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实验平台化建设探索
发布时间:2015-12-15 11:20
1、现状
学校处于贫困西部,是由四所高校合并组建的,是一所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全日制多学科的本科学校。由于学校所处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有限,使得很大部分资金要靠学校自行解决,学校实验建设中的投入有限,资金缺口比较大。另一方面,原来的实验室建设是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建设、导致各二级学院对全校的整体实验资源不了解,如:基础设备重复建设、大精仪器不足、各实验室主要为本学院学生服务、实验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管理难度大等。这导致了学校在实验建设中的投入大部分落在基础设备上,大型精密仪器不足,实验室整体提升不大[1]。为改变以上现状,学校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提出实验建设以平台化建设,促实验建设、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稳步提高。
2、改变实验传统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
以课程为定义对象的实验室建制模式是传统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专业分得细,一个实验室仅为一门或二门课程服务,实验依附于课程,由教学二级学院管理。这种模式目前有明显不足和弊端,如:实验室规模小,功能单一,教学处于从属地位,不仅人员、设备、房屋的使用效益低,而且影响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科研协作等[2]。重点不足表现如下五点:
(1)缺少学科交叉及相互间的渗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有关人员专长得不到发挥,积极性难以调动。
(3)实验室功能单一,难以形成教学和科研的整体优势。
(4)不利于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
(5)实验室用房不能充分利用。
基于以上弊端,改变传统实验管理模式是必须的,刻不容缓。
3、平台化建设规划与实施
3.1、指导思想
1、整和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充分提高利用率;进行实验体制改革,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
2、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验室建设、实验管理层次和水平,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3、减少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坚持近期目标和长远计划相结合。
4、认真规划、积极实施、注重特色,在设备选型方面有适当的超前性和较强的可扩充性。
3.2、规划与建设
3.2.1、硬件规划与建设:
(1)公共基础实验平台。本平台服务全校学生,以基本能力训练为主,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中心、金工实习、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它主要完成学生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对学生进行各实验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验过程等严格训练,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实验技能,掌握各种实验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为学生后续专业实验、工程设计和专业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大类专业实验平台。它包含大类专业基础实验与大类专业实验。专业基础平台是整合全校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实验室搭建的一个平台[3]。大类专业实验室是整合各二级学院原有专业实验室基础上搭建的一个平台,主要把大类专业中相同、相似、相关联的专业实验室整合在一起,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工程能力,学科结合与创新以及启发创新思维服务;最终在服务学生的基础上,辐射周边,服务社会,起好示范作用,提高社会效益。同时此平台也是人才培养的依托平台,为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本专科教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保障[4]。大类专业实验平台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可给教师提供相应的研发场所,从而可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3)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是学校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基地。根据学校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将优势专业的实验室列入重点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中,争取多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4)其他实验室。不能包含在以上实验内或特殊学科的实验室,新兴专业实验室等由各二级学校负责建设,全面负责实验室的规划和具体建设的实施。
3.2.2、软件规划与建设
软件建设主要解决实验室建设与实验管理之间的矛盾。实验室建设与实验管理是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实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建设的速度。实验管理水平高,实验室建设发展科学、有序合理;实验教师工作积极、爱岗竟业;仪器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反之则会出现,实验室建设发展缓慢、停滞不前,实验技术人员消极怠工,仪器设备管理混乱,老化严重、利用率低等等情况。随着实验室的发展,对实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以上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的矛盾,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软件建设。
1、转变理念,实验教学必须和理论教学得到一样的重视?。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定位于辅助教学的地位上,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实验技术人员常被称之为教学辅助人员;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水平上,也不能充分满足高校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根本要求。
2、适应科技发展,建立新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1)构建新型的校级实验教学中心
改革传统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将学校实验教学按专业大类调整、统一规划,建立几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减少重复建设,实现实验设备、实验课资源共享。
(2)构建实验教学的网络信息平台
为激励学生学习,创造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实验课信息的维护、排课、选课、统计分析等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做到仪器设备及使用说明、实验项目及实验大纲、部分实验录像。学生可以网上申请实验、预习实验、观摩实验。教师可以网上答疑,批改作业。为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加大开放的力度,奠定技术基础。
(3)增加实验项目,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鼓励实验中心和实验室开设更多的独立实验课;改革整班集体安排课程的方式为学生自主选择安排方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增加实践环节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推行以学生个性需求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模式。
