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异地高考的实现之路

发布时间:2015-12-09 14:49

  新闻回顾:山东省近日宣布,从2014年起允许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无疑让呼唤已久的异地高考政策有了可执行的路径。而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回应,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十个月内公布,并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等地研究”。

  异地高考大争论

  你支持异地高考吗?

  对于异地高考的意见分成两派:外地家长都很支持,但很多本地人不满意。庞大的网民和专家们也各执己见。

  1.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异地高考放开后,人口可能会由录取分数高的区域向录取分数低的区域迁移,一是北京、上海这类城市,二是民族地区。改革有一定的风险,在决策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讨论。法律、政策必须细化,对不同的情况加以甄别,跟随父母工作而定居异地的孩子的上学问题要解决,但高考移民必须制止,否则会引起新的教育不公平。促进公平还有其他办法,比如国家可以给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考生一定的加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增加考试机会引起随迁子女高考难题的根源在户籍制度,而在改革过程中,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才是导致人们趋利行为的主要动因。高考改革不是独立行军,教育的发展还要依靠资源投入、社会保障、监管制度等各方面的支持。

  2.北京学生家长:现在我身边有一些外地的家长,来北京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因为开销很大,他们中大部分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一旦允许异地高考了,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涌进来。大学录取率、分数线肯定要产生变化,但不仅是教育资源紧张,人口膨胀带来的交通、住房等其他的问题更难解决。

  3.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荣:根据我们的调查,辽宁、陕西、福建等八个省份对考生有户籍、学籍的双重要求,如果学生一直跟着父母在外地上学,就连回原籍高考的资格都没有了。所以解决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非常重要、非常紧迫,非解决不可。我们要探索的是如何规避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高考移民和随迁子女其实可以区分。我们把学生和家长联系起来,比如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父母的就业、社保年限联系起来,有三年或五年的要求;而高考移民大多是父母把孩子单独送到外地去高考,而他们还在原来居住的地方工作。招录制度应该随之进行改革,招生名额要根据本地户籍考生与异地考生的总和来定,学生的教育经费、补贴也要跟着调整。

  4.专家陈:北京现在的有关购房、购车的限制,也可以用在高考上。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得到公正的待遇,而不要被高考移民钻了空子。

  5.北京学生家长朱女士:从大的方面看,这是件好事。我相信北京孩子是不怕跟外地孩子竞争的,与其拦着不让别人来,还不如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孩子们需要更积极地学习,我们有信心。

  异地高考破局在即

  改革开放30多年,市场经济大潮裹挟着人们四处流动,然而,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高考体制却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使得流动人口子女一度无法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现在这个问题虽逐步得以解决,却也使得另一个问题更加凸显:流动人口子女无法在流入地参加高考,高考之前他们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报名。由于各地基础教育使用的教材不一致,流动人口子女回老家参加高考往往“水土不服”,难以考取好成绩,故而,很多流动人口只能将子女留在老家接受基础教育,“留守儿童”由此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各地高考录取率、录取分数线相差巨大,为了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一些人通过各种途径迁移户口,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以求让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高考移民”由此成为另一个社会问题。

  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参加升学考试,达此改革目标确实有很多困难,正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所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参加高考问题,涉及高考制度、户籍制度,加之各地上大学机会差异较大,解决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外来人口子女在某地参加高考,势必会“分享”当地人口子女的升学机会,亦即影响户籍人口的既得利益。当改革影响千万普通市民的利益之时,他们会答应吗?他们会以平等眼光、平和心态看待外来人口及其子女吗?恐怕很难。要知道,各地封堵、查处“高考移民”的主要动力,其实也是来自户籍人口的强烈反响。

  但只要改革开放仍将深入,只要市场经济仍将发展,那么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升学问题就必须加以解决,不管解决这个问题有多么困难,我们都要知难而进,闯出一条路来。

上一篇:从2011年江苏高考听力浅谈英语听力的备考

下一篇:关于我国高校会面临的危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