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对于大学生职业的选择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1、高校设立专门机构,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高校可以设置专职的就业服务部门。应将就业指导摆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帮助大学生消除焦虑心理、了解就业市场,为大学生提供平等、充分、专业的信息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其进行职业的决策。妥善处理好个人与家庭、工作待遇与发展的关系。针对艺术类大学生不同于普通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提供相应的个性化咨询、职业培训项目服务。如面向中小学音乐教师考试的讲座,或定期请相关的就业指导专家到校讲学等。鼓励大学生积极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
2、高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专业教师联动,帮助大学生理解就业环境。
目前,艺术类高校大多推行导师制,专业课教师在专业领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课教师也非常尊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教学单位要重视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三者多沟通、交流,共同帮助大学生理解就业的环境和职位信息。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以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就业能力水平,包括知识、技能、兴趣等。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提高自己。以适应就业环境。
3、帮助大学生围绕职业路径进行全方面的学习
目前大多数人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已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学习将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学生阶段学习的专业技能如钢琴演奏、舞蹈技巧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将来想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就要提前学习师范类的相关知识,考取教师资格证等,如果想在艺术团体工作,不仅要提高独奏水平,还要联系合奏能力等。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等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
4、积极整合和有效利用有益于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资源和途径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考虑到在前期对于专业的学习已经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较高的资金。大多数选择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因此,校友资源、专业领域的社会资源等的有效利用是非常有益的。如校友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校友作为先行者,可以为今后的毕业生打造品牌效应。校友的求职经历、工作经验对在校生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2]对于高校而言,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建立毕业生的相关档案,利用校内资源,与毕业生保持相应的沟通和联系,并开发相应的社会资源,对于校内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转变观念,探索促进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单纯依靠传统的就业指导,已经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这就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艺术类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也有强烈的个人发展意愿。许多学生从小在外地学习和生活的经历,使他们有更强的开拓能力和适应能力。创业成功的概率也相应较大。但是他们缺乏创业知识、社会阅历、启动资金和外部的帮助。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注重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进取心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裕群、彭思舟.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讨论综述[J].人口与经济.2008(3).
【2】林伟航、刘昕、高泽.校友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模式探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4).
上一篇:构建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下一篇:书法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