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数
摘 要:虽然导师制在世界很多国家的高校教学中取得了认可和成绩,但是由于具体实施环境有所不同,在中国本土化时显得有点水土不适。本文结合已有文献和自己的亲身实践,对导师制实践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导师制在与中国教育进行结合的情况下,存在着一些实施方面的不足,尤以与导师制配套的制度和激励问题更为突出。导师制有待于在中国高校实施过程中,根据我国国情与教育现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本科教学,导师制,实施,思考
笔者作为成都理工大学的一名专业课教师,同时也担任了数字媒体系导师之职。在担任导师工作以来,体验到了导师的积极作用,也体会了导师制的不足之处。本文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对导师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有益于导师制在中国的高校走向更加完善起到推进作用。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养等重要职责, 是学院联系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1]。导师制在培养个性人才、创新性人才、技术人才及能力培养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科导师制是指由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人才培养制度[2]。
一 本科导师制的理想情况[3]
导师制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导师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师们对学生因材施教,把学生的学业发展与个性发展、生活价值观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思想和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导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开启智慧的大门,开阔学术知识视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力。
(2)结合课题研究,让学生提高并掌握专业技能
参与课题研究则是针对理、工、医等学生设置的一种思维训练方法。学生在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
(3)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导师的学术修养、人格品质对学生来讲时时刻刻都是一种熏陶,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导师在学业、品行、心理成长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关系、呵护和指导。
二 我系对导师制的一些实践点滴
2.1 数字媒体系对导师制的实践
笔者在成都理工大学数字媒体系担任导师。迄今,该系实施导师制已经一年了。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提前告知学生,要实现导师制,让他们对导师制提前有了认识和思考。
其次,学生与所有导师见面。给定一个时间,导师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各个导师的情况。这些导师都是专业课老师。其中,有二位老师指出:将对选择他们的学生实施淘汰制,不符合的学生将被淘汰。
第三,学生进行选导师的工作。这个工作基本是单向的,不是双向的。
第四,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情况。在最初的一年里,各个老师带选自己的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导师同时也是专业课老师,所以,学生跟导师在学分成绩方面有很紧密的关系。首先,导师所教学的专业课要给所有学生打分,这包括了自己的学生;其次,导师将给选自己的学生的课程设计打分。
第五,后续情况。导师制实施了一年,大部分学生与导师联系紧密,有些同学确实也从导师那里学到了多方面的能力与知识。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与导师联系甚少;同时,也出现了个别导师的学生有大的变更现象。
第六,下学期情况。学生的课程设计,不再由自己导师带,而是由学生选谁就跟谁做课程设计。
2.2 对导师制实施方面的思考
因为各自专业特色不同,由于专业老师的配置不同,由于学生、学校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不同学校、不同学院和系对导师制的实施及理解上可能出现不同的政策,也就有了不同的具体实施情况。导师制的出现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督导、引导作用。但由于具体的实施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导师制实施的差异,导致了导师制在不同导师身上有了不同的认识和表现,导致了不同学生在导师制下也就有了不同的情况。虽然因为历史、国情因素,有些实施限制是无法避免的,但导师制本身就是为了学生的提高,如果认识到导师制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制度上的一个重要制度或者重要革新,也是老师自身教学思想的提高,那么导师制取得的成绩将远超前期情况。
这里,就导师制在本系的实施情况,发表些愚见,仅作学术探讨。有些见解在已有文献里已有涉及[4][5],也可能是我系的特殊情况。
第一,从管理制度上对导师制进行健全。这是个系统工作。学校引入了导师制,说明了学校认识到导师制确实有可取之处。那么应该有:
* 学校在导师制方面进行启动后,对导师制的实践要进行引导,把导师制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 系管理者对导师制有深刻理解,对导师制的原则、导师制实施及目的要有的放矢,在给导师下达任务时,有针对性,能及时把学校导师制的精神正确地转达并有效实施。
* 导师明确导师制的前前后后,明确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多了一份责任,知道自己对选择自己的学生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知道自己的担子很重。
* 学生了解自己和导师之间的关系,知道遇到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学哪方面知识时,可以及时、尽早与导师沟通。
第二,对导师制进行规范化。导师制实施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并根据这原则制定实施措施。一些有分歧的,可以探讨。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实施者,包括导师本人对导师的理解上。具体实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这里列举几个:
* 导师制究竟应该采取单向选择还是双向选择。一般地,都是学生选择导师。但已有老师说了,将对学生进行淘汰,只留下优秀学生,并且有个别老师也这样做了。这对优生有促进作用,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被留下了,并且他们在相关领域有了成就;但绝大多数一般的和稍微差的学生,就只好自己去寻找别的导师。这对学生的成长,究竟是利多还是弊多,是个值得探讨的。
* 对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必须有明确的原则。一方面,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另一方面,对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在学生方面,尽量保持学生与导师关系的稳定关系,尽量不要朝三暮四;在导师方面,则有个系统的指导方案。
第三,对导师制进行正确的引导。正确的引导很重要。例如,如果院系规定,导师带自己的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就存在一些矛盾因素,首先就是学校选课系统规定的选课人数下限,因为有的导师的学生极少。其次,出现了个
别学生认为,导师打分存在偏见的情况。该学生认为,个别导师对选择自己的学生打分优先照顾。还有,假如教师的工作量跟选自己学生的多少挂钩,这将极大地影响导师工作积极性的,将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所有的这些,说明对导师制进行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完全必要的,而这主要是由院系管理者制定的规则来引导的。
三 小结
导师制得到了很多高校的认可并实施,在教学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是,导师制在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以制度之健全、激励机制引入问题更突出。
当然,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具体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本文提到导师制最好让导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稳定。其实,各导师与所有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稳定方面,则可以寻求“稳”与“变”的动态平衡。如果是稳占主流,则可以让学生选导师后,一直跟着导师;如果是变占主流,在导师比较充分地情况下,则可以让学生每学期换一个导师,感受不同导师的风格。当然稳与变应该是相对的,应该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1] 陈咏梅,康昭荣,刘智国。“年级主任+班主任+辅导员+本科导师”模式研究—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工作体制改革创新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1):52-56,2007
[2] 五丽娟。本科导师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1):123-125,2010
[3] 唐梨丽。本科导师制: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文教资料。4:151-153,2008
上一篇:微积分极限思想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