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微探社会工作介入排除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发布时间:2015-12-15 11:27

摘 要: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不仅仅把这个问题局限于思辨层面,而是要采取实际的行动,使社会工作的介入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搭起亮丽晴空。

关键词:有利点;突破点;关键点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一直是学术关注的焦点,有的学者转变研究视角,将社会工作理论引入学校,为学生的交往障碍解决提出了新对策。
  一、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社会工作介入的有利点
  利用社会工作的有关理论排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必须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以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大学生间的交往基本上都是精神层面的,很少涉及物质层面。因此,当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人际障碍的处理时,不用考虑人们之间繁杂的物质联系。第二,大学生的主旋律是学习,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不直接、不尖锐,使社会工作在处理人际障碍问题时相对容易。第三,集体生活使彼此间交往联系比较频繁,这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四,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丰富,接触面较广、选择性强、自由度大,使社会工作可从多方面了解案主的背景资料、日常行为表现,并可借助课余生活这个平台来排除障碍。
  综上,社会工作介入排除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障碍有着非常有利的条件,只要能够注意研究、引导,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和谐的。
  二、有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文献研究的简单概述,社会工作介入的突破点
  学者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比较深入:从研究出发点来看,学者们从心理学归因、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学视角等出发来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进行研究;从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因素来分析,基于各自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了障碍产生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传统的交往信念不敌现代社会的诸多冲击,以至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陷入了矛盾和苦恼;对于大学生交往障碍的表现研究,对于这些表现大同小异,丛茂国指出大学生存在社交恐惧症、孤独感、自卑感、嫉妒感和猜疑心五方面的主要障碍,并指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应把握平等原则、宽容原则等原则和策略。针对这些原因、表现形式,学者们指出了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方式方法。学者们的研究基本上把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概括为错的,没有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且停于思辨层面。
  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于“思”,而重要的是在于“动”,真正动起来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活动,它不囿于思,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大学生交往障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突破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限于“思”的局限性。
  三、社会工作的实际介入,解决交往障碍的关键点
 1.帮助大学生寻找自身优势,使其建立起自信心,增强自我认同
 已有的文献研究,大都是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无形中使学生在心中把自己定位成了一个不健全的人。而社会工作中的优势理论指出,不能只关注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而是致力于他们的优势,激发他们的自信,以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发现他们的优势, 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是可以改变人际交往的现状的。这样可使学生看到希望,促使他们更积极的应对人际交往问题,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与潜能,建立积极健康自信的心态,增强自我认同。
 
 2.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增强实效性,蕴藉大学生心灵
 “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中,能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个案工作可以使社会工作者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实现与案主全面、全过程、真诚的交流,及时追踪案主思想和行为的变化。同时,选择个案工作,也有利于让案主在人际疏离的失落感中寻求到某种宽慰感,激起他们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动力。因此遵循社会个案工作的原则、方法步骤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困扰,并在个案工作的后期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强化效果。

 3.使大学生真正动起来,参与到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实际活动中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空有一种心态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无疑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因此,活动的参与是最为关键的一环。鉴于此,学校社会工作者应该通过小组活动、团体活动,使学生参加到实际活动的体验中。同时实际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发挥出大学生的潜能,使大学生在这种潜能的发挥中更加坚定改变自己的决心,进一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的有效结合,完善助人模式和育人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的高度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虽然我们也在强调双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但是目前仍难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而社会工作不一样,其强调对案主的尊重、接纳和信任,强调助人自助,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将社会工作的有效经验、理论及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构建一种更为积极有效的育人模式,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问题。

参考文献:
 [1]苗春凤:《优势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南昌市某高校的个案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8期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丛茂国:《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自我解决途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上一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双语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实践中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