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机制在高师院校教师培训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5-12-15 11:20
对于参与教师培训工作的高等师范学校来说,为了整合师范教育资源,专业做培训,做专业培训,促进教师职前职后养训一体化,最迫切需要的是探寻长效的培训管理和运行机制。过去的培训管理一般是依靠管理秘书或助手,辅助培训机构负责人对人、财、物等进行管理,带有强烈行政管理的特点,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静态、僵化、低效,容易忽视培训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与资源生成,难以适应当前培训节奏快、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特点。探寻有效地培训管理和运行机制,对优化培训管理工作环节、提高培训管理工作水平与服务质量、推动培训机构信息化改造具有重要意义。引入CIO机制,促进培训管理模式创新,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推手探索高师院校培训机构管理的有效策略,适应培训工作管理信息化战略和决策信息化需求,既是一种全新而有效的管理新思路,也是培训工作现实的需要。
一、高师院校教师培训管理引入CIO机制的现实原因
(一)培训管理过程信息量大
高师院校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阵地,每年承担有大量教师培训任务,客观上造成了培训管理的庞大信息容量。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管理工作相互交织,互相关联,依靠传统人、财、物行政式管理模式疲于应对。尤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高师院校积极调整办学策略以适应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一体化趋势,参培教师数量大,培训呈现常态化趋势,培训工作呈现项目多、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特点,管理工作节奏加快且有大量信息需要及时处理,如果缺乏管理上的可靠标准和有力逻辑,没有专门负责培训信息管理的CIO,极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更难以实现知识管理、精细化管理和学习型管理组织。
(二)培训管理过程信息来源多
高师院校不仅承担培养师范生的基本职能,还接受来自教育部门委托的各级各类教师职后培训工作。高师院校培训管理中的信息来源有国家教育政策法规、项目委托人、学校师范教育系统、项目具体承担学院、专家团队、参培学员、培训实践基地、课程资源提供者、班主任及后勤保障团队等。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员、有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合理信息管理机制,多方来源的信息可能会是零散的,相互之间不能有效关联,形成“信息孤岛”,缺少有效地信息沟通,严重时会影响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培训目标实现
(三)培训过程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要求高
高师院校承担的培训工作以集中培训和脱产培训为主。集中培训和脱产培训有利于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绩效,促进参培教师学习观念和态度的转变,也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及地域之间的充分交流,更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但集中培训给高师院校的培训管理带来了时效性上的极大挑战。集中培训和脱产培训从正式实施到项目完成往往只需数十天,时间短,节奏快,从培训前期调研、方案设计、项目申报、学员联系、报到开班、培训实施、培训总结等多个环节来看,需要及时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监控、调节和反馈,以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传播机制,完成如此高时效性要求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引用CIO和CIO机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信息沟通的各个环节,提高时效性,能确保培训信息的上传下达,及时沟通。
(四)培训过程信息对培训机构及培训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对高师院校来说,参培教师不仅是培训服务的对象,更是学校发展和内涵提升的宝贵资源。高师院校培训机构需要不断提升培训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和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教育局、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学科专家、培训专家之间的联系,以科学调研为基础,认真研制方案,精心设计课程,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培训过程资源的收集和整合,帮助参培教师成果固化与经验提升,促进培训和科研结合,持久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也为师范院校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战略提供资源支持和信息决策。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师培训新要求、新课题、新内容和新形式,为广大参培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客观上要求培训机构采用CIO机制,对宝贵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复杂信息资源处理过程中,形成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可靠标准和有力逻辑,打造学习型培训管理组织以适应高师院校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战略。
二、引入CIO机制的培训管理目标
(一)实现知识管理。1999年,美国阿瑟.安德森公司提出了个著名的知识管理公式:KM=(P+K)S,KM指知识管理,P指成员,K指知识,+指技术,S代表分享。其含义是指知识管理就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成员与知识充分结合,并通过知识共享,使知识的价值呈指数提升[1]。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平台的搭建,使全体参与培训的人员形成一个信息场,场中的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将自由发生。基于CIO机制的培训管理,依托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服务的力度,创建信息增值平台,积极进行信息挖掘,促进信息共享与创生。
(二)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其内涵体现在注重细节、规范流程、严格执行、确保质量、节约成本[2]。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流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CIO机制的管理符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通过培训资源的量性与质性评价,以多向信息沟通机制促成多向管理模式,能超越行政式上下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有效监控、快速反馈、及时纠偏,以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资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促进无缝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和服务质量。
(三)创建学习型管理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以“系统思考”为宗旨,以“团队学习”为基础,具有不断超越自我之生命活力的社会组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学校等[3]。对培训机构来说,学习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且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具有团队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学习型管理组织通过化个人绩效为组织综合绩效,统一团队的工作方式,形成团队文化,提高组织机构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水平。引入CIO和CIO机制,以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为基础,优化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信息化环境的学习型组织,通过CIO来引导培训团队实现自我超越,形成共同愿景,能有效促进团队 学习和持久发展。
