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

发布时间:2015-12-15 11:28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从分析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出发,结合实际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高层次人才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面对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师资力量需不断加强。同时,国家从2008 年开始实施“ 千人计划”, 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发布,标志着国家层面、大规模高层次人才引进行动的开始。所以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强校的一项根本措施,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高校适应人才竞争的需要,也是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重要手段。
  2 现状分析
  目前在引进人才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政策性文件
  很多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过程中缺乏详细的规划,缺乏明确的政策性文件指导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引进人才往往只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称和科研水平,并没有与本学的学科发展与定位相结合,这样就会导致引进的人才与相对应的学科发展、科研领域、教学要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没有满足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缺乏灵活人才引进模式和渠道
  目前,各高校人才引进通常采用传统的招聘方式招聘,往往采用网上发布需求信息、国内现场招聘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但是这些的招聘方式有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会导致很多优秀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由于没看到信息或没有时间回国应聘,从而错失了机会。这样就妨碍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对高校和人才来说双方都是一种损失。
  (三)缺乏到位的服务
  高校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方面普遍采取的通行做法是提供高薪待遇, 提供事业平台。但是引进来后高校同人才的沟通就少了,对引进人才的后续工作缺乏相应的配套管理机制。那些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期在国外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思想观念、工作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国内存在一定差异,致使人才的工作情绪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对其发挥应有的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3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与做法
  (一)制订明确的引进政策
  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广东工业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了引进海内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百人计划”,用3-5年时间,每年投入5000万,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人、创新团队10个,力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倍增,科研规模翻番,“国”字头指标(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科技“三大奖”等)取得重大突破,并培养出一批国家级杰出人才,实现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学科水平的大发展。
  (二)创新模式,广纳英才
  在引进模式上,采用全职引进“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和柔性引进“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相结合,个人引进和团队引进相结合,鼓励团队引进。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时,可以由学校独立引进,也可以联系引进,即与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园区联合投资建立实验室和研发中心,联合引进高端产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学校组织科技创新,企业负责成果的产业化,形成“创新在学校,创业在园区”的管理模式,让引进人才在学校实现其学术保监会,在企业实现其市场价值。在引进人才的类型上,为了与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除引进传统学术型人才外,还特别倡导引进产业型高端人才和产业型创新团队。
  (三)多样化招聘渠道
  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学校通过大众传授媒体和专业学术媒体刊登“百人计划”招聘信息,结合中层领导干部换届,学校党委和行政拿出8个学院院长位置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引进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领导重视“百人计划”的招聘工作,组织海外招聘团赴加拿大、美国等地招聘,与有意应聘者面对面交换意见,并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与挑选。对于拟聘人选的专业经历和学术水平,学校邀请有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审查与评估。
  (四)“一人一策”,跟进服务
  为了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办公室”,负责引进专家的联络与服务工作;学校各二级学院党委和行政积极配合,热线联络拟聘专家;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学校实行“一人一策”,做好跟进服务,为引进专家办理有关手续,帮助解决工作与生活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使引进的专家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目前各受聘专家对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后续服务表示满意。
  本文旨在通过本研究,总结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以在广东工业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1] 胡文莉,王娟,李静蓉. 浅谈高校外籍高层次人才引进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人才开发,2012(08):95-96
  [2]王海南.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6 - 69
  [3] 吴照云,汪业军,徐李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1(5),111-113
  [4] 林杰.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人力资源,2012(04):288

上一篇:《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几点教学思考

下一篇: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