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12-15 11:21
一、 新时期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性
从2004年曾经轰动一时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到2010年10月在西安大学城发生的“药家鑫”事件,校园安全事件曾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层知识分子的摇篮,因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学生所处的年龄段而有其特殊之处。
党的十六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那就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大学”。因此,作为高校不仅是要传播文化,培养优秀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应注重创造先进文化,还要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而要完成以上任务,必须有安全稳定的环境做保障,因此把高校办成平安和谐、崇德尚学、师生稳定的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可以使学校“平安校园”建设机制建立并健全,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得到改善,进而有效防范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减少违法犯罪和安全事故,达到“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安全需求。
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维护高校政治稳定的形势更加严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在不断变化,在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的同时,仍然更要注意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严峻形势。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为了达到他们目的,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不惜动用一切手段,试图插手人民内部矛盾,挑起事端。大学生正是充满热情和激情也是较容易激动和偏激的群体,由于学费、就业等现实问题的客观存在,高校便成为他们进行渗透活动的重要场所。
2、消防安全问题和火灾隐患依然突出 。随着我国高校大众化进程的不断进展,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大量建设,使得发生火灾和其它事故的概率不断增大,加之原有的部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设备老化、部分师生消防意识淡薄、违规操作违章用电现象时有发生,使得高校存在着诸多消防安全的隐患。发生在2008年的“3.13”东南大学动力楼和2008年“11.14”的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3、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凸现 。随着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管理社会化、外来人员增多、校园及周边环境复杂、校园治安管理任务不断加重。高校校园不仅有教学区、生活区,还混杂家属区、居民区以及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到校园务工的外来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制观念淡薄,流动性较大,不易管理,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因素。社会闲散人员和不法分子利用学校安全防范的漏洞,伺机进行危害校园安全的活动。
4、学生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薄弱。现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小接受来自西方文化的熏陶,个人意识较强;同时作为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从小生活在“温室”中,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挫折,经常产生逃避念头。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严峻的社会和校园治安形势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遇事易冲动,加之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出现无所是从、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盗窃公私财物等现象发生,甚至还出现抢劫、坑蒙拐骗、杀人等恶性案件,他们的安防意识亟待提高。
三、新时期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主要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从领导角度对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措施,实行责任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实行考核奖惩目标制度,做到层层签订责任书,对所有地方均要到边到位,大张旗鼓表彰先进单位,对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平安校园建设来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抓好法制安全等教育 。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生工作教育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各系院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应经常进行有针对性地法制安全教育,如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就是较好途径,讲座、专题班会、法制知识竞赛、各种应急演练等也是师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同时还可结合学校开设的法律基础等课程,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另外,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心理疾患问题,学校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从组织机构到制度建设以及心理教育将校工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在高校发生的影响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一系列事件均与个别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有关,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一对一帮扶等措施,可使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矛盾排查和周边环境整治。各部门、各系院要通过各种细致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以及矛盾并较早地使它们得以解决。在高校中心工作是教学和学生教育管理,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成长成才,平安校园建设也要围绕该中心进行,所以加强对不稳定因素、苗头性问题的排查及处理必须及时准确,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牢牢把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
另外,随着近年来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学校周边的网吧业、餐饮业、宾馆等场所也迅速增加。由于小摊小贩经营的食品不同程度上大都存在卫生安全问题,而学生又是他们消费的最大群体,加之学校周边个别不法分子和闲散人员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弱点,伺机对学生实施盗窃、抢劫、伤害等活动,这些均给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造成了较大危害。所以,学校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防范教育,另一方面应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治安治理工作的整治,通过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4、防范网络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遍应用,使学生在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社会交往方面,非常地方便。但也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个别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由于产生松口气的想法,放松了学习,个别学生还沉迷网络,但是由于他们个人阅历浅、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在网络交友中极易出现被骗事件乃至纠纷发生,因此,学校应该采取不同措施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减少由于网络对大学生的侵害。
5、保证学校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犯罪分子的隐蔽性越来越强,作案手段也 变得越来越狡猾,学校原来固有的设备、设施及相应办法已难以适应目前创建平安校园的需要。所以,作为学校必须舍得投资,拿出足够的经费保障设施建设,做到投入到位,进而管理到位,一旦出现问题便可利用科技手段做到尽快侦破,使犯罪分子无空隙可利用。
总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师生员工应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就会把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连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洪建场,闫璐.创建“平安校园”的几点见解[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3):175-176.
[3]高树彬.对新形势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7(1):40-41,59.
[4]陈重.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25.
