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从提高学习兴趣入手,增强中医学习的实效性

发布时间:2015-12-15 11:26

摘 要:

关键词: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曾经说过,“善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引起了学习者学习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可见在学习中,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与良好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军队卫生士官中医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中医不是学生今后的主要任职方向,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医课程的学习存在走过场的心理,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改变教师的观念
  我们现在往往提的最多的就是“以学为主”、“学为主体”,但是如何真正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呢?它不应该是简单的课堂提问、或者学生上讲台等形式上的东西,因为这些并没有真正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本身并没有探究的愿望,而是仅仅满足了教师教学形式上的要求,那么作为学生反而成了配合教师表演的参与者,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所以说教学改革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师备课时不再备“怎样教”,而应该备“怎样学”,授课时不再是以完成授课内容为目标,而是以学生学会为目标。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他们有所期待的、感兴趣的平台,重点关注于如何创建这样一个平台上,使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的攀爬,通过学生有兴趣的学、然后才能有问题的学、有参与的学、最终达到有效率的学
2. 讲好绪论是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学生介入一门新课时,他会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尤其是对于中医这门较为陌生的课程。我们都说人与人见面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而绪论就是学生与课程的第一次见面。如果学生满怀好奇的期待着第一节课,而课堂的内容枯燥乏味,教师的讲解艰涩难懂,那么他会很快丧失了去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对于今后的学习也只是被动应付,这样势必影响学习的效果;反之,如果他惊奇的发现这门课程中有很多令他感兴趣的内容,那么,他会产生进一步想要了解的强烈愿望,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这种兴趣会对他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一些教师往往会认为绪论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可讲可不讲,忽略绪论在导入新课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重要性。
3. 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反映没兴趣、听不懂、学不会,而教师们也会抱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到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这似乎是一个很合情理的解释。但是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古代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所谓“有教无类”,就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贫穷,有的富有,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
4. 注重教学中的设疑
  在新的教育理念中,要求教与学的和谐,课堂授课不再是教师独自的表演.而是“教学相应”的师生互动,那么如何真正调动起学生的思考和反应,还要看学生内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课堂授课中的设疑同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设问,往往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因此教师授课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具备传授知识的智慧,教师的每一节课不单单具有知识性、还应该具有感染性,与学生的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还应该具有情感的互动,唤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在讲解经络的流注次序时,我们会以三个问题开始:一天当中什么时间睡觉最好?什么时间吃饭最好?什么时间排便最好?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在给出正确答案之后,再追问“为什么”,进而结合经络的流注时间进行分析,学生会发现抽象的经络原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激起了他们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对于学生来说,基于兴趣的学习才是真正学有所获的学习。

上一篇:高职院校阅读疗法指导浅谈——以《祝福》为例

下一篇: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