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媒介教育开展途径及评估体系初探

发布时间:2015-12-15 11:28

摘 要:良好的媒介素养有益于促进学生自身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积累,对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媒介教育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积极探索开展媒介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评估体系对切实提升高校媒介教育质量和大学生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媒介;教育;开展;评估

      伴随着社会媒介快速发展,国内教育者逐步认识到媒介教育对于青年一代的成长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上海、山东等多所高校已经开始尝试推动媒介教育。笔者认为,开展媒介教育不仅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还要不断探索、开辟有效的教育途径,并且要以切实有效的评估体系及时了解相关的教育情况,才能保证高校媒介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媒介教育的意义及现状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媒介的快速发展,来自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和其它媒介的大量信息使受众身处纷繁复杂的传媒环境。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在校大学生如何在信息时代中不断自我调节、启蒙、成为现代传媒的理性主体,这不仅需要大学生的自觉反思,更需要学校教育者对此问题给予高度关注。良好的媒介素养有益于促进学生自身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积累,对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媒介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媒介环境中正确地吸纳、辨别和传播信息,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二、高校媒介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探索媒介教育实施途径的必要性
    不论是从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教育经验的角度而言,还是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存在的不足看,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近年来,在国内学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媒介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媒介教育在我国各类学校尚未开始真正全面实行。而对于媒介教育“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各类学校尚无较为统一的规定和要求。由于高校学生在校时间有限,知识体系中缺乏媒介教育相关内容,因此必须寻找一种充分结合学生实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教育途径,从而推进高校媒介教育的切实开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二)高校媒介教育的实施主体: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1、学校:学校作为媒介教育的主体,是媒介教育相关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推进媒介教育有效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承担的责任包括几方面:1、培养教师,学校应着力培育一支媒介素养高,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媒介环境的师资队伍,并从制度上、经费上支持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此外还应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制定媒介教育的方案;2、教育学生,学校应从制度上要求每位大学生都接受一定课时的媒介教育,通过制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媒介教育的重要性,将媒介素养水平作为衡量学生思想修养的衡量标准之一;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论是从外观建筑还是规章制度,学校都应以育人为目标,以校园媒体建设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学生:学生是媒介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开展媒介教育的主体。不论是课程的设计,还是教材的选择,都应当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媒介接触习惯和兴趣爱好为依据。大学生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沟通交流,能快速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但对于如何利用媒体提升自我综合素养等问题的认识不够理性。高校应培养学生媒介素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增强学生媒介接触的主动性和敏锐性,使不断发展的媒介成为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载体。
     3、媒介:社会媒体在媒介教育中既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又是媒介教育的教材。不论针对何种年龄阶段开展的媒介教育,社会媒体都应努力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负责任地传播信息,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影响大众。在高校媒介校园中,媒体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媒体的资源优势,努力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媒介在媒介教育过程中应发挥三方面作用:(1)示范作用,即以自身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客观报道各类社会事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2)推广作用,即利用自身传播优势,促进社会各界对媒介教育的重视,推广宣传媒介教育的成果经验;(3)平台作用,即利用自身软硬件资源,为大学生接触媒介、了解媒介提供平台,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加深对媒介运行规律和产品制作方法的认识。
   (三)实施渠道:内外互动,多渠道贯通,
     1、课程教育
    将媒介教育纳入课程开展教育有四种途径:(1)必修课教育:从世界范围看,最先将媒介教育引进课堂的国家包括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随后香港、台湾等地也开始引入中小学生媒介教育。由于我国长期缺乏相关的教育,因此将媒介教育引入高校课堂是提升大学生思想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2)选修课教育:媒介产品多种多样,青年学生对不同媒介产品的喜好程度也有所不同,通过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教育可以在发展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了解;(3)融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媒介素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目前的情况看,许多高校目前不具备单独设立媒介教育课程的条件,因此可以通过将媒介教育课程纳入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这一途径促进媒介教育开展。
     2、互动教育
  除课程教育以外,高校媒介教育的形式还有:(1)媒体互动,与借助校园媒体进行教育,如开展媒体人进课堂活动,使学生与媒体一线从业人员通过互动交流,增加对媒介的理解和认识;(2)校际交流,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展以媒介技术交流、新媒体作品为主题的校际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拓宽媒介视野,促进校园文化的交流;(3)校内互动,通过师生共同建设校园网、校园讨论版、广播站等媒介平台,促进学生通过实践提升媒介素养,增进师生感情,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3、实践教育
    了解和掌握使用传媒的知识技能是媒介素养的最低层次,能够参与创造、制作和传播有效信息才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更高要求。实践教育对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如下形式加强实践教育:(1)学生自办媒体: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传播方式的不断优化,现今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现象越来越普遍,高校学生通过微博、网络电台、电子刊物等形式创办学生媒体,展现丰富多彩的青春生活,促进 了青年人之间的沟通。对于学生自办媒体,高校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喜好的基础上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适时的指导,一方面要培养好自办媒体的负责人,使他们具备较高的媒介信息传播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要对已创办的媒体实行监督,确保信息的真实健康,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2)社团教育:学生社团是学生以发展兴趣爱好为目的自发组成的学生组织,高校可鼓励学生在校内建设多个以媒介技术研讨、媒介作品赏析为目的的学生社团,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加深学生对媒介认识和理解,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促进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


