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5 11:27

摘 要:随着IT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学习工具日趋普及,高校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必将被打破。重构与时俱进的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学习方式和方法纵横拓展,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加注重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现代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的发展及普及,一种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习高效适用,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学”“思”“做”相统一,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开放型的新型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即将逐步形成;随着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必将显著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
一、改革高校传统的教学机制是现行社会发展的诉求
  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弊端日益凸显出来。以教师、教室、教材“三中心”已经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桎梏。传统课堂教学,已日渐背离时代的发展, 不利于多样化、实用型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必须尽快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开放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各高校都积极地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进行专业结构调整;重新审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增设通识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
  这样一来,在专业总课时(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各门课程学时随着新课程的增设必将大大地减少。这使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学时)形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依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常常顾此失彼,“教什么?” “怎么教?”又成了新的难题。这必然使教师“教”的质量普遍降低,学生“学”的效益普遍下降。为了保质保量地培养与时俱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大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二、现代教学模式的构思
(一)现代教学模式的提出
  我们认为,“现代教学模式”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在“思”“学”“做”的有机整合原则下,应素质教育要求,建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为标准,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的,采取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无缝对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人文教学情理交融;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同时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多种教学教法共振,从而实现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目标的现代的、开放的、多元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现代教学模式采用“课外”+“课堂”的设计方案。
  按照现代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因此,我们不妨把课堂教学的外延向前后两边延伸,即把现代课堂教学过程扩展成课前、课堂教学和课后三个部分,下面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说明:
  课前:任课教师已准备(制作)好本课程的自学教程系列,并置于特定的平台上,保证学生随时在线学习或下载。课堂教学开始前,学生应先按课堂教学计划要求,自学相应的教程为课堂教学作好充分准备。
  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对学生“课前”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教师应组织学生以自评、互评、讨论、交流及问答等多种方式进行自学活动的检查评价。这既体现了“学”“思”交融、温故知新的传统教育教学精髓,同时也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融合和人文关怀。其次教师应把教学重心置于学生能力培养上,教师应按预定目标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或项目),灵活运用启发、分析、引导、观察思考、讨论、演练、归纳总结、引伸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及能力的建构。
  课后: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实践、自我完善及自我提高的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规律,考虑各种因素,对“课外”任务进行适当的安排。
  要特别强调的是,现代课堂教学方法中给出的只是教学方法的“大原则”,按照 “教学有法,而法无定法”的准则,不同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其自身特点灵活变通。因此,具体的学科课程要在 “课前”、“课堂教学”和“课后”这个“三课一体”的“大原则”下,预先打造出最适合该课程特点的“系列教程”,再按照课程计划设计该课程的最佳的整体教学方案和每一次课堂教学方案,最后根据该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以提升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整体任务和每一次“课后”任务。
(二)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构建意义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从教学过程来看,“课前”主要体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课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课后”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升素质。从教学内容来看,“教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用,学生各取所需,学以致用;“课堂”,主张以案例驱动的情景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完善能力培养及提高。“课后”,以设计案例并完成案例为主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辩证统一的哲学理论为指导。现代教学模式的实施,既要重视 “课堂”的教学质量,又要重视“课外”的学习效果。 学生“课外”(构建知识)是“课堂”教学(知识的内化和外化)的条件,而“课堂”(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如果只注重“课堂”教学而轻视“课外”学习,就会使我们的教学又要回退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反之,如果只注重“课外”学习而淡化“课堂”教学,就会滋生“放羊式”的教育思想,导致学生放任自流。因此,只有“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两者密切配合、双重注重,才能真正体现现代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机制落到实处,而应试教育的影响被明显地削弱或淡化。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是内在的、客观的,必然的,更是可行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把单一封闭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多维开放的现代教学模式,从我国教育教学与时俱 进,面向世界和未来。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资源是现代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自学教程是教学资源的核心,自学教程的内容和质量将决定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行为和兴趣。自学教程形式多样,如音频、视频、动画、图文等等。开发工具软件较多,如,录制屏幕软件Camtasia Studio、ScreenFlash;音频录制与处理软件Adobe Audition等,这些软件功能强大,使用简单。
  1.自学教程的开发及共享。一是学科教师(或团队)自行开发,特别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逐步掌握现代教学模式的教学技能,而且要成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同时也要成为教学资源的创造者。二是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及教学资源的开发共享。三是培养学习者自行开发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率先具有这个能力。高校应组织师生对开发自学教程的培训或学习,使学习个体感受到:我需要、我开发、我学习、我提高、我快乐。
  2.自学教程内容。自学教程内容应以学习个体的需要、专业学习的需要及社会需求为导向,应遵循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规律。
  3.自学教程质量。应把每个教程打造成精品,教程中无论是文字、声音、图片或动画都应富有亲和力、感染力、诱惑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自主学习就像听歌曲或欣赏多媒体作品一样富有乐趣和激情。
  4.自学教程设备。主要是个人电脑和手机,各类教程都可在电脑上播放,据调查:目前在发达地区有70%左右的大学生拥有电脑,在欠发达地区,大学生拥有电脑占10%,但计算机专业学生几乎达到100%。手机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手机主要用于听MP3教程。可见,大学生自学多媒体教程的设备已日趋普及。
三、现代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创建教学资源平台
  教学资源平台(网)是学科课程资源的载体和学习平台,学习者可在线学习、上传(作业)或下载(教程)资源;它是教学个体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友谊之桥;它是信息呈现和传递的窗口,使浏览者知晓世界,同时也把整个学校展现给世界。当然,没有教学网站也可用机房教师机作为教学资源平台,现代教学模式也能顺利运行,但由于没有网络的支持,使自主学习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整合自主学习环境
  为了保障大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顺利进行,必须整合学校现有实验机房。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对校内各专业的实验机房进行合并,并充分开放。对学校多媒体教室、设施设备、经费、师资进行统一调配,加强维护管理,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加强宣传,制定运行、实施及评价方案和制度
  对现代教学模式的实施,学校应积极支持,大力宣传,制订教改方案和相关规章制度。没有学校支持,单靠教师或团队是不能成功的。可先以计算机课程、外语课程等(操作或自学特征明显的课程)为试点课程,待试点成功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放开。应该肯定,每门课程都可应用“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但也要清楚每门课程都有自身的特点,应注意在“大原则”下“量身订做”自学教程和个性化的课堂教育设计方案。
四、结语
  现代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它按 “教”“学”“思”“做”相统一的原则,融合多种学习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它使传统教学由封闭转向世界和未来,是学习方式方法纵横拓展及教学改革的大飞跃。
参考文献:
   [1] 刘智运. 大学教学机制必须改革[J]. 教学研究,2011,34(3):9 -11
  [2] 段宝霞, 赵呈琛. 也谈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21(3): 5-7
  [3] 张景鸣. 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 上海教育科研, 2010, 4: 70.
  [4] 蒋波.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2(25): 52

上一篇:海西新农村大学生“村官”创业模式研究

下一篇:试析制约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