从2004年曾经轰动一时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到2010年10月在西安大学城发生的“药家鑫”事件,校园安全事件曾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层知识分子的摇篮,因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学生所处的年龄段而有其特殊之处。
党的十六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那就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大学”。因此,作为高校不仅是要传播文化,培养优秀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应注重创造先进文化,还要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而要完成以上任务,必须有安全稳定的环境做保障,因此把高校办成平安和谐、崇德尚学、师生稳定的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可以使学校“平安校园”建设机制建立并健全,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得到改善,进而有效防范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减少违法犯罪和安全事故,达到“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安全需求。
二、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维护高校政治稳定的形势更加严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在不断变化,在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的同时,仍然更要注意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严峻形势。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为了达到他们目的,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不惜动用一切手段,试图插手人民内部矛盾,挑起事端。大学生正是充满热情和激情也是较容易激动和偏激的群体,由于学费、就业等现实问题的客观存在,高校便成为他们进行渗透活动的重要场所。
2、消防安全问题和火灾隐患依然突出 。随着我国高校大众化进程的不断进展,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等方面的大量建设,使得发生火灾和其它事故的概率不断增大,加之原有的部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设备老化、部分师生消防意识淡薄、违规操作违章用电现象时有发生,使得高校存在着诸多消防安全的隐患。发生在2008年的“3.13”东南大学动力楼和2008年“11.14”的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3、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凸现 。随着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管理社会化、外来人员增多、校园及周边环境复杂、校园治安管理任务不断加重。高校校园不仅有教学区、生活区,还混杂家属区、居民区以及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到校园务工的外来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制观念淡薄,流动性较大,不易管理,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因素。社会闲散人员和不法分子利用学校安全防范的漏洞,伺机进行危害校园安全的活动。
4、学生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薄弱。现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小接受来自西方文化的熏陶,个人意识较强;同时作为大多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从小生活在“温室”中,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对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挫折,经常产生逃避念头。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严峻的社会和校园治安形势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 遇事易冲动,加之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出现无所是从、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盗窃公私财物等现象发生,甚至还出现抢劫、坑蒙拐骗、杀人等恶性案件,他们的安防意识亟待提高。
三、新时期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主要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从领导角度对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措施,实行责任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实行考核奖惩目标制度,做到层层签订责任书,对所有地方均要到边到位,大张旗鼓表彰先进单位,对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实行一票否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平安校园建设来保证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抓好法制安全等教育 。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生工作教育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各系院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应经常进行有针对性地法制安全教育,如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就是较好途径,讲座、专题班会、法制知识竞赛、各种应急演练等也是师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同时还可结合学校开设的法律基础等课程,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另外,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心理疾患问题,学校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从组织机构到制度建设以及心理教育将校工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在高校发生的影响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的一系列事件均与个别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有关,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一对一帮扶等措施,可使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矛盾排查和周边环境整治。各部门、各系院要通过各种细致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以及矛盾并较早地使它们得以解决。在高校中心工作是教学和学生教育管理,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成长成才,平安校园建设也要围绕该中心进行,所以加强对不稳定因素、苗头性问题的排查及处理必须及时准确,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牢牢把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
另外,随着近年来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学校周边的网吧业、餐饮业、宾馆等场所也迅速增加。由于小摊小贩经营的食品不同程度上大都存在卫生安全问题,而学生又是他们消费的最大群体,加之学校周边个别不法分子和闲散人员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弱点,伺机对学生实施盗窃、抢劫、伤害等活动,这些均给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造成了较大危害。所以,学校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防范教育,另一方面应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治安治理工作的整治,通过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4、防范网络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遍应用,使学生在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社会交往方面,非常地方便。但也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个别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由于产生松口气的想法,放松了学习,个别学生还沉迷网络,但是由于他们个人阅历浅、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在网络交友中极易出现被骗事件乃至纠纷发生,因此,学校应该采取不同措施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减少由于网络对大学生的侵害。
5、保证学校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犯罪分子的隐蔽性越来越强,作案手段也 变得越来越狡猾,学校原来固有的设备、设施及相应办法已难以适应目前创建平安校园的需要。所以,作为学校必须舍得投资,拿出足够的经费保障设施建设,做到投入到位,进而管理到位,一旦出现问题便可利用科技手段做到尽快侦破,使犯罪分子无空隙可利用。
总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师生员工应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就会把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连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洪建场,闫璐.创建“平安校园”的几点见解[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3):175-176.
[3]高树彬.对新形势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7(1):40-41,59.
[4]陈重.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