三、高校媒介教育的评价体系
    媒介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责任感、鼓励个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对于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方面应以明确的制度、考核标准推进媒介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应建立具有一定弹性的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学生的媒介使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主体
    1、教育主管部门——评级机制的构建者
    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充分认识到媒介传播及媒介教育的主重要性,一方面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从政策、制度上约束、规范媒介的传播行为,一方面通过划拨专项经费、给予人才支持,积极开展媒介教育相关课题研究,此外通过培训专业师资,提升媒介教育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2、学校及教师——评价机制的践行者
    学校是推进媒介教育进入实质层面的重要角色,是高校媒介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的保障。学校的决策者应高度重视媒介教育对于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学校一方面担负着提供良好媒介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的责任,一方面也是考核学生媒介素养的主体。
    3、学生——自我评价的实施者
    学生是媒介教育的接受者,这种接受带有极强的主观性,与学生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兴趣爱好有很大关系。学生应一方面结合媒介教育的学习目标,评价自己的媒介修养,反思自己在媒介接触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应当将自己对于学校开展媒介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以促进学校改进媒介教育的方法。   
    (二)评价对象
  1、教育过程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培养教育,不论是学校、教师在开展媒介教育还是学生自己在接受媒介教育时,都应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笔者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传播学基本认知规律,将媒介教育分为三个阶段:(1)提升作为受传者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阶段;(2)培养作为传播者的参与与传播能力阶段;(3)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媒介教育观阶段。
    2、教育环境
    教育的开展必须依托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高校媒介教育环境包括:师资力量、媒介设施、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学校为开展媒介教育而提供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媒介教育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为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
  3、教育内容
  根据媒介教育的阶段,教育内容应围绕受众理解能力教育、信息辨别能力教育、媒介信息编辑能力教育、媒介信息传播能力教育、构建媒介反应模式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媒介教育观等。
    (三)评价过程
  由于媒介教育是旨在培养媒介使用习惯、媒介辨别能力和媒介信息创造能力的教育,绝非进行突击教育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为了促进媒介教育的有效落实,必须确立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测评标准。
  1、 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即对学生媒介教育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在学生完成某一阶段学习后予以一定的考核。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传播学基本认知规律,将媒介教育过程分为提升作为受传者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阶段、培养作为传播者的参与与传播能力阶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媒介教育观阶段。过程评价可结合以上三阶段所提出的能力目标进行评价。
  2、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即完成媒介教育学习任务后,对学生媒介素养进行综合性的评定。由于媒介素养教育所涉及的媒介范围较大,所涵盖的学科除传播学以外,还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文学教育艺术教育等多个学科,因此在综合评价学生素养时,也应充分考虑学生多方面的媒介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看一段视频、写一篇新闻稿或影评这样单一的考核形式上。高校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类媒介展现自己的媒介使用能力,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民主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丛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评估体系构建研究.金融经济:2005年、124页。
[2] 邵 瑞.中国媒介教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年

上一篇:本科生创新探索型实验课程课题来源浅析

下一篇: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