三、实现CIO机制培训管理的途径
(一)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
CIO负责对培训系统的信息要素、数字化标准、信息交换逻辑进行全盘考量,为培训机构提供信息化改造策略,最终目标是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第一,是建立起系统、完整的CIO运行体制,赋予各级各类信息要素如项目、专家、团队、课程、学员等以规范性界定和描述,形成统一的基础标准和基本逻辑,如学员档案标准,学员信息交换逻辑;第二,依托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建立有效地信息技术平台,如依靠社会性软件如博客、QQ群、微博、论坛等设立信息沟通平台;第三,完善CIO介入和退出机制,赋予CIO足够的管理权限,既让CIO拥有支配培训信息的充分条件,保障CIO能获取足够多的信息,也让其他信息要素部门自主运行,不受CIO的干扰和影响;第四,让所有信息实时共享,所有参与培训的信息单位都能获得充分而有效的信息资源。
(二)CIO辅助培训顶层设计
高师院校培训机构有必要从培训项目来源、政策与理论导向、培训需求调研、项目设计、资源开发、培训组织、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全局设计,确保培训针对性、有效性。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参与培训管理的CIO则处于顶层设计的核心位置,协助建立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及整合各方资源。因此CIO必须具备卓越的组织才能,善于管理和协调,在培训项目设计、开发、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及时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具体来说,首先CIO必须善于协调,寻求主管领导的支持;其次CIO能与其他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培训管理中营造使用新技术的氛围和环境;再者,CIO善于激励培训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系统的使用,形成适于信息资源整合的团队文化[4]。
(三)CIO辅助信息决策
CIO通过对培训信息系统要素的全盘了解,依托成熟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辅助培训负责人完善培训信息沟通机制,制定信息资源战略。CIO必须配合培训机构的工作战略,熟悉培训管理的每一个业务流程,促进各个环节及信息管理系统运作方式的优化。通过CIO对信息资源的持续优化配置,保证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尽最大可能增强信息功能对培训绩效的提升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挖掘,确保培训机构在快节奏、任务重的培训工作中处于高效运作状态,促进培训组织的机构健全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结语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CIO运行机制对复杂培训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有利于整合培训资源,促进隐性信息资源向显性信息资源转化,丰富培训资源的同时提升培训管理和服务质量,提高培训绩效,并对培训机构和培训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智力决策。CIO机制有助于提高培训信息传播时效性,通过对培训过程的不断优化,及时反馈来自各方的培训信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培训质量,并促进培训交流,及时汇集培训生成性资源,固化培训成果。CIO机制也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管理组织,促进团队建设,提升培训标准与绩效,提炼团队文化,提高组织信息化适应能力,引导建立培训机构长效发展战略,促进培养培训一体化建设,对高师院校培训机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菊.基于知识管理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7(5):100.
[2]王丽静.基于精细化管理思想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41-144.
[3]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2-235.
[4]左美云,许珂,陈禹.首席信息官(CIO)知识体系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3):124-125.
一、高师院校教师培训管理引入CIO机制的现实原因
(一)培训管理过程信息量大
高师院校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阵地,每年承担有大量教师培训任务,客观上造成了培训管理的庞大信息容量。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管理工作相互交织,互相关联,依靠传统人、财、物行政式管理模式疲于应对。尤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高师院校积极调整办学策略以适应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一体化趋势,参培教师数量大,培训呈现常态化趋势,培训工作呈现项目多、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特点,管理工作节奏加快且有大量信息需要及时处理,如果缺乏管理上的可靠标准和有力逻辑,没有专门负责培训信息管理的CIO,极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更难以实现知识管理、精细化管理和学习型管理组织。
(二)培训管理过程信息来源多
高师院校不仅承担培养师范生的基本职能,还接受来自教育部门委托的各级各类教师职后培训工作。高师院校培训管理中的信息来源有国家教育政策法规、项目委托人、学校师范教育系统、项目具体承担学院、专家团队、参培学员、培训实践基地、课程资源提供者、班主任及后勤保障团队等。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员、有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合理信息管理机制,多方来源的信息可能会是零散的,相互之间不能有效关联,形成“信息孤岛”,缺少有效地信息沟通,严重时会影响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培训目标实现
(三)培训过程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要求高
高师院校承担的培训工作以集中培训和脱产培训为主。集中培训和脱产培训有利于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绩效,促进参培教师学习观念和态度的转变,也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及地域之间的充分交流,更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区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但集中培训给高师院校的培训管理带来了时效性上的极大挑战。集中培训和脱产培训从正式实施到项目完成往往只需数十天,时间短,节奏快,从培训前期调研、方案设计、项目申报、学员联系、报到开班、培训实施、培训总结等多个环节来看,需要及时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监控、调节和反馈,以保障培训的顺利进行。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传播机制,完成如此高时效性要求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引用CIO和CIO机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信息沟通的各个环节,提高时效性,能确保培训信息的上传下达,及时沟通。