(4)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实验室的开放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即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自行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二是实验内容、手段、方法的开放。前者 的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初级阶段和基本要求,而后者的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高级阶段和本质要求。实验室的完全开放应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3、提高认识,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校、院两级领导要重视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要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列入工作计划,按照岗位的要求采取进修、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5]。
学校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参加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对于实验技术人员,制订相应政策,使他们专心从事实验管理工作。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领导应加强对实验人员的重视程度,创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要制定有关的保证制度。应确实解决好以下问题:(1)实验教师的职称问题。许多高校在同一职称中,实验系列的津贴少于教师系列,以至于是具备条件的实验人员想办法转成教师编制,以谋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致使一些优秀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安心于实验室建设,造成实验队伍中优秀的人才流失。(2)申报项目的资格、晋升职称考试条件,学校政策不能同等对待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教师职称评定在很多学校有自主评审权,而实验技术人员除须参加上级人事部门统一评定外,名额还十分有限。可想而知,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发挥因此受到限制。如对能力强,又有突出成就的实验技术岗位的同志,不应一味强调文凭和学历,而忽视其工作能力和业绩,致使他们职称评定不上来。这不仅挫伤了积极性,还极易形成误导,致使实验人员不去干好本职工作[6]。(3)从各个方面来体现对实验队伍的平等对待。总之,领导者要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以人为本去思考工作。只有提供了相同的地位与待遇,实验队伍的稳定才有可能,健康发展、梯队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4、结束语
随着我校实验教学改革、实验管理模式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深化,学校的实验室整体水平已经有很大进步和提高。目前,我校已建立校级实验中多个如:分析测试中心、电子电工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人工智能省级重点实验室、材料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绿色催化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朱玉华,杨正宏,顾伟宏等.建立系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5):14-16.
[2] 夏有为.建设教学实验室的“国家队”,加强实验室育人功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35-338.
[3]冯英忠,卢泽楷.高校实验室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71-173.
[4]郭汝丽.校级测试平台建设与大型仪器开放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114-116
[5]王小逸,陈永宝.以人为本,建设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师资队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19-21
[6]熊建新,陈端吕,王鹏.地方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43-144
学校处于贫困西部,是由四所高校合并组建的,是一所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全日制多学科的本科学校。由于学校所处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对学校的支持力度有限,使得很大部分资金要靠学校自行解决,学校实验建设中的投入有限,资金缺口比较大。另一方面,原来的实验室建设是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建设、导致各二级学院对全校的整体实验资源不了解,如:基础设备重复建设、大精仪器不足、各实验室主要为本学院学生服务、实验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管理难度大等。这导致了学校在实验建设中的投入大部分落在基础设备上,大型精密仪器不足,实验室整体提升不大[1]。为改变以上现状,学校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提出实验建设以平台化建设,促实验建设、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稳步提高。
2、改变实验传统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
以课程为定义对象的实验室建制模式是传统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专业分得细,一个实验室仅为一门或二门课程服务,实验依附于课程,由教学二级学院管理。这种模式目前有明显不足和弊端,如:实验室规模小,功能单一,教学处于从属地位,不仅人员、设备、房屋的使用效益低,而且影响学生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科研协作等[2]。重点不足表现如下五点:
(1)缺少学科交叉及相互间的渗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有关人员专长得不到发挥,积极性难以调动。
(3)实验室功能单一,难以形成教学和科研的整体优势。
(4)不利于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
(5)实验室用房不能充分利用。
基于以上弊端,改变传统实验管理模式是必须的,刻不容缓。
3、平台化建设规划与实施
3.1、指导思想
1、整和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充分提高利用率;进行实验体制改革,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
2、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验室建设、实验管理层次和水平,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3、减少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坚持近期目标和长远计划相结合。
4、认真规划、积极实施、注重特色,在设备选型方面有适当的超前性和较强的可扩充性。
3.2、规划与建设
3.2.1、硬件规划与建设:
(1)公共基础实验平台。本平台服务全校学生,以基本能力训练为主,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语言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中心、金工实习、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它主要完成学生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对学生进行各实验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验过程等严格训练,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实验技能,掌握各种实验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为学生后续专业实验、工程设计和专业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大类专业实验平台。它包含大类专业基础实验与大类专业实验。专业基础平台是整合全校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实验室搭建的一个平台[3]。大类专业实验室是整合各二级学院原有专业实验室基础上搭建的一个平台,主要把大类专业中相同、相似、相关联的专业实验室整合在一起,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工程能力,学科结合与创新以及启发创新思维服务;最终在服务学生的基础上,辐射周边,服务社会,起好示范作用,提高社会效益。同时此平台也是人才培养的依托平台,为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本专科教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保障[4]。大类专业实验平台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可给教师提供相应的研发场所,从而可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3)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是学校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基地。根据学校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将优势专业的实验室列入重点建设和发展的规划中,争取多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4)其他实验室。不能包含在以上实验内或特殊学科的实验室,新兴专业实验室等由各二级学校负责建设,全面负责实验室的规划和具体建设的实施。
