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新形势下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5-12-15 11:24

摘 要:本文从高职德育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在德育对象、德育的内容和手段、高职德育队伍建设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对策
高职德育是高职教育阶段推行的德育活动,是旨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服务面向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只有认清高职教育的特点,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高职德育的基本特性。
  一、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对象的变化
  1、德育对象的政治观受到冲击
  我国高校的德育目标是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和道德观念教育当代青年,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入WTO,中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局面,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要求人们成为世界公民,理想、信念被弱化,爱国主义教育被忽视,在我们周围,淡化意识形态的思潮可能逐渐要占上风,这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2、德育对象的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
  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价值观教育一直强调要先人后己、先公后私,排斥个人主义的存在。而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建立,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当代青年人身上,重视个性发展,注重个人的合理利益,讲求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利的价值观念得到更多的体现,对这种价值观念,需要德育工作做出新的评判。
  (二)德育的内容和手段缺乏时代性,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
  德育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手段,教育内容的恰当性可以看作是内容与以下两方面要求的一致性:一方面是所有内容来源和社会价值观反映的要求,一方面是学习者需要、兴趣和身心能力反映出来的要求。然而,当前德育的内容只反映了一方面的要求,而对另一方面的要求熟视无睹,与社会实际、学生思想实践相对脱节。尤其是对当前各种现实问题及相关理论问题探讨很少或干脆避而不谈,这便导致了学生对高校德育力倡的那些道德理念缺乏认同,毫无兴趣,不能把握其精髓,更难以做到普遍接受和自觉内化,这便降低了政治课的教育性和针对性、实用性,违背了开设这些课程的初衷,甚至适得其反。德育手段与实际相脱离。德育手段的现代化是德育现代化的前提,现代社会己步入了信息社会的大门,科技所带来的新变化层出不穷。德育必须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要讲求手段现代化,借助现代媒体,记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把幻灯、录像等设备直接用于班级常规管理,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化优势,积极扩大德育在校际间,省区间,甚至国际上的交流。
  (三)高职德育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包括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教学改革,出现了教师聘任制,学生学习的学分制,选课制,学生公寓等现象,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出现了许多新变化,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专职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队伍和行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职责的教职工队伍,存在功能发挥不够的问题。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辅导员本来应对德育起很大作用,但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升格的,对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仍停留在过去管理中专生的层次上,没有真正形成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德育队伍,也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健康的高职德育氛围。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存在思想不稳、数额不足、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有些院校德育工作者应有的待遇得不到落实,业务老师也没有发挥出“教书”、“育人”的作用。因此,如何真正按照“高进,明责,严管”的要求来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德育工作队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一个新的课题。
  二、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德育新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在新的时代特点下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德育新理念使高职院校德育的认知性、社会性和创新性得到丰富和发展。使高职院校德育的认知性不再是简单进行道德行为教育,而是重在道德认知,把重点放在培养大学生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自我道德修养能力的提高上;使高校德育的社会性更加广阔,能够将高校德育与社会及现实生活紧密交融在一起,依据社会需求和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实践开展德育;能够根据大学生和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德育诸要素的更新,从而在科学发展观中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二)充分发挥“两课”的德育主阵地作用
  根据“两课”课程理论体系建设的需要和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理论的创新,增强“两课”教学的时代感、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取专题讲授、研讨、原著导读、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结合“两课”教学的实际,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运用理论观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
  新形势下加大高职德育经费的投入包括两部分:一是“两课建设”经费的投入,主要用于“两课”的学科建设。二是德育日常经费的投入(不含奖学金)。主要用于假期学生社会实践,德育工作者培训、德育科研、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测量和咨询等所需设备和物品的开支。全年德育专项经费应占国家拨给的事业费和收缴学杂费、培训费的3%~4%。三是改善德育工作者的条件,为德育工作者配备电脑等先进的工作设备。四是想方设法建好若干德育活动基地。
  (四)搞好硬件建设
  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高职生学习、生活的传统模式。这就要求高职要提高德育工作的科技含量,大胆借鉴和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管理方法,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使德育工作增加实效性,提高影响力。一是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 。二是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德育工作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三是要加强对校园网的信息管理,趋利避害,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要加强对网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制观念,切实履行其职责,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德育环境。要对校园网的建设进行明确的规范管理,依靠技术手段,发挥“防火墙”的作用,对各类不良信息进行技术过滤,为网络德育把好信息的“入口关”和“出口关”。
  (五)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育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德育是育人的关键性因素。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有育人意识,都要参与德育工作,都是德育工作者。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德育,首先要增强教职员工的德育工作意识,即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必须懂得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和道德行为的基本规范,明确自己从业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把教师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到实处。专职德育队伍建设是高职德育成败的关键。当前,专职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遴选、培训、竞争上岗、优化管理等措施提高专职德育工作人员的素质,优化其年龄、知识、专业、能力、性格、特长结构,使其与德育的良好效果相适应;二是完善专职德育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其职称、工资、工作条件等待遇问题,充分调动德育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转型期特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遇到许多新问题。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兴起,浮躁之风盛行,学生急功近利,静不下心来读书等,给德育教育带来新的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逐步调整及职业教育层次的日益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必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整个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社会背景所决定的。而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所急需的合格人才,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因此,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德育面临的问题,研究行之有效的对策,对深化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笑伟.试析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2]粟英,潘祖勤.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8(14).
[3]何雅敏,阚红波.论多元价值观下高校德育教育途径的创新[J].传承,2008(4).
[4]贾玉娥,姜玉平.新形式下高职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西北职教,2008(8).
[5]熊礼杭.网络文化视野下高校德育教育模式的建构[J].福建论坛,2008(4).
[6]丰宗立.谈网络时代的大学德育教育[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7(1).

上一篇:浅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创业教育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平台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