(四)培训过程信息对培训机构及培训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对高师院校来说,参培教师不仅是培训服务的对象,更是学校发展和内涵提升的宝贵资源。高师院校培训机构需要不断提升培训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和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教育局、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学科专家、培训专家之间的联系,以科学调研为基础,认真研制方案,精心设计课程,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培训过程资源的收集和整合,帮助参培教师成果固化与经验提升,促进培训和科研结合,持久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也为师范院校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战略提供资源支持和信息决策。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师培训新要求、新课题、新内容和新形式,为广大参培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客观上要求培训机构采用CIO机制,对宝贵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复杂信息资源处理过程中,形成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可靠标准和有力逻辑,打造学习型培训管理组织以适应高师院校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战略。
二、引入CIO机制的培训管理目标
(一)实现知识管理。1999年,美国阿瑟.安德森公司提出了个著名的知识管理公式:KM=(P+K)S,KM指知识管理,P指成员,K指知识,+指技术,S代表分享。其含义是指知识管理就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成员与知识充分结合,并通过知识共享,使知识的价值呈指数提升[1]。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平台的搭建,使全体参与培训的人员形成一个信息场,场中的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将自由发生。基于CIO机制的培训管理,依托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服务的力度,创建信息增值平台,积极进行信息挖掘,促进信息共享与创生。
(二)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其内涵体现在注重细节、规范流程、严格执行、确保质量、节约成本[2]。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流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等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CIO机制的管理符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通过培训资源的量性与质性评价,以多向信息沟通机制促成多向管理模式,能超越行政式上下级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有效监控、快速反馈、及时纠偏,以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资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促进无缝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和服务质量。
(三)创建学习型管理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以“系统思考”为宗旨,以“团队学习”为基础,具有不断超越自我之生命活力的社会组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学校等[3]。对培训机构来说,学习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且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具有团队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学习型管理组织通过化个人绩效为组织综合绩效,统一团队的工作方式,形成团队文化,提高组织机构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水平。引入CIO和CIO机制,以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为基础,优化信息沟通渠道,建立信息化环境的学习型组织,通过CIO来引导培训团队实现自我超越,形成共同愿景,能有效促进团队 学习和持久发展。
三、实现CIO机制培训管理的途径
(一)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
CIO负责对培训系统的信息要素、数字化标准、信息交换逻辑进行全盘考量,为培训机构提供信息化改造策略,最终目标是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第一,是建立起系统、完整的CIO运行体制,赋予各级各类信息要素如项目、专家、团队、课程、学员等以规范性界定和描述,形成统一的基础标准和基本逻辑,如学员档案标准,学员信息交换逻辑;第二,依托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建立有效地信息技术平台,如依靠社会性软件如博客、QQ群、微博、论坛等设立信息沟通平台;第三,完善CIO介入和退出机制,赋予CIO足够的管理权限,既让CIO拥有支配培训信息的充分条件,保障CIO能获取足够多的信息,也让其他信息要素部门自主运行,不受CIO的干扰和影响;第四,让所有信息实时共享,所有参与培训的信息单位都能获得充分而有效的信息资源。
(二)CIO辅助培训顶层设计
高师院校培训机构有必要从培训项目来源、政策与理论导向、培训需求调研、项目设计、资源开发、培训组织、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全局设计,确保培训针对性、有效性。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参与培训管理的CIO则处于顶层设计的核心位置,协助建立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及整合各方资源。因此CIO必须具备卓越的组织才能,善于管理和协调,在培训项目设计、开发、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及时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具体来说,首先CIO必须善于协调,寻求主管领导的支持;其次CIO能与其他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培训管理中营造使用新技术的氛围和环境;再者,CIO善于激励培训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主动参与信息技术系统的使用,形成适于信息资源整合的团队文化[4]。
(三)CIO辅助信息决策
CIO通过对培训信息系统要素的全盘了解,依托成熟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辅助培训负责人完善培训信息沟通机制,制定信息资源战略。CIO必须配合培训机构的工作战略,熟悉培训管理的每一个业务流程,促进各个环节及信息管理系统运作方式的优化。通过CIO对信息资源的持续优化配置,保证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尽最大可能增强信息功能对培训绩效的提升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挖掘,确保培训机构在快节奏、任务重的培训工作中处于高效运作状态,促进培训组织的机构健全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结语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CIO运行机制对复杂培训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有利于整合培训资源,促进隐性信息资源向显性信息资源转化,丰富培训资源的同时提升培训管理和服务质量,提高培训绩效,并对培训机构和培训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智力决策。CIO机制有助于提高培训信息传播时效性,通过对培训过程的不断优化,及时反馈来自各方的培训信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培训质量,并促进培训交流,及时汇集培训生成性资源,固化培训成果。CIO机制也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管理组织,促进团队建设,提升培训标准与绩效,提炼团队文化,提高组织信息化适应能力,引导建立培训机构长效发展战略,促进培养培训一体化建设,对高师院校培训机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菊.基于知识管理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7(5):100.
[2]王丽静.基于精细化管理思想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41-144.
[3]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2-235.
[4]左美云,许珂,陈禹.首席信息官(CIO)知识体系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