3.2.2、软件规划与建设
软件建设主要解决实验室建设与实验管理之间的矛盾。实验室建设与实验管理是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实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建设的速度。实验管理水平高,实验室建设发展科学、有序合理;实验教师工作积极、爱岗竟业;仪器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反之则会出现,实验室建设发展缓慢、停滞不前,实验技术人员消极怠工,仪器设备管理混乱,老化严重、利用率低等等情况。随着实验室的发展,对实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以上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的矛盾,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软件建设。
1、转变理念,实验教学必须和理论教学得到一样的重视?。
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定位于辅助教学的地位上,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实验技术人员常被称之为教学辅助人员;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水平上,也不能充分满足高校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根本要求。
2、适应科技发展,建立新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1)构建新型的校级实验教学中心
改革传统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将学校实验教学按专业大类调整、统一规划,建立几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减少重复建设,实现实验设备、实验课资源共享。
(2)构建实验教学的网络信息平台
为激励学生学习,创造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建立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实验课信息的维护、排课、选课、统计分析等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做到仪器设备及使用说明、实验项目及实验大纲、部分实验录像。学生可以网上申请实验、预习实验、观摩实验。教师可以网上答疑,批改作业。为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加大开放的力度,奠定技术基础。
(3)增加实验项目,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鼓励实验中心和实验室开设更多的独立实验课;改革整班集体安排课程的方式为学生自主选择安排方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增加实践环节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推行以学生个性需求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模式。
(4)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实验室的开放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即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自行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二是实验内容、手段、方法的开放。前者 的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初级阶段和基本要求,而后者的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高级阶段和本质要求。实验室的完全开放应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3、提高认识,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校、院两级领导要重视对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要将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列入工作计划,按照岗位的要求采取进修、培训、自学等多种形式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5]。
学校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参加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对于实验技术人员,制订相应政策,使他们专心从事实验管理工作。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领导应加强对实验人员的重视程度,创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要制定有关的保证制度。应确实解决好以下问题:(1)实验教师的职称问题。许多高校在同一职称中,实验系列的津贴少于教师系列,以至于是具备条件的实验人员想办法转成教师编制,以谋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致使一些优秀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安心于实验室建设,造成实验队伍中优秀的人才流失。(2)申报项目的资格、晋升职称考试条件,学校政策不能同等对待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教师职称评定在很多学校有自主评审权,而实验技术人员除须参加上级人事部门统一评定外,名额还十分有限。可想而知,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发挥因此受到限制。如对能力强,又有突出成就的实验技术岗位的同志,不应一味强调文凭和学历,而忽视其工作能力和业绩,致使他们职称评定不上来。这不仅挫伤了积极性,还极易形成误导,致使实验人员不去干好本职工作[6]。(3)从各个方面来体现对实验队伍的平等对待。总之,领导者要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以人为本去思考工作。只有提供了相同的地位与待遇,实验队伍的稳定才有可能,健康发展、梯队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4、结束语
随着我校实验教学改革、实验管理模式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深化,学校的实验室整体水平已经有很大进步和提高。目前,我校已建立校级实验中多个如:分析测试中心、电子电工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人工智能省级重点实验室、材料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绿色催化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 朱玉华,杨正宏,顾伟宏等.建立系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5):14-16.
[2] 夏有为.建设教学实验室的“国家队”,加强实验室育人功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35-338.
[3]冯英忠,卢泽楷.高校实验室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71-173.
[4]郭汝丽.校级测试平台建设与大型仪器开放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114-116
[5]王小逸,陈永宝.以人为本,建设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师资队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19-21
[6]熊建新,陈端吕,王鹏.地方院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43-144
下一篇:做好高校信访工作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